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心 張冬青(陜西中醫藥大學)
嚴峻就業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心理健康教育的探析
蔡 心 張冬青
(陜西中醫藥大學)
伴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不斷深化和就業形勢的嚴峻趨勢,就業壓力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大學生心理壓力源。由此引發的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已經不勝枚舉。因此,在就業壓力不斷增大的形勢下,高校如何幫助學生疏導就業壓力,塑造學生良好的就業心理素質,研究如何做好大學生就業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一個十分必要并且迫切的課題。
就業壓力;就業心理問題;就業心理健康教育
(一)加強大學生就業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學生自我價值實現的重要保證。
大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基于正確的自我認知,基于對自身情況的客觀分析,基于正確的就業選擇。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在“第二次心理斷乳期”內樹立正確的就業觀,以科學的方法處理就業和擇業問題,以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對待就業壓力和困難,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應對從學校走入社會的角色轉換。擁有健康的就業心理是大學生科學規劃職業生涯、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保證。
(二)加強大學生就業心理健康教育是促進高等教育發展的必要條件。
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促進這一發展趨勢的重要著力點就是如何滿足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需求,解決有限的崗位需求與不斷增長的高校畢業生人數之間的矛盾。只有解決好這一問題,高等教育大眾化才可能持續穩定的發展。
從1999年開始高等教育院校開始擴大招生,至今已經歷時十七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已從當時的220萬,增加到了今年的770萬,但是國內的人力市場卻無法在短時期內為這些高校畢業生提供能夠滿足其就業期望的崗位,人才市場上鮮明的供過于求狀態,必然隱藏著十分嚴峻的就業危機和就業壓力,重壓之下,大學生自己無法及時調適,隨之而來的便是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凸顯出的種種就業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焦慮心理
面對人才市場的飽和,面對家長的殷切期盼,面對自我價值實現的迫切需求,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焦慮心理,嚴重的可能導致抑郁。
(二)依賴心理
在嚴峻就業形勢的重壓下,許多大學生不敢直面就業過程中的重重困難,既想爭取好的工作機會,又不想承受求職的壓力和風險,不積極主動地尋求就業機會,而是依賴于家長利用各種關系替自己聯系工作,諸如“學得好不如爸爸好”等不良觀念的不斷滋生。
(三)自卑心理
就業求職中的屢屢失敗,使得一些大學生開始盲目否定自己的能力、專業、成績,認為自己一無是處,自卑心理使得大學生無法正確對待就業困難,從而一蹶不振、自暴自棄,沒有勇氣和信心面對一次次的應聘,不敢在用人單位面前展示自己和推薦自己。
(四)困惑心理
近年來,名牌大學畢業生畢業后上街賣肉,高校畢業生競聘掏糞工、環衛工、服務員等新聞比比皆是,這些現象不免讓大學生認為自己寒窗苦讀得來的文憑在就業時并沒有體現出預期的價值,于是許多大學生開始對自己所學的知識困惑,對自己的就業出路困惑。在困惑心理的籠罩下,很多人喪失了學習的動力和方向。
就業心理素質是指以先天生理條件為基礎,在個人與社會環境、教育交互作用過程中形成的對個體就業活動具有重要影響的所有心理品質的總和,是個體合理擇業、成功就業、順利適應職業的心理基礎。良好的就業心理素質能夠幫助大學生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中合理擇業、順利就業、盡快適應工作環境,是大學生就業素質中的關鍵要素。
(一)將就業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教育相結合。
一方面,要做好大學生就業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大學生化解就業心理壓力,掌握心理自我調適方法,讓大學生認識到心理健康是成功就業的必備素質之一,不斷幫助大學生提高在就業過程中克服困難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另一方面,大學生正處在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正在形成,要加強大學生就業過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樹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進行合理的個人職業定位,將自我價值的實現與國家的偉大復興相結合,自愿面向基層和中
西部就業。
(二)將全體性教育與個別化咨詢相結合。
一方面,在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中注重加大心理健康知識的比重,通過課堂教學,分析就業心理現象,幫助全體大學生了解就業過程中常見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和表現,用正確的態度對待就業心理問題;傳授心理調適方法,幫助大學生自我調適在就業過程中出現的焦慮、依賴、自卑、困惑等不良心理狀態。另一方面,要重點關注就業困難學生的心理動向,對于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及早開展個別化的心理輔導和咨詢工作,對于就業心理問題做到及早發現、及早預防、及早干預。
(三)將就業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生自我教育相結合
一方面,注重輔導員、班主任、心理健康課專業教師等大學生就業心理健康教育骨干隊伍的建設,不斷提高其教學水平和工作能力,將做好大學生就業健康教育工作作為其日常工作和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發揮自身的教育引導作用。另一方面,要調動大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就業過程中運用學到的心理健康理論知識不斷調適心理狀態,提高自我心理承受能力和適應能力,從而使大學生形成能夠應對當前嚴峻就業形勢和復雜社會需要的良好的就業心理素質。
(四)將解決就業心理問題與解決就業實際問題相結合
一方面,要加強大學生就業心理健康理論教育,解析心理問題,傳授調適方法,優化大學生就業心理素質,使其能夠正確對待并處理就業過程中的心理問題。另一方面,要注重解決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積極搜集大學生就業信息,宣傳解讀國家關于大學生就業的相關政策,做好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和服務,加強就業技能培訓,幫助大學生提高就業能力,加大對就業困難學生的關注和幫扶力度。
[1]郝影.淺析大學生就業難的成因及對策[J].黑龍江對外經貿,2011.
[2]宋熹.試論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表現與調適[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
·編輯 溫雪蓮
張冬青,1971年出生,女,陜西中醫藥大學藥學院分黨委書記,講師。
陜西省教育廳2015年普通高校輔導員工作精品項目和研究課題(2015FKT30)階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