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源
(作者單位:黃淮學院)
淺論相聲藝術對電視娛樂節目主持藝術的提升作用
楊華源
(作者單位:黃淮學院)
當前,電視娛樂節目朝著種類多、形式新的領域發展,以便吸引受眾注意力,提高節目傳播效率和質量。這就需要電娛樂節目主持人掌握一定的相聲技巧,從而根據節目主持的需要,合理地制造一些特殊的效果。本文著重研究相聲藝術在哪些方面對電視娛樂節目主持藝術起到提升作用,以此提供參考。
相聲藝術;電視節目;主持藝術
電視娛樂節目增強可視性的實質就是要在節目主持中引發觀眾觀看的興趣,并能使觀眾順利地接受信息。相聲是以幽默為主的語言藝術,說、學、逗、唱是其四大基本功,通過詼諧、夸張的表演來征服觀眾。電視娛樂節目《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就是借鑒相聲的特點,辦得卓有成效,節目主持人突破了大多數中規中矩的主持方式,而是通過現場大調度、變換角色、設置情景演繹的方式添加節目趣味性。
相聲對潮流時事的笑談,具有諷刺意味的針砭時弊,使其具有平民化的影響力。電視娛樂節目也要注意經常想群眾前面,播群眾所需,使整個節目內容更貼近實際,更貼近生活,更貼近群眾,引發觀眾們的共鳴,從而達成共識。以《今晚80后脫口秀》和《壹周立波秀》為代表的娛樂脫口秀節目,它們之所以收視率高就在于其節目在主持中對時下熱點事件的嬉笑怒罵,全新的認知反思。
在電視節目中,主持人和觀眾的距離是客觀存在的,只有拉近這個距離才能在節目中形成更好的溝通交流,成功做到傳播者與受傳播者之間的這根關鍵性“紐帶”。相聲是一個有著廣泛群眾基礎的民間藝術,具有天然的接近性。無論是從語言、動作、服飾搭配還是從內容編排上都是當代老百姓生活的狀態,就好像是幾個幽默的人把一家人聚攏在一塊,聊聊家事、國事、天下事,讓老百姓們自己發現生活中的樂趣。電視娛樂節目要遵循大眾化時代的發展要求,需要從相聲藝術中獲取經驗。
在電視娛樂節目中,主持人要有一種“到群眾中去”的主持風格,摒棄有色性、排他性的“播音腔”,說的是親切自然的“民間老百姓話”,通俗易懂,群眾容易接近。娛樂節目主持人豐富的表情動作,即興的現場表演,精彩的人物模仿,機智的語言碰撞,幽默的自嘲與諷刺使整個節目就像是一場大相聲段子。
從受眾心理學角度分析,受眾對于節目的內容越來越追求“新潮多異”的效果。因而,這種逆反心理成為了最典型的受眾心理狀態。相聲隨著時代的發展,無論是在包裝、演員個性還是段子內容上都有豐富的經驗,出其不意的笑點屢見不鮮,符合觀眾的“求新求異”心理。電視娛樂節目主持中通過借鑒相聲元素也可以在舞臺設計、主持人個性和主持語言上多一些意外驚喜,以此來滿足觀眾對節目主持的個性期待。
在《今晚80后脫口秀》中,相聲演員出身的主持人王自健善用幽默的語言表達方式,夸張詼諧的表情動作,直率可愛的說話風格深受廣大年輕人的喜愛。節目中主持人經常把時下的社會現象通過通俗幽默的語言進行形象的表述,話語間還會夾雜一些諷刺意味。觀眾在享受愉快的語言氛圍中的同時,還能夠深刻的對話題問題進行反思,達到了節目的傳播目的。《壹周立波秀》中的周立波也以特有的冷幽默的方式,犀利直率的語言,在對嚴肅的新聞事件進行諷刺嘲笑時,往往針砭時弊,引申出的節目內容鎖定在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人世百態上。事物的本質被簡單通俗地表達出來,傳出了觀眾們心中已久的聲音,引發共鳴,帶動大家認真思考。
相聲的主要功能是笑談間諷刺社會現實,它表現在荒誕的話語情節揭露世間惡俗、弘揚正氣,使觀眾在嬉笑間獲得正確的價值導向。可見,相聲幽默的語言貫穿始終,控制著整個相聲的起承轉合,影響其表演效果。電視娛樂主持的口語化體現了節目現場即興互動的特征,表現形式需要多樣化,靈活自然。因此,節目中提高主持人“開玩笑”的功力,不僅是主持人之間或主持人與嘉賓們之間互動調節節目氣氛常見的手段,而且還可以用它來處理尷尬、突發事件,巧妙自然地化解現場問題,提高臨場應變和現場控制的能力,增強了創新意識和節目的戲劇性效果。
電視相聲藝術和電視娛樂主持藝術的共同載體都是視聽語言,是沒有本質區別的。無論是動作表情還是人物語言,他們都會運用藝術的審美思維去理解和表現客觀世界,通過塑造鮮明的舞臺人物形象,達到以情感人的目的,并與受眾產生共鳴的效果。這也為電視娛樂主持借鑒相聲藝術元素,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
在我國娛樂節目的發展相對較晚且不成熟的情況下,相聲元素在電視娛樂節目中的成功應用,使人們得到啟示,電視娛樂節目主持需要一些優秀的、適合的元素融入電視娛樂節目主持中,拓寬視野面,培養多向性思維能力,尋求創新形式發展,提高電視節目質量,獲得良好的熒屏效果。
[1]馬騰.淺析周立波《壹周立波秀》的語言特色[J].華章,2011(11)
[2]黃高偉.娛樂類脫口秀節目創作思路研究[J].西江月,2013(5).
楊華源(1988-),男,回族,河南南陽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播音與主持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