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淼 高鈺晨
漢語言文學師范本科生閱讀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建議
○劉思淼 高鈺晨
基于對江蘇省內幾所代表性師范院校的漢語言文學本科生閱讀情況的調查,從調查所得的數據中分析他們普遍的閱讀情況與存在的問題,進而從社會環境、學校條件和學生自身三方面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并圍繞這三個角度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與建議。
漢語言文學師范本科生 閱讀 問題 原因 建議
“閱讀”是人類傳承精神文明的重要活動之一,在“知識爆炸”的當代,閱讀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同時,漢語言文學師范生的專業特性及職業要求,決定了他們在閱讀方面相比于其它專業大學生有著更多的要求。在對學生閱讀情況調查的基礎上,分析他們在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并從社會環境、學校條件和學生自身三方面探討問題出現的原因,進而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案與建議。
(一)閱讀時長不足
為對閱讀時長進行較為全面地統計,我們的問卷從兩個維度予以考察:一方面針對平均每天的閱讀時間,另一方面針對每個月的閱讀量。從前者看,在我們回收的346份有效問卷中,漢語言文學師范本科生每日閱讀時間集中于1—3小時,數據高達67.01%,但是相當一部分同學(29.36%)每天的閱讀量低于一個小時,而結合漢語言文學師范生課程設置較輕松與課余時間充足的狀況,該數據說明很多同學每天在閱讀上分配的時間明顯不足。另一方面,一半左右的同學平均每月的閱讀書籍量為1—2本,閱讀量在3—4本的同學占23.71%,4本以上與1本以下均在10%左右。數據同樣表明了其在閱讀時長上的空缺,漢語言文學的專業特性要求學生廣泛閱讀的目標,僅憑每個月1—2本的閱讀量顯然是難以達成的。
(二)閱讀內容單調
在對閱讀內容的考察中,考慮到漢語言文學師范生的專業特性,我們在閱讀內容的選項設置上緊緊定位于與本專業關聯最緊密的幾個層面:文學藝術、語言文字、教育教學等。其中,文學類作品以其思想內涵和永恒魅力成為學生的首選讀物,占比達79.90%;其次是社會歷史類,占比為46.39%;語言文字類與教育教學類占比均為25%左右,其余與本專業無較大關聯的如自然科學 、新聞娛樂占5%左右。從數據可以看出,漢語言文學師范本科生在閱讀內容方面體現出學習性、欣賞性、片面性等特點。他們普遍注重閱讀與本專業相關的書籍,并且傾向于閱讀經典的文學作品,體現出較高的審美價值取向。對專業書籍的關注可以幫助他們了解和掌握專業知識前沿對學習起到輔助和推動作用,但同時也帶來閱讀面較為狹隘、思維不夠開闊的問題。
(三)閱讀方法低效
首先,傳統的閱讀方式依然占據主導地位。65.89%的漢語言文學師范本科生表示紙質文本的閱讀仍然是他們首選的閱讀方式;而將近30%的學生則傾向于電子文本的閱讀。然而另一方面,由電子科技等發展帶來的新問題也不容忽視。接近25.9%的學生表示“總是”或“經常”通過觀看影視作品代替文本閱讀;37.3%的學生表示“總是”或“經常”通過互聯網、手機及各類閱讀器等進行“掌上閱讀”。這說明漢語言文學師范生易于接受和掌握新事物,但多樣化的閱讀方式也帶來閱讀非專一性、目標不明確以及以影視作品等代替文學作品等現象。其次,在閱讀過程中,超過一半的同學采用自由閱讀、不刻意思考的方式;僅有17.53%的同學在閱讀中注重思考、做筆記、聯系相關知識點等。這個層面亦能反映出漢語言文學師范生在閱讀方式上有待改進和提高之處。
(四)閱讀目的不明確
從閱讀的源動力看,74.74%的學生出于個人興趣而進行閱讀,出于拓展知識面與學業需要閱讀書籍的分別占61.83%與63.40%。由此可見絕大多數同學傾向于興趣主導的自由閱讀,但是這也帶來另一個問題,即閱讀目的性不夠明確。在對“閱讀過程中是否有明確計劃和目標”這一問題的回答中,30.41%的同學表示“沒有”;60.82%的同學表示“偶爾”;而經常有目標、有計劃閱讀的僅占7.22%。這些數據表明,漢語言文學師范生在閱讀中目的性和計劃性的缺失。
(一)社會環境的影響
1.娛樂生活的日益豐富
當今,伴隨著各種新興技術的產生和休閑方式的趨于多元,我們看到人們娛樂生活的日益豐富,但同時浮躁甚至膚淺的社會氛圍也時刻侵擾著我們的生活。各種娛樂活動,諸如電子游戲、電影電視、聚會購物等層出不窮,使我們多數人(也包括漢語言文學本科生們)很難靜下心來“一心只讀圣賢書”。因此,娛樂生活的日益豐富可以說是導致漢語言文學師范生閱讀時長不足的重要因素之一。
2.閱讀的碎片化
“碎片化”閱讀可以說是近年來伴隨手機等網絡電子終端設備的廣泛使用而流行起來的一種現象。相比于思想底蘊豐富的傳統紙質文本閱讀,它更類似一種快餐式的閱讀,盡管普及率越來越高,卻很難達到完整閱讀帶給人們的閱讀體驗與思考。“碎片化”閱讀給漢語言文學師范生帶來的問題主要體現在閱讀低效與閱讀目的不明確方面,它多消遣性而非知識性、多片段化而非完整性的特點,讓“真正有效的閱讀變得艱難”“使得深度文化作品越來越不受關注”,甚至“使得片段信息迅速復制傳播,容易使讀者患上惰性思維癥”[1]。
(二)學校條件的限制
1.課程與考試安排不合理
在課程設置方面,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的特性要求他們進行廣泛而深入地閱讀,但課程安排相對集中于前兩學年,導致他們專業課學習的壓力較大,經常沒有充足的時間閱讀,或者缺少時間閱讀其他類型的書籍。
在考試安排方面,很多同學反映,學校的考試主要基于課本教材上的知識,復習時主要以整理背誦教材內容為主,由此,考試中對學生課外閱讀積累情況的考查是存在一定缺失的。
2.圖書館等硬件設施不完善
本次調查顯示,圖書館借閱書籍憑借便捷、經濟的優勢成為大部分學生獲取書籍的主要方式,但也有學生反映圖書館的藏書種類不夠全面,藏書地點分散,尤其與本專業相關書籍數量較少,周轉較慢等問題。同時,圖書館作為學生首選的閱讀場所,往往造成圖書館座位總是供不應求的情況。
(三)學生自身的因素
1.學生閱讀興趣不足
目前有許多學生“閱讀的理想多被一種現實的價值所替代,閱讀中多了功利的色彩,而遠離了單純的興趣。”[2]興趣需要從小培養,但是大部分學生在中學階段由于課業負擔過重,很少有時間進行課外閱讀,即使想讀也或多或少會受到家長的干涉,久而久之便失去了閱讀興趣;另一方面,漢語言師范的一些專業性書籍相對來說較為艱澀乏味,學生不容易感受到閱讀的樂趣,這也是造成他們閱讀興趣缺乏的因素之一。
2.學生閱讀從眾心理
大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受到社會、學校、同學等多方面的影響。許多學生由于不知道什么書適合自己,當一個閱讀熱點出現的時候,學生就易盲目追隨大眾,缺乏主見。這種從眾心理不僅導致他們在閱讀中缺乏基本的閱讀目標和閱讀計劃,而且也降低了閱讀效率。
(一)營造良好的社會閱讀環境
1.減少消極娛樂場所
在娛樂生活、休閑方式愈漸豐富的當代,我們首先應當從社會層面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從大的維度而言,減少消極娛樂場所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從微觀的閱讀層面來看,它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社會浮躁風氣的同時,也能為閱讀營造一種較好的環境與氛圍。
2.倡導全民閱讀
倡導“全民閱讀”,不僅是提高國民精神素質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營造一種全民閱讀的良好氛圍與習慣。一旦這種普遍、廣泛閱讀的社會環境得以形成,無疑對置身于其中的人,尤其是對于社會變化最為敏感的青年學生一代,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改進學校條件
1.在課程與考試中增加對閱讀量的要求
針對課程與考試安排中的不合理現象,學校應積極采取措施加強對學生閱讀的引導。首先,優化課程安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學生學業任務負擔,為增加閱讀量提供時間上的保障;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明確規劃各階段的閱讀計劃,如由教師整理閱讀書目,可以使學生的閱讀目標更加明確;在課程考核方面,學校不應局限于對分數的要求,考試內容也不應局限于課本知識,而要體現出對閱讀廣度與深度的考察。
2.完善閱讀設施
針對閱讀設施不完善帶來的問題,可以從三方面著手。首先,優先針對專業書籍進行查漏補缺式的采購,提高藏書的整體質量和數量;其次,順應學生閱讀方式和習慣的變化,完善和健全電子資源庫與數字化圖書館的建設,使圖書查閱更加方便快捷;最后,在學校資金允許的情況下,應優先對閱讀所需要的硬件設施進行維護和更新,從而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和條件。
(三)提高自身閱讀素養
1.提升閱讀興趣
閱讀興趣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它可以有意識地滲透在平時的閱讀活動中。比如,根據自己的情況安排閱讀計劃,充分利用時間,在閱讀中培養興趣;其次,參加讀書活動,多與老師或同學討論閱讀感受,有助于在交流中體會閱讀的樂趣;再次,嘗試寫讀書筆記,將自己的所思所得轉化成文字,這種成就感也能激發進一步閱讀的興趣。
2.倡導獨立閱讀
在閱讀之前,首先要明確閱讀目的,清楚自己為什么閱讀,想通過閱讀獲得什么,這是獨立閱讀的第一步。面對紛繁變化的閱讀熱點,學生應提高自己的鑒別能力,拒絕人云亦云,根據自身情況并結合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的要求,“從書刊資料消費中學會揚棄”“才能真正達到‘開卷有益’的目的”。[3]
作為漢語言文學師范本科生,我們只有正視自身閱讀中存在的問題,才能對癥下藥。相信通過有計劃、有力度地實施解決問題的建議,社會與學校將營造出有利于閱讀的良好氛圍和環境,學生自身也能提升閱讀素養,從而使得閱讀不僅成為專業學習的助推器,更為今后的工作與生活打下基礎,幫助我們實現更高的人生價值。
注釋:
[1]畢冉:《網絡時代大學生碎片化閱讀的影響》,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3年,第6期。
[2]袁睿,王鶴群等:《大學生閱讀心理及行為的調查分析》,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第4期。
[3]暨群霞:《大學生不良閱讀心理分析與引導》,圖書館(Library),2004年,第3期。
(劉思淼,高鈺晨 江蘇揚州 揚州大學文學院225000)
本文是2015年度“揚州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學術科技創新基金項目”校重點課題“漢語言文學師范本科生閱讀情況調查研究——以江蘇省為例”[項目編號:x2015007]和2014年度揚州大學教學改革研究基金項目“研究性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YZUJX2014—24B]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