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東
(作者單位:江蘇省太倉市廣播電視總臺新媒體中心)
新形勢下縣級新媒體的“變”與“不變”
陳 東
(作者單位:江蘇省太倉市廣播電視總臺新媒體中心)
當今媒體的發展已經進入不可逆轉的融媒時代,新的傳播形式層出不窮。但是無論傳統媒體還是新興媒體都需要牢記新聞人的理想、職業道德,這是必須堅守的底線,這也是媒體人存在的價值。同時還要看到,成功一定源于創新,未來媒體人的改革方向還是求變、創新。
堅守;創新;新媒體
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的,新媒體是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移動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線網絡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的傳播形態和媒體形態,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新媒體的傳播手段、平臺、傳播特征等和傳統媒體有根本性差異,因此它給傳統媒體以及新聞記者都帶來極大改變[1]。
媒體融合背景下,媒體人的新聞理想永遠不能變。不管媒體如何發展,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報道事實、追求真相、傳播美好、揭露丑惡永遠是新聞記者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作為新媒體人,應該堅持記者的道德底線,正確履行職責,培養高尚的職業道德品質。
傳統縣級主流媒體創辦的新媒體部門,在探索媒體融合的實踐中,在牢牢掌控主流輿論的前提下,更應該順勢而為,做到應有的堅守和不變。正如《人民日報》發表的評論一樣,“不管媒體形態怎么變、輿論格局怎樣變,原創仍是社會最寶貴的資源,思想仍是媒體最重要的品質,理性仍是時代最需要的力量?!?/p>
媒體融合時代,傳播格局、輿論生態都在發生變化。新媒體人倡導“精神共享”,講求寫作、分享,但是不等同于可以無休止地照抄、搬運。就拿筆者所在的新媒體部門來說,如今《揚帆微生活》是太倉市人氣度排名第一的微信公眾號,粉絲量突破8萬,每天推送的文章點擊量平均閱讀量在5000次左右,最高值突破4萬次。新媒體的核心內容是為百姓提供權威、實用的信息,因此《揚帆微生活》主要為受眾推送既有高度又有溫度更有親和度的高質量內容。一方面,《揚帆微生活》管理員積極與太倉廣播電視總臺新聞中心加強合作,每天從《太倉新聞》中挑選多條新聞進行簡單編輯加工后進行推送,確?!稉P帆微生活》新聞的時效性和嚴肅性;另一發面,在內容原創上下狠功夫,每天發布的內容必須有一到兩篇原創稿件,而原創稿件往往就是點擊量和點贊數最高的。例如:上月《揚帆微生活》推送的兩篇原創稿件《國務院批復!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來了!國家對于太倉的定位是?》《太倉是哪個省的?真相讓人大跌眼鏡》點擊量都是超過兩萬,許多粉絲紛紛留言并轉發。由此可見,新媒體人一定要緊扣社會民生、把握地方特色,突出原創內容,積極創作。
作為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媒體人的求真、扶正、祛邪的精神不能棄,客觀、真實、理性的原則不能忘。新媒體作為我黨新聞輿論工作的一個重要領域,理所當然應該以正確的輿論導向來幫助人們明辨是非、引領潮流[2]。綜觀近年來的重大新聞事件,網絡媒體均參與其中,這使網絡輿論成了突發性公共事件中一種不可忽視的力量。2016年4月22日,江蘇省靖江市德橋倉儲有限公司化學品罐區發生火災。靖江市廣播電視臺旗下新媒體——《影響靖江》與電視臺新聞記者在事故發生后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了解火災事故相關信息,24小時不間斷發布最新權威新聞,一直到火勢被全部撲滅、事故基本告一段落?!队绊懢附吠ㄟ^與傳統媒體的通力合作,讓靖江市民掌握第一手資料,而有關事故的虛假新聞、謠言不攻自破。在這次事件中,作為新媒體的《影響靖江》牢牢掌控新興輿論陣地中的主動權、話語權和影響力,起到了很好的穩定輿情、引導輿論的作用。
新媒體的強勢崛起,引發了地方、縣級傳統媒體紛紛加快與新媒體的合作和融合。而云計算、大數據、智能互聯網等新興技術的不斷發展,也必然要求新媒體人不斷創新、超越自我[3]。未雨綢繆、主動求變應該是當下不少縣級新媒體的趨勢和未來發展之路。
身處蘇南的太倉廣播電視總臺,在六年前就認識到互聯網對未來傳媒領域發展將產生重要影響。2010年建設“太倉揚帆網”,2013年7月,對“太倉揚帆網”進行了全面改版升級,定位“太倉城市生活手冊”的群眾服務路線,構建了一個海量、權威、及時的信息平臺。2014年推出微信公眾號平臺《揚帆微生活》,2015年建設了廣電自己的同城電商平臺—揚帆易購,作為探索拓展廣電新媒體參與市場商業模式的新方向。同時,2015年年底還投資300多萬重點開發打造“揚帆智慧太倉”手機APP客戶端,2016年7月正式上線,成為太倉首個集廣電視聽信息、政務信息、便民信息等于一體的新聞生活類綜合信息平臺。目前,太倉廣播電視總臺強化互聯網思維,加快形成電視屏、手機屏,打造廣播、電視、互聯網與手機客戶端等全媒體矩陣。名優欄目、名主持人普遍開設微信公眾號,如“相逢”“967關注”等,拓寬傳播渠道,便于溝通群眾。
理念決定行動,創新思維是一切創新活動的前提。2013年年底,太倉廣播電視總臺為了突出新媒體的特點與優勢,體現全局性創新體系的要求,抽調總臺精干力量,設立了新媒體中心。從頂層設計、組織推動和基層實踐三個層面強力推進新媒體的建設發展,同時太倉廣電還注重資源的優化配置,營造創新環境,夯實創新基礎,力爭將太倉廣電新媒體打造成社會與經濟效益好、輻射引領作用強的創新型媒體。2016年7月中旬,太倉市第十三次黨代會隆重召開。太倉廣電新媒體部門創新思路、提前策劃,借力黨代會召開將手機APP平臺——“揚帆智慧太倉”上線推出。手機APP平臺開設黨代會專題欄目,會議期間全程參與報道,每天及時更新黨代會最新資訊,一下子吸引了代表們的關注。這是太倉新媒體首次參與重大活動報道,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宣傳部等各級領導的肯定和贊許。如今在太倉廣電總臺內部,各個部門紛紛加強與新媒體中心的合作交流,各欄目也通過與新媒體的合作,形成了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優勢互補,也加快了太倉廣電融媒體、全媒體的發展步伐。
創新思維、目標、舉措都要有創新能力作支撐。想要創新,關鍵是提升創新能力。而推進新媒體發展創新,不被時代所拋棄,根本還在于人才、在于一支優秀的創新型人才隊伍。技術創新、項目創新、活動創新的背后,要有一支勇于創新、善于創新的人才團隊在支持、在推動。這些年,太倉廣電總臺著力于改革創新,從工資收入等方面進行績效管理,對優秀人才施展才華提供多個平臺,不唯資歷文憑,不論資排輩。新媒體部門多個重要崗位均為大學畢業剛剛兩三年的優秀人員擔任,而這些年輕人有活力、有想法,充分發揮出自己的特點優勢,新媒體中心能取得這些成績,與整個創新團隊建設密不可分。
此外,太倉廣電總臺多次邀請專家學者做新媒體專題講座,進一步強化干部員工融媒體發展的理念和信心。組織新媒體部門員工參加省、蘇州市等開辦的新媒體相關業務培訓班,著力提升新媒體部門的創新力。
[1]宋藝.媒體融合發展趨勢及人才需求思考[J].新聞世界,2016(5).
[2]柳邦坤.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問題探析[J].今傳媒,2015(1).
[3]梁諍,王娜,陳振華.新媒體時代傳播研究轉型問題分析[J].中國報業,2016(3).
陳東(1976-),男,江蘇江陰人,本科,編輯,研究方向:新聞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