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
既“打虎”又“拍蠅”,雙拳出擊,利劍高懸,黨中央持續兩年多的高壓反腐正在進入深水區和關鍵期。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中央反腐“不定指標、上不封頂”絕不只是一陣風而已,而是切切實實的行動,態度堅定,絕不手軟。高壓反腐成為中國的政治新生態是民意使然,大勢所趨。
中央對反腐形勢曾作出如下判斷:“在實現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還沒有取得壓倒性勝利。”之所以如此判斷,是因為目前相當大一部分人的思想還停留在“不敢腐”階段,他們只是被中央對腐敗案件“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發現多少查處多少”“反腐面前沒有‘鐵帽子王”的堅定決心和雷霆舉措所震懾,出于懼怕心理不敢貪腐,還沒有從內心深處接受反腐。更有甚者,還抱有僥幸心理,繼續不知收斂。讀懂了這個判斷,就能明白為什么說“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永遠在路上”。從嚴治黨,反腐倡廉,要形成一種制度,成為一種規范,作為內心準則被領導干部們牢放在心中,付諸于行動。各級領導干部只有真正想明白中央立足改革發展全局所作出的反腐決策,真正認識到反腐的重要意義,從內心深處認同反腐,與中央反腐同向而行,摒棄所謂的官場潛規則,重塑反腐新生態下健康的為官規范,真正構筑起“不想腐”的思想防線,才是反腐敗斗爭的真正勝利之日。
要實現這一目標,每個領導干部心里都必須想明白為什么我們黨必須要反腐。
首先,反腐能贏得民心。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初就注重走群眾路線,密切聯系群眾。古往今來,人民群眾最痛恨的就是腐敗。“貪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領導干部中發生的腐敗行為讓黨為民謀福祉的政策打了折扣,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破壞了社會的公正公平,嚴重影響了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和聲譽。各級領導干部只有從內心深處真正拒絕腐敗,遵紀守則,風清氣正,愛黨愛民,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只有將民心強有力地凝聚起來,鞏固好黨群關系、干群關系,我們黨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其次,反腐能優化干部隊伍。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要想在改革攻堅中排除萬難,要想在國家發展中穩舵揚帆,都離不開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團隊、一只奮發有為的干部隊伍。腐敗行為導致賄賂橫行、跑官賣官,權錢交易大行其道,不少德能兼備的優秀人才被拒于干部隊伍之外,大量社會資源被揮霍浪費。反腐勢在必行,惟有杜絕腐敗,我們黨才能選拔、鍛造出一支引領中國乘風破浪、奮勇前行的執政團隊。
再次,反腐鞏固共產黨的執政地位。鄧小平同志曾經說過:“風氣如果壞下去,經濟搞成功又有什么意義?”經濟紅利并不必然轉化為政治認同,也不必然增強政權合法性。經濟水平提高了,但腐敗卻更嚴重了,只會增加公眾的相對剝奪感并引發不滿。人心傷了,再大的成就不過是過眼云煙;再多的繁華,不過是鏡花水月。“如果我們黨弱了、散了、垮了,其他政績又有什么意義呢?”習總書記的反問,應該引起各級領導干部的反思。每一位領導干部都應對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心存敬畏,對黨紀國法心存敬畏。“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威而服吾公”,清正廉潔是黨員干部在任何風浪前屹立不倒的底氣。
如果說“不敢腐”是迫于威力震懾,“不能腐”是囿于制度設置的懲戒機制和預防體系,那么“不想腐”就需要領導干部做到“破心中賊”,從思想深處真正意識到腐敗行為的危害性,自覺自愿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恪守黨性原則,加強道德修養,清白做人,干凈做事,坦蕩為官,按照習總書記提出的“四有”要求,“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如此才能真正使我們黨的反腐事業取得最后的勝利。
(作者單位:實踐雜志社)
責任編輯:郭 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