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萍
?
淺談舞臺主持的儀式感
唐萍
摘 要:當前,文藝晚會上存在很多“儀式”,為使人們加強對“儀式”的重視,并且,進一步了解舞臺主持,清楚認識舞臺主持的真正內涵,本文對節目主持過程中的動作、語言及心理狀態等,進行了系統研究,從而提供一定的思路及理論依據,使舞臺主持過程更具“儀式感”。
關鍵詞:儀式感;形式;藝術;舞臺主持
從當前實際情況來看,對于“舞臺主持”與“儀式感”而言,學術界尚無較明確的定義。因此,在研究過程中,只能利用儀式及主持方面的相關材料進行粗略分析。當前,在播音主持方面,我國雖然已經取得相對比較成熟的研究,然而,對于“舞臺主持”研究而言,仍需進一步探索,從而盡快得到較明確的定義。
1.1 儀式
儀式最早來源于“巫術活動”,其通常由巫師通過繁瑣的儀式,利用一些技術化手段,使人類現實生活和一些神秘力量之間產生聯系,使人們相信儀式行為中的所謂神秘力量,并且,相信這種神秘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對于個人而言,在日常生活中之所以有經歷那么多儀式,其決定因素并非僅是其在年齡及生理方面所出現的變化。同時,也是其在不同生命階段中,生育、家庭以及宗族等對其角色和定位作出了種種規定,并且社會大眾認可這種角色定位。
1.2 儀式感
對于儀式感,筆者認為可從美學角度對其加以闡釋。儀式感就是儀式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種內在感性活動,其以外在儀式活動中的相關藝術形式為依托,其主要包括場景、布置及語言、舞蹈、音樂等,呼應心靈的某種審美主體對儀式行為的審美感受,其屬于人類內心及外在事物兩者之間的合理結合。在這種契合中,人類情感能夠與外在儀式之間產生良好溝通,同時,利用這種溝通向人們傳達儀式活動中的相關理性精神,從而使人們得到較好的情感體驗。
其次,由于“儀式感”的特殊性,使其增加了關于道德等價值指向的一些情感體驗。為使現代社會中的儀式具有價值與意義,必須利用“儀式感”這一中間環節,這樣才能發掘人類審美情感及儀式之間的特殊關系,并且,也能夠發掘儀式感在保留道德及倫理等信仰元素方面所具有的特殊價值。
2.1 儀式——形式
對于人類而言,視覺是一種十分重要的知覺,其不但是生存的一種感覺功能,同時,也是思維及交流的重要手段。對于舞臺主持人而言,在著裝打扮方面,應大方得體,符合其所主持的活動。從當前實際情況來看,很多主持人在所有節目中一律選擇西裝,這種做法就有些欠妥。主持人應當在大致了解整臺晚會活動后,再確定自身的打扮標準。若整臺節目是民族風,那么,主持人在穿衣打扮上就應當表現出中國傳統風格。比如二胡演奏人員,選擇中山裝相對而言較合適,而小提琴演奏者,比較適合穿西裝,若著裝與演奏風格不搭配,則會使人產生不倫不類之感。
2.2 藝術——形式
在語言表達方面,對于主持人而言,情感真實是最重要的一點。只有在表達真實基礎上,才能流露出真實情感,才能與受眾真摯交流。當然,在實際主持過程中,所需注意的并非只有口頭表達,同時,主持人還應當注意每個肢體動作所反映出信息,比如一個手勢或一個表情。
對于舞臺主持人而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與觀眾之間的交流互動,這考驗得失主持人的語言功力。同時,主持人在舞臺上也要注意表現自身的肢體動作、手勢以及表情,這些均有利于觀眾融入表演氛圍。在舞臺主持過程中,主持人為加強自身口語表達效果,必然會加入一定的手勢語,這也是吸引觀眾的一種重要手段,手勢語能增強語言表達的生動性及感染力,但是,也不能過多使用,同時,幅度不宜過大,否則會降低其真實性。
2.3 舞臺主持——心理藝術
對于優秀的舞臺主持人而言,其應當保持自信,應當具備一定的控制能力,同時,應當具備豐富的情感,還應當具有良好的語言感受能力。其中,自信是以知識積累為基礎的,主持人不但要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同時,還應當在各個方面拓寬自身知識面。在舞臺主持過程中,如果主持人情緒不佳,通常會有失言及失態情況出現,因此,在舞臺主持前,主持人應當盡可能做好相關準備工作。在主持過程中,應當以節目內容為依據,適當融入自身想法及感情,從而提升節目感染力。
舞臺主持人通常都會有較大的工作壓力,若缺乏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則很難完成工作。對于電視節目主持人與舞臺主持人而言,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
聯系,同時,也有一定的區別,兩者的任務相同,均是利用串聯詞使整個晚會中各個節目之間產生聯系,對全局要準確把握,引導觀眾,并且使舞臺氣氛更加活躍。兩者之間的區別是電視節目播出面廣,并且受眾較多,需后期制作,可利用技術手段二次加工;對于舞臺節目主持人而言,需要與現場觀眾面對面交流,在同一時間內,主持人的言談舉止及音容笑貌,均會呈現在觀眾面前,一旦出現錯誤,則很難糾正。雖然表面看來談笑風生,然而實際上卻十分緊張,主持人在生理及心理方面均承受著超強度、高負荷的工作。如果主持人缺乏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則將無法很好地面對觀眾,因此,主持人在主持過程中,要排除雜念,平時積極積累相關知識,同時,對整臺晚會進行總體把握,排除外界干擾,使心理、情緒及身體上,均能做到放松,達到最佳狀態,與現場節目氣氛要求相符合。實際上,主持人要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平時多注意積累,在具備豐富知識的基礎上,才能做到厚積薄發,進而打動觀眾。
對于每一種藝術形式而言,其產生與發展,均與社會經濟文化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城市繁榮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從而促使婚禮主持藝術快速發展。在當前社會發展的大形勢下,在現代婚禮中,婚禮主持人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于一場婚禮而言,新郎新娘是絕對的主角,然而,為使婚禮盡可能取得完美效果,除男女主角之外,婚禮主持人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
儀式活動的組成,包括很多具有象征性的符號,對于整個儀式及人而言,其意義主要就是通過象征意象,激發人類的情感及想象,使一些道德約束轉變成為美德熱愛。主持人在儀式活動中對音樂、歌唱、舞蹈及美酒、服飾、強烈的色彩等形式加強研究,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這主要是由于在人們情感認識方面,這些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對于大部分活動而言,其主持人都選擇有威信的長者,在主持人的思路引導下,在潛意識中可使儀式感表現出來。“儀式感”屬于平衡劑,其能夠對人們的道德理念產生重要影響,對于一個人的道德高低,雖然不能利用儀式感對其進行判斷,但至少可以看出其是否有血有肉。這主要是儀式的舉行,通常都伴隨節日來臨。比如,西方的狂歡節需舉行傳統儀式活動,中國農耕時期需舉行祭祀活動。因此,在這些儀式活動中,人們所表現出的感情往往摻雜著“愉悅感”與“緊張感”。人們只是利用儀式這一形式,將希望寄托在“模擬”“模仿”“表演”“迷狂”等形式中,從而在情感過渡中實現美好愿望。
總而言之,在認識事物及掌握事物發展規律方面,實踐屬于可靠依據,舞臺主持人要想得到認可,應當隨著時代發展不斷進步,在舞臺上不斷進行實踐、學習、再實踐,在舞臺主持藝術方面,逐漸掌握其規律性,從而在觀眾眼前展現出較完美的舞臺主持藝術。
作者單位:(云南省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