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浩, 余常水, 廖衛琴 , 周安韋 , 令狐昌英
(遵義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貴州 遵義 563000)
遵義朝天椒新品種遵辣6號的選育
田 浩, 余常水, 廖衛琴 , 周安韋 , 令狐昌英*
(遵義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貴州 遵義 563000)
為選育出辣味適中、香味濃厚、產量高、抗性強的遵義朝天椒新品種,對地方品種材料采用系統選育、產量指標測定、田間多點鑒定等方法,選育出遵辣6號新品種。結果表明:該品種2年區試平均產量244.49kg/667m2,比對照增產13.62%,抗倒伏、抗干旱、抗澇能力強,適合在貴州海拔1 500 m以下區域種植。
辣椒; 品種選育; 遵辣6號
遵義朝天椒是優良的辣椒地方品種,以辣味適中、香味濃厚的獨有特點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但該品種長期以來是農民自留種,沒有科學的提純復壯,導致品種產量低、抗性差。近年部分辣椒企業引進外地品種,雖然產量較高、抗性較強,但沒有遵義傳統辣椒的特色香味。因此,選育具有遵義朝天椒傳統特色,包含優質、高產、抗病和適應市場需要等特點的新品種,是促進辣椒產業健康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基礎[1]。
一是品質。品質是遵義朝天椒的核心競爭力,保持辣味適中、香味濃厚的傳統特色是育種的核心目標。主要方法是通過鮮、干果品嘗,通過口感判斷。二是產量。產量是農民獲得較好經濟效益的關鍵因素。重點考察開花數、坐果數、單果重、采收期,結合考察果長、果肩寬、果皮厚、種子量等性狀。三是抗性。抗性是農民獲得豐收的重要保障。采用多點田間鑒定,考察疫病、青枯病、根腐病、病毒病、猝倒病等病害,考察棉鈴蟲、煙青蟲等蟲害,考察抗旱、抗澇、抗寒、抗熱以及耐鹽堿等抗逆性[2]。
1999年在遵義縣新舟鎮新舟村民組辣椒地,發現一棵優良突變株,與收集材料田間其他辣椒植株存在顯著差異。變異株平均單株結果數達42個,田間其余辣椒10株平均單株結果數30.2個,變異株果長6.9 cm,田間其他辣椒平均果長5.1 cm,變異株果肩寬1.7 cm,田間其他其他辣椒平均果肩寬2.0 cm,變異株株高80.2 cm,田間其他辣椒平均株高78.8 cm,變異株的其他性狀與田間其他辣椒差異不明顯。
經過后代單株套袋采收,以辣味適中、香味濃厚為品質依據進行選擇,選擇至2002年,形成23個具有遵義朝天椒傳統特色的材料。再以產量200 kg/667m2為最低要求,結合多點抗逆性鑒選至2006年,其中編號為遵辣1775的材料,表現穩定形成了自交系。2007年進入五行區,表現產量高,品質好,保持了遵義朝天椒的傳統品質。2008年進入遵義市農科院的標準品比試驗。2009年參加貴州省辣椒區域試驗(D組)。2010年續試(A組)和生產試驗。2011年貴州省品種委員會審定通過,命名為遵辣6號。
3.1 品比試驗
2008年進入遵義市農科院的標準品比試驗,遵辣1775小區面積13.33 m2,產量3.23 kg,折合產量161.50 kg/667m2,比對照增產10.24%(對照為遵椒2號,小區面積13.33 m2,產量2.93 kg,折合產量146.50 kg/667m2),增產達極顯著水平。

表1 2009-2010年貴州省辣椒區試各品種的產量
3.2 區域與生產試驗
2009年參加貴州省辣椒初試,2010年進入續試。從表1可知,初試中,遵辣1 775平均產量為277.59 kg/667m2,比對照遵椒2號增產15.68%,位居第二,增產達極顯著水平。在9個試點中,有6個試點表現增產,3個試點表現為減產,增產點率66.67%。續試中,平均產量為211.39 kg/667m2,比對照增產11.03%,產量位居第三,增產達極顯著水平。在9個試點中,有8個試點表現增產,1個試點表現減產,增產點率88.89%。2年區試平均產量為244.49 kg/667m2,比對照增產13.62%,產量位居第二,增產達極顯著水平。在18個試點中14個試點表現增產,4個試點表現減產,增產點率77.78%。
2010年生產試驗分別在遵義市農科院、黔東南州農科所、黔南州農科所和遵義縣喇叭鎮農技站進行。由表2可知,遵辣1775平均產量為263.87 kg/667m2,比對照遵椒2號平均產量214.48 kg/667m2增產49.40 kg,增產率達23.03%。
由表3可知,2009年,9個點抗倒性鑒定為3強5中1弱,抗旱性鑒定為4強4中1弱,抗漬性鑒定為4強3中2弱,田間表現病毒病、青枯病、枯萎病和疫病的感病率分別為0.82%、0.09%、0.18%和0.84%。2010年,9個點調查,抗倒性鑒定均為7強2中,耐旱性鑒定為6強3中,耐漬性鑒定為5強3中1弱,田間表現病毒病、青枯病、枯萎病和疫病的感病率分別為0.86%、1.75%、0.75%和0.87%。

表2 2010年遵辣1775的生產試驗產量

表3 遵辣1775的田間抗性鑒定
2年平均:18個點抗倒性鑒定為10強7中1弱;抗旱性鑒定為10強7中1弱;抗漬性鑒定為9強6中3弱;田間表現的病毒病、青枯病、枯萎病和疫病的感病率分別為0.84%、0.92%、0.47%和0.86%。
該品種屬圓錐椒類朝天椒,果朝天單生,錐型,無限分枝類型,假二叉分枝,一般9~12葉片開始出現第一個花蕾,花瓣白色,葉片綠色且尖端較尖,青果綠色,老熟果深紅色,味辛辣,干、鮮兩用,商品性好。主要農藝性狀各試點的平均表現:平均全生育期192 d,株高71.99 cm,株幅62.75 cm,分枝次數為8.30次,單株結果34.75個,單果鮮重5.33 g,單果干重1.38 g,果長6.58 cm,果寬1.58 cm,果柄長3.34 cm,單果種籽數97.55粒,千粒重5.75 g。適應在貴州海拔1 500 m以下區域種植。
1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種,4月下旬至5月上旬定植。地膜覆蓋雙株栽培,用種量為60 g/667m2左右。移栽行距60 cm,株距30 cm左右,栽苗6 500~7 500/667m2株。移栽前每667 m2施腐熟圈肥1 500~2 500 kg、普鈣20~25 kg、尿素5~10 kg、鉀肥5~10 kg或復合肥50 kg。邊移栽邊澆定根水,定植7 d左右緩苗后,每667 m2用5~10 kg尿素施提苗肥。移栽后20~25 d進入初花期,向植株根部培土形成高壟,每667 m2用尿素5 kg、鉀肥5 kg施坐果肥,共計2~3次。椒果紅熟后要及時采摘。辣椒幼苗期及時防治猝倒病、灰霉病、病毒病、蚜蟲和鼠害等,移栽時及時防治地老虎,大田期及時防治辣椒疫病、青枯病、病毒病、葉斑病、蚜蟲、煙青蟲、棉鈴蟲等病蟲害和鼠害[3]。
[1] 田 浩,令狐昌英,余常水.遵義市辣椒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南方農業,2013(1):22-23.
[2] 田 浩,余常水,令狐昌英,等.遵義辣椒新品種遵辣5號的選育[J].種子,2015(7):106-108.
[3] 田 浩,令狐昌英,余常水,等.遵辣6號的特征特性及配套高效栽培技術[J].種子,2012(2):99-101.
(責任編輯: 孫小嵐)
Breeding of Zunla 6, a New Pod Pepper Variety
TIAN Hao, Yu Changshui, LIAO Weiqin, ZHOU Anwei, LINGHU Changying*
(ZunyiInstituteofAgriculturalSciences,Zunyi,Guizhou563000,China)
Zunla 6, a new pod pepper variety with moderate hot taste, strong fragrance, high yield and strong resistance, was successfully bred from local varieties by systematic breeding, determination of yield index and multi location field identification. The average yield of Zunla 6 is 244.49kg/667m2in regional tests for two years, 13.62% higher than CK. Zunla 6 with lodging resistance, drought resistance and strong waterlogging resistance should be planted in the areas below an elevation of 1500 meters in Guizhou.
pepper; variety breeding; Zunla 6
2015-08-26; 2016-02-23修回
遵義市青年人才培養項目“遵辣1號的提純復壯”[遵科合人(2014)5];貴州省科技團隊培養項目“貴州省朝天椒種質資源創制與應用科技創新人才團隊” [黔科合人才團隊(2014)4022];遵義市省市科技合作項目“遵義辣椒抗病種質資源創新與應用” [省市重大(2013)7]
田 浩(1982-),男,農藝師,從事辣椒、高粱、薏仁新品種選育及配套栽培技術研究。E-mail:625494876@qq.com
*通訊作者:令狐昌英(1965-),女,高級農藝師,從事辣椒品種選育及配套栽培技術研究工作。E-mail: 357109952@qq.com
1001-3601(2016)03-0101-0008-03
S641.3; S603.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