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文波
【摘要】美國和中國同為全球重要的經濟體,但在應對網絡攻擊的態度、網絡管理標準和網絡發展目標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分歧。如何實現互聯網空間互聯互通、共享共治,是互聯網在全球范圍內健康發展應該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互聯網 霸權主義 網絡攻擊 【中圖分類號】D73/77 【文獻標識碼】A
二戰之后美國經濟、軍事實力空前增強,在位居世界權力頂峰的同時,也在全世界范圍內展開了一系列霸權主義行動:從朝鮮戰爭到越南戰爭,從入侵阿富汗到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等等。美國在全世界的震懾力一直延續至今。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網絡在國際社會政治、經濟等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多、越來越重要,基于“自由、平等、交互、共享”的網絡虛擬世界開始走進政治的視線,并越來越受各國,尤其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的關注。美國的霸權主義也已侵襲到互聯網這一世界人民平等交互的共同領域。
應對網絡攻擊:美國政治意圖明顯,中國提倡國際協作
互聯網自興起以來,美國在網絡技術方面的能力一直領先,并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繼續保持這一領先地位。然而,網絡技術最強的美國卻時常指責別國對其進行網絡攻擊,并在指責別國的同時,持續不斷地大力提高“網絡戰”的能力。有美國媒體報道稱,美軍方正在建設未來的網絡司令部聯合作戰指揮中心,而該司令部的預算已從2010年的1.2億美元增加到了2015年的5億多美元。更有路透社報道披露,美國總統奧巴馬為2016財年制定的預算提案,力求為整個政府的網絡安全工作爭取140億美元的資金,以更好地保護聯邦政府和私人的網絡免受攻擊的威脅。擁有如此強大的技術水平和財力支持,試想全球還有哪個國家可堪匹敵?
美國和中國同為全球重要的經濟體,在應對網絡攻擊的態度上卻相差甚遠。長久以來,中國一直是世界上網絡攻擊的主要受害者,而且許多攻擊恰恰源自美國。僅中國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提供的從2014年3月19日至2014年5月18日期間的數據顯示,2077個位于美國的木馬或僵尸網絡控制服務器,直接控制了中國境內118萬臺主機,135臺位于美國的主機承載了563個針對中國網站的“釣魚頁面”,造成網絡欺詐侵害事件1.4萬次。面對網絡攻擊事件,中方一直以一個負責任大國的身份,提倡通過國際社會共同協作,應對和打擊各種形式的黑客攻擊行為,而不是以政客博取選票的手法,在毫無依據的情況下將其政治化,傷害國家之間的感情。
網絡管理:美國雙重標準與中國唯一宗旨
美國一方面以尊重“人權、民主、自由”之名,指責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的網絡管理剝奪人權與自由;一方面,又以“保護安全、防范攻擊”為由,對本國的互聯網進行嚴格地管理和強化。自希拉里關于“網絡自由”的演講發表以來,美國官商一起發起了對非西方國家,尤其是中國的“互聯網自由”管理政策的強烈抨擊;后又栽贓中國部隊開展計算機間諜活動竊取美國企業數據,將黑客攻擊定義為“對美國國家安全和經濟利益構成威脅”。在指責世界其他國家的互聯網管理“不自由”和“網絡攻擊”時,美國對互聯網的管理和約束在全球最早納入政府管理范圍,并呈快速升級之勢。自2010年6月起,美國國土安全部開始對網上公共論壇、許多知名媒體、名人與熱門博客等進行常規性監控,強化網民的自我約束,限制其對外標榜的“網絡自由”。此外,美國還依靠其互聯網管理和技術上的優勢對其他國家進行監視和管控。“棱鏡門”事件便是近年來的典型案例。
相比美國的雙重標準,中國致力于讓互聯網發展成果惠及中國人民,更好造福各國人民。中國互聯網監管部門采取各種辦法積極治理網絡謠言、網絡詐騙、電信騷擾、網絡黃賭毒等問題,遏制不法分子利用互聯網進行各種違法活動,維護網民的安全與權益。近年來,中國互聯網管理取得了較大成績,也充分彰顯了大國風范,然而動態發展的互聯網充滿著各種未知,當前對網絡的管理也會存在各種局限。在網絡空間的治理方面,習近平主席曾作出過生動的比喻:“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它是阿里巴巴的寶庫,里面有取之不盡的寶物;用不好,它是潘多拉的魔盒,給人類自己帶來無盡的傷害。”
中國對參與全球網絡空間治理機制建設也十分積極。近年來,中國政府在多個國際場合表明愿意與全球各國攜手合作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
共享發展:互聯網的終極目標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創新了人類的生活空間,將全世界變成了一個地球村,各國之間、各國人民之間的交流更加方便,整個社會的經濟、文化都得到了有力的推動與促進。
但與此同時,一直以來,以美國為代表的、堅持網絡空間自由開放和“多利益攸關方”理念的“西方國家模式”,與中國倡導“網絡主權”并支持發揮聯合國在網絡空間治理主導作用的“新興國家模式”之間,存在很多分歧。互聯網的網絡空間治理是一個全球性的議題,需要國際社會共同合作。
習近平主席曾指出,“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互聯網對人類文明進步將發揮更大促進作用。同時,互聯網領域發展不平衡、規則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問題日益凸顯。不同國家和地區信息鴻溝不斷拉大,現有網絡空間治理規則難以反映大多數國家意愿和利益;世界范圍內侵害個人隱私、侵犯知識產權、網絡犯罪等時有發生,網絡監聽、網絡攻擊、網絡恐怖主義活動等成為全球公害”。①互聯網是全球人類的共同家園,只有全球各國相互協助、共同發展,才能讓這一網絡家園更美麗、更干凈、更安全。全球各國應當共同推動互聯網空間互聯互通、共享共治,共同開創互聯網世界的美好未來。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研究生童文杰對此文亦有貢獻)
【注釋】
①《習近平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全文)》,新華網,2015年12月16日。
責編/劉瑞一 美編/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