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銀柱
“十個全覆蓋”工程,是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以來對農村牧區投入最多、規模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發展工程、強基固本工程和迎接自治區成立70周年的獻禮工程,對興安盟來說是最大的扶貧攻堅工程。自治區實施“十個全覆蓋”工程,解決了我盟多年來一直想解決但沒有能力解決的民生難題。兩年來,全盟上下堅決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把“十個全覆蓋”工程作為推動“三農三牧”工作的總抓手,緊緊圍繞建設、管理、產業發展“三個核心要素”,牢牢把握抓好基層組織帶頭人、強化目標任務考核和問責、做好宣傳動員群眾“三個關鍵環節”,牢固樹立用工業化思維推進現代農牧業發展、逐步引入城市化管理模式管理農村牧區、用最小的財政辦好最大的民生“三種先進理念”,堅決克服我盟農村牧區基礎差、底子薄、欠賬多、農牧民投入能力低和政府財力不足等諸多困難,全民動員、全黨參與、全社會共建, “十個全覆蓋”工程如浩蕩春風為千里草原帶來了蓬勃生機,為千萬農牧民帶來了巨大福祉,成效成果遠遠超出了我們當初的預想。
一是沒想到“十個全覆蓋”工程對農村牧區的影響這樣大。實施“十個全覆蓋”工程短短兩年時間,全盟硬化街巷3383余公里、改造危舊房3.8萬戶、解決11.7萬人飲水不安全問題,建成幼兒園621所、標準化衛生室847個、便民連鎖超市847個,為640個嘎查村文化室配備了設備,為26.7萬農牧民發放了養老保險,為近2萬人發放了高齡津貼。完成“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任務的嘎查村,一改過去破房爛院、道路泥濘、垃圾遍地的陳舊面貌,取而代之的是紅墻碧瓦、綠樹成蔭、富足祥和的美麗鄉村。
二是沒想到群眾對“十個全覆蓋”工程的熱情這樣高。實施“十個全覆蓋”工程,就是要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就是要讓農牧民盡早過上富裕幸福的好日子。廣大農牧民積極主動配合工程建設,投工投勞不講條件、不計報酬,以火一般的熱情投身到美麗鄉村建設中。“十個全覆蓋”工程帶來的不僅僅是農村牧區生產條件和生活環境的巨大改善,更重要的是極大地改變了廣大農牧民的精神狀態,群眾對我們的黨更加擁護、更加感激。這也說明,只要我們心里裝著群眾,處處想著群眾,群眾就會永遠和我們在一起。
三是沒想到廣大黨員干部對群眾的感情這樣深。“十個全覆蓋”工程啟動實施以來,廣大黨員干部帶著強烈的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進萬家門、訪萬家情、結萬家親,全身心投入到工程建設中。有的全力以赴幫助嘎查村盯跑項目,利用自己的人脈資源上下協調;有的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傾盡全力,多方籌措資金,甚至自掏腰包墊資建設;有的節假日顧不上休息,在嘎查村一住就是幾天、十幾天,每天一干就是幾小時、十幾小時,甚至帶病堅持工作,與群眾一起干、一起苦、一起累……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盡管干部臉曬黑了、身體累瘦了,但是心卻與百姓貼得更近了,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更加通暢了。
四是沒想到“十個全覆蓋”工程對經濟發展帶動作用這樣強。兩年來,全盟在“十個全覆蓋”工程上累計投入近60億元,不僅極大地改善了農牧民的生產生活條件,而且有力帶動了建材、苗木、商貿流通等產業發展,提升了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的整體水平。據不完全統計,“十個全覆蓋”工程的實施,對全盟GDP增長貢獻率超過10%,拉動二、三產業實現增加值50億元,就地轉移農牧民2萬人,帶動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笆畟€全覆蓋”工程給興安盟帶來了既有產業的壯大、經濟的發展、社會的和諧,更為我們找到了破解貧困問題的最有效途徑,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扶貧成果。2015年前三季度,我盟經濟社會呈現出“九高兩降”的良好態勢?!熬鸥摺?,就是我盟8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和貧困人口收入增長比例全部高于全區平均水平,其中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等5項指標增速均排在全區第1位,預計年內將有7萬人穩定脫貧、超出年初計劃2萬人;“兩降”,就是“十個全覆蓋”工程有力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全盟信訪和刑事案件發案數持續走低,同比分別下降83%和20%。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與自治區黨委、政府的要求相比,與先進的兄弟盟市相比,我們還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下一步工作中,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巡回觀摩檢查工作精神特別是王君書記關于“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再鼓干勁、再接再厲,以決戰決勝的魄力和人一我十的干勁,扎實推進“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確保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在興安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第一,思想認識要再提高。一是抓宣傳發動。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微博微信等宣傳媒介,廣泛宣傳“十個全覆蓋”工程的重要意義、重大作用,引導各級組織和黨員干部充分認清“十個全覆蓋”工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準確理解和把握工程推進的目標任務和工作要求,切實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推進“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二是抓思想引導。堅持把“十個全覆蓋”工程作為培養鍛煉干部、考察檢驗干部、發現識別干部的試金石和主戰場,引導各級黨員干部帶著責任和感情扎實推進“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切實做到導向明確;組織旗縣市黨政一把手、盟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和鄉鎮黨委書記撰寫“十個全覆蓋”心得體會文章,達到交流經驗、查找不足、推進工作的目的。三是抓作風改進。結合“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引導各級干部強化擔當意識,敢于迎難而上,勇于擔責負責,進一步強化行動落實,創新工作舉措,以干部的辛苦指數換取百姓的幸福指數。
第二,推進力度要再加大。對照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工作要求,進一步壓實工作責任,加大推進力度,加快建設速度。一是強化領導,做到組織力度再加大。成立由盟委書記任組長、盟長任常務副組長、盟委行署分管領導和盟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組織,要求各旗縣市照此執行,以強有力的組織體系和領導力量保證工程建設順利推進。二是夯實責任,做到落實力度再加大。全面開展“干部下鄉駐村”活動,大規模派干部進村入戶,制定任務清單,明確駐村責任,確保農村牧區“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農村牧區產業發展和結構調整、農村牧區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三位一體、貫穿始終。實行定期報告制度,各旗縣市每周向盟委報送一次“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進展情況。進一步完善工作臺賬,對已經完成、正在實施、計劃推進“十個全覆蓋”工程的嘎查村分類逐一登記造冊,做到心中有數,明明白白。三是加強督查,做到推進力度再加大。由盟委、行署主要領導帶隊,盟委各委員、行署有關副盟長以及盟直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組成檢查組,對全盟“十個全覆蓋”工程進行專項檢查。endprint
第三,工作舉措要再完善。在規劃設計上突出“全”,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一村一規劃、一戶一設計,堅持不大拆大建、不貪大求洋,缺什么補什么,不落一村一戶,不留盲區死角,確保建一個成一個。在資金整合上突出“廣”,不斷拓展投融資渠道,集中財力、整合資金、銀行貸款、社會投入、群眾自籌等多種渠道籌措資金,特別是要充分借助廳局幫扶的巨大力量,積極向上爭取項目和資金支持,著力破解資金瓶頸,盟旗兩級籌資確保達到40億元以上用于2016年“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同時,加強資金監管,確保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用最小的投入實現最大的效益。在施工建設上突出“精”,在確保質量和進度的前提下,向抓細、抓精、抓深方向努力,做到屋頂有瓦、墻體有磚、路肩硬化、環境綠化,切實提高工程建設檔次和水平。同時,圍繞各項工程早啟動、早建設,提前搞好大宗建筑材料備料,全力支持鋼廠、磚廠、水泥廠等相關企業加大生產力度,保證質量、降低價格,確保2016年工程用料需求。在村屯綠化上突出“美”,本著成行、成片、組團式的原則加大重點區域綠化力度,特別是村屯綠化和庭院綠化要突出果樹經濟林,既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也讓農村牧區環境綠起來、靚起來、美起來,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在產業培育上突出“優”,把產業發展擺在突出位置,立足我盟林多地廣、土壤肥沃、資源豐富等優勢,引項目、引科技、引能人,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著力延伸產業鏈條,努力推動產品由低端向高端轉變,特別是要按照王君書記大力發展庭院經濟的指示要求,在蘇木鄉鎮開展庭院溫室大棚試點,經驗成熟后在全盟推開,把房前屋后的閑置土地變成創造財富的“寶地”。在后期管理上突出“?!?,堅持一手抓管理機制建設,建立完善農牧戶、管護隊、嘎查村委會、蘇木鄉鎮政府、相關部門“五位一體”的“十個全覆蓋”工程管理長效工作機制,一手抓農牧民素質提升,強化宣傳教育,完善村規民約,引導農牧民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共同管理、維護好村容村貌。在力量投入上突出“聚”,把“十個全覆蓋”工程列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智慧、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財力,毫無保留、不遺余力地向“十個全覆蓋”工程傾斜。
第四,監督問責要再強化。將督促檢查貫穿始終,推行“一周一報告、半月一通報、一月一調度、一季一觀摩”的工作機制,結合萬名干部下基層駐村推進“四個全面”、加強重點工作落實活動,逐地逐項對照工程數量、建設標準進行監督檢查。實行包聯干部“明白卡”制度,對各級派駐工作組、下基層干部和嘎查村第一書記建檔立卡,明確駐村開展工作的職責、任務和要求,倒排工期、倒逼責任,做到人人頭上有任務、個個肩上有責任、每個階段有驗收。發揮好實績考核的“指揮棒”作用,把“十個全覆蓋”作為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健全完善考核辦法,細化量化考核標準;對下基層干部的工作成效進行有效考核,考核結果作為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對于在“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中發現的違法違紀問題,本著從嚴、從重、從快的原則堅決查處,絕不手軟,絕不姑息。
(作者系中共興安盟委書記)
責任編輯:劉 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