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建春(上海市委黨校第四分校)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中小學校的思想道德建設
項建春
(上海市委黨校第四分校)
為了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中小學校的思想道德建設,梳理了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與緊迫性,研究了教師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的著力點,及如何在實踐中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中小學校的思想道德建設。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小學;思想道德建設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根據黨的十八精神,教育部下發了《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
要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核心價值觀,努力搶占價值體系的制高點。當前,社會上出現了各種錯誤思潮和不良社會風氣,擾亂了人們的思想,腐蝕了人們特別是青少年的心靈,對改革開放造成了沖擊。持這些錯誤思潮的雖然只有一小部分人,但對改革開放、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沖擊是不可小視的,對青少年學生的影響不可低估。所以,必須盡快培育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搶占價值體系的制高點。
“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個人要求的高度概括,又是核心價值觀中最為基礎的東西——立德樹人,所以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十分重要。不同人群有不同的道德要求,干部教師尤其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師要有高尚的師德,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堅定共產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
好教師的標準為:“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實學識、要有仁愛之心。”“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就可能導致政治上變質、經濟上貪婪、道德上墮落,對教育事業是極其危害的。
(二)要有師愛,要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
師德是教師的靈魂,教師的師德是否高尚對學校教育的成敗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師德中,教師對學生的關心與愛護即師愛又是最重要的。因為師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了教師的愛,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上海課程教材改革尤其要求教師要有師愛,要全心全意地為學生服務。
(三)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和科研能力
教師要有分層分類教學能力。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師要掌握現代教育技術與手段,要精通外語與信息網絡技術;教師要掌握各種教育教學方式,“灌輸式”“啟發式”“實踐體驗式”“研究式”等各種教育教學方式都要會;教師要有較高的科研能力。
(四)要淡薄名利、清正廉潔
教師要認真貫徹教育部《嚴禁教師違規收受學生及家長禮品禮金等行為的規定》。(1)嚴禁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學生及家長贈送的禮品禮金、有價證券和支付憑證等財物;(2)嚴禁參加由學生及家長安排的可能影響考試、考核評價的宴請;(3)嚴禁參加由學生及家長安排支付費用的旅游、健身休閑等娛樂活動等。
(一)內容上重點加強三方面教育
(1)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不斷增強師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2)加強社會主義法治的宣傳教育。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學校作為重要的教育場所,要大力宣傳依法治國、依法治校的理念,增強師生的法治意識。(3)開展職業道德教育。要大力宣傳教師工作的重要性,教師要加強自身的職業道德。
(二)途徑上從學科教學、專題教育、課外實踐三方入手
學校教師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教師要增加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進一步提高開展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與水平;要積極探索開展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方式和新方法。特別是發揮社會實踐的養成作用,完善實踐教育教學體系,開發實踐課程和活動課程,加強實踐育人基地建設。
(三)方法上要注意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化功能,發揮好社會各方的教育作用
各類學校要進一步挖掘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適合大中小學生的教育素材,使其有機地融入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化功能。還要注重依靠動員社會力量進行教育。學校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光靠學校一家能力有限,要發揮好社會各方面的教育作用,共同推進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
謝正宇,于偉彪.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道德建設研究[J].河北企業,2016(1).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