黃文靜(昭通市鎮雄縣洗白中學 云南昭通 657203)
?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優化策略探索
黃文靜
(昭通市鎮雄縣洗白中學 云南昭通 657203)
摘 要: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除了讓學生掌握文中字詞、句子、知識點和作者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態度、價值觀之外,更要注重學生閱讀習慣、興趣、技巧和方法、能力的培養。閱讀是初中階段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對于學生語文成績、素養的提升和情操、品格等人文方面的培養都有重要影響作用。本文就優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策略展開了探索。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方法優化策略
語文學科本身屬性決定其在教學內容、形式、方法上具有多樣性,適宜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理解能力和人文素養,尤其是閱讀教學。但受應試教育觀念影響,當前的語文閱讀教學變得程序化、模式化,使閱讀失去樂趣,變得機械、被動,難以發揮閱讀教學的實際效用。下面是針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提出的改進策略。
1.問題情境
適當的問題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探知興趣,使學生在閱讀中帶有積極的情感體驗,提升閱讀教學完成效率和教學效果。
其一,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的那樣,如果教師在學生情緒和智力未進入或處于高昂振奮狀態,就急于向學生講授知識,其結果只會引發學生的冷漠對待,不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和探索,進而對閱讀、學習產生倦怠心理[1]。因此,要在乏味處提出一些有趣的問題來激發他們的興趣。例如學習《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把魯智深三次消遣鎮關西鄭屠和痛打鄭屠三拳這兩個高潮部分利用“魯提轄與鎮關西素無仇怨,為何出手打他”、“魯提轄是直接連續三拳就把他打死的嗎”、“魯提轄消遣了鎮關西鄭屠幾次,分別提出了什么要求,鄭屠又是怎樣的反應”等問題串聯起來,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發展脈絡、人物性格特點和寫作手法。
其二,閱讀既需要不斷引發讀者的好奇心,又要讓讀者的好奇心在閱讀過程中被不斷滿足,對于學生來說,他們知識掌握程度和認知理解能力有限,所以仍然會在閱讀中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此時,教師就應通過在這些難點、矛盾處設計一些具有啟發性的問題來幫助學生理解文章。比如,《孔乙己》這篇文章中寫到“大約孔乙己已經死了”,這句話中的“大約”有點不確定的意思,而“已經”又有肯定的含義,讓人心生疑慮。教師可以提問“孔乙己最后到底是死了還是活著”,由此引發學生討論,進而指出文章高深之處:孔乙己到底是死是活,死又是什么時候死的,怎么死的根本就沒人知道,因為根本沒有人關心,這樣寫更具諷刺意味,諷刺當時那種冷漠的社會氛圍。
2.生活情境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應用于生活,閱讀教學也是如此,文章本身也是對社會、對人生的一種反映。因此,在初中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時要創設與生活實際相關聯的情境來回歸生活,增強學生的代入感和體驗度,使他們對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2]。比如,用生活中那些能夠體現文章主旨的真人真事、引自發生在本班級的趣事等導入閱讀教學;利用源自生活的經驗來還原生活情境;通過角色扮演帶領學生進入生活情境,例如,讓學生模仿《變色龍》中主人公奧楚蔑洛夫的語言、動作。
此外,還可以在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基礎上利用對話、互動活動等創設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情境。
學案導學是一種以學案為載體實現教師“引導”和學生“自學”的新型教學方法。在初中閱讀教學中應用此種教學方法時要注意學案的編寫,具體需要注意以幾點:
1.學案的編寫和設計要圍繞教材展開,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對教材和新課標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和研究,以讓學生掌握知識、能力和學習方法為指導原則找出關鍵點:從文章內容里摘取出能夠揭示出文章中心、表達情感的語句、能夠體現直接抒情、議論或間接抒情等表達方式的句子、結構上看起到點題、過渡的句子或段落、運用了比喻、排比、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的語句。
2.設置問題時要從學生角度出發,將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個性特定等實際情況考慮在內,同時注重聯系生活實際。具體教師可以制作一個包含課文題目、作者、體裁、創作背景、預習時印象最深刻的語句等多方面內容的調查表,在正式進入閱讀教學之前讓學生填寫,進而通過分析找出最近發展區,設計出難度適宜、富有層次性、針對性和趣味性的問題。比如,在學習《花兒為什么這樣紅》這篇文章時,教師可將生活中常見的紅色花朵拿到課堂上,利用堿水或是肥皂水來改變其顏色,讓它從紅色變為藍色,然后再將變色后的花朵放在醋里,讓其再變回紅色,然后設置問題“為什么花朵會變色”來激發學生的探知欲,自覺主動地投入到文章閱讀中尋找答案。
3.學案導學最大的特點在于指導、引導,所以,教師在學案中給學生提供一定的學習方法指導,并編寫使用說明指導學生如何利用學案進行自主學習。
批注式閱讀是指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自主閱讀,在閱讀中思考,并做出相應批注,批注內容可以是對文章精彩段落、句子的賞析,也可以是對文章結構、層次、思想、寫作方法的分析,亦或是改寫文章段落、抒發自己心得體會、同其他文章的比較等。
1.在初中語文閱讀的實際教學中應用此種教學方法時可以適當隨性一些,不必太過注重教材、大綱、考試而不尊重學生個體真實的感受,將閱讀教學變得程式化和臉譜化,讓學生被動接受教師自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代替”學生學習,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和創造力。比如,在學習《我的叔叔于勒》這篇文章時,有的學生從于勒的角度出發,想象了下于勒賣牡蠣時的心理變化過程和感受,并批注在側。
2.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開展閱讀教學時一定要給學生留有充足的研讀時間,不應該在學生自己還沒對課文有深入思索之前就進行教學,否則學生就變成被動接受灌輸的容器,沒有自己的思考在里面。
3.協調和平衡好教師主導地位和學生主體地位間的關系,一方面,既要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讓他們用自身的經歷和體驗去理解和感悟文章,避免學生淪為被動接受知識灌輸的容器。一方面,教師還要利用自身的學識和專業知識指導學生更好的進行自主閱讀。
綜上,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對學生語文素養、能力和品格、價值觀的形成具有推動作用。為此,廣大初中語文教師要積極探索,不斷優化閱讀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學案導學、批注式閱讀、情境創設等多種教學方法,切實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楊偉.關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探析[J].讀與寫(上,下旬),2015(19):176-176.
[2]陸德華.淺析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J].新課程.中學,2015(2):318-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