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毅, 徐秀英,2*
(1.浙江農林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 浙江 臨安 311300; 2.浙江農林大學 浙江省農民發展研究中心, 浙江 臨安 311300)
浙江龍游縣林農投資竹林地的現狀與影響因素
丁 毅1, 徐秀英1,2*
(1.浙江農林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 浙江 臨安 311300; 2.浙江農林大學 浙江省農民發展研究中心, 浙江 臨安 311300)
為促進浙江省林業經濟發展提供政策參考,利用浙江省龍游縣3個鄉鎮5個行政村118戶林農的調查數據,分析林農對竹林地投入資金的現狀,并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分析林農對竹林地投入資金的影響因素。結果表明:研究區林農對竹林地投入資金的數量差異較大,在地區層面也有所體現。在資金投入結構上,雇工占比最大,其次是化肥農藥,農具等方面的投入較少。戶主受教育水平、家庭勞動力數量、勞均非農就業時間、竹林收入比例、竹林地面積等均對林農投入竹林地的資金數量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戶主是否是村干部、塊均竹林地面積、竹林地到主干道的距離以及是否具有林權證對林農投入竹林地的資金數量沒有顯著影響。
林農; 竹林地; 投入資金; 浙江
隨著我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不斷推進,林農已成為林業生產經營的重要主體。張道衛等[1]認為,影響林業生產行為的因素主要有政策要素、家庭特征、市場環境等。在城鎮化背景下,農村勞動力越來越多地向非農產業轉移,使得資金投入在林業生產經營中的地位越發重要。雖然農戶投資林地生產經營的積極性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下有所提高[2],并且有逐漸增加的意向[3-5],但林業生產投資行為是一個長期又復雜的過程,受到諸多因素影響。國外學者[6-9]認為,農戶自身特征、家庭財富、市場因素及產權制度均會對林業生產投資產生重要影響。而國內學者認為,對林業生產投資產生影響的因素包括人為因素、產權制度[10]、政策(包括林業稅費[11])、自然環境(包括地形和區位因素[12-13])等[14-18]。
浙江是我國竹林資源的主要分布區之一,全省竹林總面積83.34萬hm2,占全國森林總面積的13.86%。龍游縣是其重點竹產區之一,林業用地面積6.88萬hm2,占土地總面積的60.2%。2012年有竹林地面積近2.95萬hm2,占有林地面積的53.4%。竹林蓄積量7140萬株,年產竹材1 500萬株,竹筍3.1萬t,先后榮獲中國竹子之鄉、浙江大竹海國家森林公園等美譽,被稱為浙西竹庫。因此,筆者以該縣為例,基于對其林農的實地調查,分析林農對竹林地投入資金的情況與影響因素,為發展地區林業經濟,進而增加林農收入提供政策參考。
1.1 數據來源
數據來自2013年9月對浙江省龍游縣3個鄉鎮(廟下鄉、沐塵鄉和溪口鎮)5個行政村林農的調查。3個鄉鎮的總竹林面積為1.35萬hm2,約占龍游縣竹林總面積的46.23%。樣本農戶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選擇,采取一對一入戶訪談的方式進行調查。共調查119戶,發放問卷119份,有效問卷118份,問卷有效率99.16%。調查內容分為3個部分:1) 2012年林農家庭基本情況,包括家庭人口、年齡、受教育程度、勞動力就業情況等。2) 竹林地資源稟賦情況,包括竹林地面積、地塊數、竹林地離家的距離等。3) 2011年和2012年林農對竹林地的投入情況,包括自投工、雇工、種苗、農藥化肥、農具、灌溉及覆蓋物等投入。
1.2 變量選取與模型構建
依據林業經營的相關理論及現有相關文獻,結合當地實際,從戶主特征、家庭特征、林地資源特征、產權因素及地區因素4個方面選取林農對竹林地投入資金的影響因素變量,各變量的具體設置見表1。

表1 林農對竹林地投入資金影響因素模型的變量設置
對各因素的影響作以下假設:
1) 戶主特征。戶主是村干部的林農,往往可以獲得比其他農戶更多的林業貸款和補貼,也擁有獲得商業信息等方面的優勢,從事林業生產經營的積極性更高,也更有可能增加對林業生產資金的投入。戶主受教育水平的高低對其從事林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存在兩面性:一方面,林農的受教育水平越高,越能較好地掌握林業生產經營技術,具有更高的林業經營管理水平,越傾向于增加資金投入,以進行集約化經營,提高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具有較高受教育水平的林農,越有可能將資源投入到收益更高的非農產業,進而對林地減少資金投入。因此,理論上不能確定戶主受教育水平對林農投資林地行為的影響。
2) 家庭特征。一般來說,家庭勞動力數量越多,會增加家庭的總收入,林農進而有能力增加對林地的資金投入。但同時農戶可能會更多地選擇投入家庭自身勞動力以取代雇工投入,并且消費支出也會增多,從而減少對林地的投資。勞均非農就業時間對林地生產經營資金投入的影響表現為配置效應和收入效應。一方面,非農就業時間增多,特別是外出務工會導致家庭對林地的勞動力投入減少,同時可能導致林地流轉,林業生產規模逐漸縮減,林農的資金投入隨之降低。另一方面,非農就業時間增多,農戶可以在就近從事非農工作以增加家庭收入的同時,進行一定程度的林業生產,林農可能會增加對林地的資金投入。林業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林業生產規模以及家庭對林業生產的依賴程度,林業收入占比越高,林農經營林業的積極性也越高,容易形成較高的收益預期,因而越傾向增加林地生產經營的資金投入。
3) 林地資源特征。林地面積越大,有利于產生規模經濟效應,獲得更多收益,增強林農從事林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積極性,促進林農增加資金投入。相反,林地面積越小,農戶越傾向于流出土地而從事其他非農行業。林地的塊均面積越小,表明林地的細碎化程度越高,林地經營的難度也越大,不利于規模化經營,使得農戶減少對林地的資金投入。林地離主干道越遠,同樣會造成林地生產經營的不便,影響經濟效益,進而降低林農對林地投入資金的積極性。
4) 產權因素和地區因素。一般而言,擁有林權證的農戶由于具有更加穩定的經營預期,會更傾向于增加對林地的資金投入。另外,不同地區的收入水平、生產消費習慣、林業生產經營方式等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地區因素也可能對林農向林地投入資金的行為產生一定影響。
根據上述分析,以2011—2012年林農對竹林地投入資金的平均值作為因變量,各影響因素為自變量,建立林農對竹林地投入資金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模型:

(1)
式中,α0為常數項,xn為選取的影響因素變量,αn為其系數,ε為隨機擾動項。
2.1 林農特征及其對竹林地的資金投入
被調查林農的戶主平均年齡為53.87歲,具有一定的竹林生產經驗。戶主平均受教育年限為6.3年,文化素質相對較低。家庭戶均總收入102 590.68元,其中竹林收入占比為23.19%。戶均竹林地面積為2.48 hm2,戶均竹林地塊為3.59塊;人均竹林地面積為0.65 hm2,平均每塊竹林地面積為0.86 hm2。可見,林農經營的竹林地具有一定的規模。此外,66.10%的林農具有林權證,尚有33.90%的林農沒有林權證。
被調查林農對竹林地的資金投入主要包括雇工、種苗、化肥農藥、農具及其他。由于竹林生產經營存在明顯的大小年,筆者統計的資金投入量是指2011年和2012年林農在上述方面的資金投入量平均值。調研發現,平均每戶的資金投入為7 510.19元,最高達94 419.85元,最低僅為30.00元,差距較大。根據表2,從鄉鎮角度看,溪口鎮林農的資金投入水平最高,其次為廟下鄉,不同鄉鎮林農對竹林地的資金投入差距較大。從資金投入的結構看,雇工投入占比最大,戶均投入資金4 913.22元,占總投入資金的65.42%;其次是化肥農藥,戶均投入資金1 883.05元,占25.07%;農具和種苗的投入較少(竹林大多為常年生毛竹,種苗較少)分別為72.76元和5.95元,兩者合計僅占總投入資金的1.10%;其他投入,包括灌溉、覆蓋物等為635.21元,占8.46%。
2.2 林農對竹林地投入資金的影響因素
運用stata12.0對(1)式進行歸回分析,得到表3所示的模型估計結果。

表2 林農的戶均竹林地資金投入狀況

表3 林農對竹林地投入資金影響因素模型的估計
注:*、**、***分別表示10%、5%、1%顯著水平。模型的F值及R2分別為13.54和0.59。
Note: *, ** and *** indicates significance of difference at 10%, 5% and 1% level respectively.FandR2is 13.54 and 0.59 separately.
根據表3得出:1) 戶主受教育水平對林農的竹林地投入資金數量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戶主受教育水平越高,越能較好地掌握林業生產經營技術,具有更高的林業經營管理水平,越傾向于增加資金投入。戶主每增加1年的受教育年限可促使其對竹林地的投入資金增加7.8%。2) 家庭勞動力數量、勞均非農就業時間、竹林收入占比對林農的竹林地投入資金數量均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較多的家庭勞動力與非農就業時間可以增加竹林生產資金的來源,從而增加對竹林地的投入資金。家庭勞動力每增加1人可促使投入資金增加16.7%。勞均非農就業時間每增加1個月,可使投入資金增加7.7%。竹林收入占比每增加1百分點,可使投入資金增加2.2%。3) 竹林地面積對林農的竹林地投入資金數量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與假設一致。竹林地面積每增加1hm2,可使投入資金增加11.0%。4) 地區因素對林農的竹林地投入資金數量具有一定的影響。
此外,戶主是否是村干部、塊均竹林地面積、竹林地到主干道的距離對林農的竹林地投入資金數量沒有顯著影響。可能的原因是:1) 戶主是村干部對林農投資竹林地行為產生的作用較小。2) 隨著土地細碎化程度的降低,資本投入先增大后減少[19],林地細碎化與竹林地生產經營資金投入的關系比較復雜。3) 樣本林農的竹林地到主干道的距離差異較小。需要注意的是,是否有林權證對林農的竹林地投入資金數量沒有產生顯著影響。從調查情況看,可能的原因是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調研地區就開展了林業三定(穩定山權、林權;劃定自留山;確立林業生產責任制)工作,竹林地實行分戶經營,農戶普遍表示竹林地的邊界清晰,沒有林權糾紛。
從竹林地資金投入數量看,研究區林農對竹林地的投入資金差異較大,在地區層面也有所體現。在資金投入結構上,雇工占比最大,其次是化肥農藥,農具等方面的投入較少,表明研究區竹林生產機械化水平較低。從資金投入的影響因素看,戶主受教育水平、家庭勞動力數量、勞均非農就業時間、竹林收入比例、竹林地面積等對林農向竹林地投入資金均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基于此,提出如下建議:1) 努力提高戶主的文化教育水平,鼓勵具有較高文化素質的經營主體參與竹林生產經營。同時,應加強對林農的林業生產技術集中培訓,為林農提供有效的林業生產技術指導。2) 當地應大力發展毛竹加工產業,延長毛竹生產的產業鏈,增加毛竹林產品的附加值,提高竹材和竹筍的價格水平,以增加農戶的竹林經營收入,激勵農戶增加林業生產資金投入。3) 不斷完善林地流轉制度,鼓勵小規模土地向大戶流轉,促進林農實現集中化和規模化生產,實現林地的規模效益。4) 鼓勵農戶優化林業生產資金投入結構,提高林業機械等方面的投入,同時,科研部門應加強林業生產機械設備的研發與推廣,共同促進林業生產機械化水平的提高。
[1] 張道衛,皮特·H·皮爾森.林業經濟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3.
[2] YIN Runsheng,YAO Shunbo,HUO Xuexi.China's forest tenure reform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the new century: What has been implemented and what remains to be pursued[J].Land Use Policy,2013,30(1):825-833.
[3] 孔凡斌,廖文梅.地形和區位因素對農戶林地投入與產出水平的影響——基于8省(區)1790戶農戶數據的實證分析[J].林業科學,2014,50(11):129-137.
[4] 徐晉濤,孫 妍,姜雪梅,等.我國集體林區林權制度改革模式和績效分析[J].林業經濟,2008(9):27-38.
[5] 張 蕾,文彩云.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對農戶生計的影響——基于江西、福建、遼寧和云南4省的實證研究[J].林業科學,2008,44(7):73-78.
[6] Royer J P. Determinants of Reforestation Behavior Among Southern Landowners[J].Forest Science,1987,33(3):654-667.
[7] Newman D H, Wear D N. Production Economics of Private Forestry: A Comparison of Industrial and Nonindustrial Forest Owners[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3,75(3):674-684.
[8] Zhang D,Flick W A. Sticks,Carrots,and Reforestation Investment[J].Land Economics,2001,77(3):443-456.
[9] Zhang D,Owiredu E. Land tenure,market,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forest plantations in Ghana[J].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2007,9(6):602-610.
[10] 王洪玉,翟印禮.產權制度安排對農戶造林投入行為的影響——以遼寧省為例[J].農業技術經濟,2009(2):62-68.
[11] 鄭 宇,肖 平.林農參與林業投資的障礙分析[J].綠色中國,2005(5):39-41.
[12] 高立英.集體林地經營規模分析——與林地規模經營觀點的商榷[J].林業經濟問題,2007(4):376-379.
[13] 孔凡斌,廖文梅.集體林分權條件下的林地細碎化程度及與農戶林地投入產出的關系——基于江西省8縣602戶農戶調查數據的分析[J].林業科學,2012,48(4):119-126.
[14] 曹蘭芳,王立群,曾玉林.資金與勞動力:林改后農戶林業投入影響因素比較——基于湖南10縣500戶調查[J].林業經濟,2014(8):26-31.
[15] 夏春萍,韓來興.農戶林地投入影響因素實證分析——以利川市為例[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46(4):488-493.
[16] 謝彥明,支 玲.林農林業投資行為影響因素分析及政策啟示——以景谷縣197戶林農為例[J].林業經濟問題,2011,31(1):24-27.
[17] 羅 金,張廣勝.集體林權改革后的林農生產投資行為[J].林業經濟問題,2009,29(1):77-80.
[18] 黃安勝,張春霞,蘇時鵬,等.南方集體林區林農資金投入行為分析[J].林業經濟,2008(6):67-70.
[19] 張海鑫,楊鋼橋.耕地細碎化及其對糧食生產技術效率的影響——基于超越對數隨機前沿生產函數與農戶微觀數據[J].資源科學,2012,34(5):903-910.
(責任編輯: 黃筑斌)
Current Situ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orest Farmers’ Investment in Bamboo Forest in Longyou County, Zhejiang
DING Yi1, XU Xiuying1,2*
(1.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ZhejiangA&FUniversity,Lin’an,Zhejiang311300; 2.ZhejiangFarmer’sDevelopmentResearchCenter,Lin’an,ZhejiangA&FUniversity,Lin’an,Zhejiang311300,China)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orest farmers’ capital input in bamboo forest was analyzed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data from 118 forest farmer households, 5 administrative villages and 3 towns in Longyou County, Zhejiang.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forest farmers’ capital input in bamboo forest were analyzed by a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policy-making of developing forestry economy in Zhejiang. Results: There is a great difference in capital input amount among different forest farmer households and there is a difference in capital input amount among different towns and villages. The proportion in employees input is maximum, followed by in chemical fertilizer and pesticide and the proportion of capital input in farm implements is less from the angle of the capital input structure. The education level of the farmer householder, quantity of labor force in a family, average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time, percentage of bamboo forest income and area of bamboo forest have the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capital input amount in bamboo forest . The factors of whether a village cadre, average bamboo forest area/block, the distance between bamboo forest and main streets and whether forest right certificate have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capital input amount in bamboo forest.
forest farmers; bamboo forest; investment funds; Zhejiang
2015-10-27; 2016-02-25修回
丁 毅(1987-),男,在讀碩士,研究方向:林業經濟理論與政策。E-mail:727565025@qq.com
*通訊作者:徐秀英(1965-),女,教授,博士,從事林業經濟理論與政策研究。E-mail:zjfcxxy@aliyun.com
1001-3601(2016)04-0187-0175-04
S-9; F326.2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