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劍(廣西北流市高級中學)
淺談高中物理高效教學模式研究
鄧劍
(廣西北流市高級中學)
物理是高中階段的重要基礎學科,也是重點和難點學科。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采取有效教學模式促進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對于物理教師來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實踐性。
高中物理;高效教學模式;學習興趣
新課程改革的頒布和新課程標準的制定,要求高中物理教學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和實踐技能的訓練,更要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和科學精神的培養。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學效率一直是教師在實際工作中關注和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為此教師在教學能力和教學方法上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歸根結底都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和教學質量。因此,高中物理課堂的高效教學模式需要在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參與下互動配合,讓教師教有所法,學生學有所成。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和研究促進高中物理高效教學的有效模式。
傳統的物理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以講授為主要教學方式,控制整個教學環節。學生在課堂上以聽為主,主體能動性不能得到有效發揮。因此,高中物理課堂往往是氣氛沉悶,學生消極厭學,久而久之就會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在新課改的課程體系下,要求教師在物理教學中要轉變觀念,要將自身的角色從教向導轉變,注重學生主體性和創造性的發展,這樣才能讓學生會學、樂學、善學、創學。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高效的教學效果要在輕松、自由、和諧的課堂氛圍中才能實現,才能讓學生在自由、平等的環境下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課堂氛圍是教師行為的產物,課堂氣氛取決于教師對課堂的調節程度,教師做什么以及怎樣做會讓學生在課堂上展現出不同的態度與配合度。課堂好比一個舞臺,教師在舞臺上的角色相當于導演或主持人,學生是舞臺上的主角。教師在課堂上展現的教學藝術不僅僅是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激發和喚醒學生的學習意識。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善待每個學生,要尊重和信任學生,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教師的熱情和親和力,這樣才能讓學生充滿激情地投入到課堂活動中,才能讓學生真正感覺到自己是課堂上的主人,才能讓物理課堂精彩紛呈,魅力四射。
物理是一門自然學科,是科學性和創造性較強的學科。物理知識與我們的實際生活和科技活動聯系得非常緊密,因此,教師在物理教學中應注重從身邊的物理現象和實驗現象入手,圍繞教材知識點為學生創造貼近生活和感興趣的物理情境進行教學,要讓學生在情境中主動提出問題,展開思考和討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探究能力。教師在學生提出問題的過程中要善于傾聽,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可以與學生一起交流,從而實現教學相長。同時,教師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要注重知識的內涵和外延,開拓學生的視野和創造性思維。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就會得到激發,便會產生迫切的求知欲。在學生積極的配合和參與下物理課堂便會充滿樂趣,從而使課堂教學的效率得到提升。
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無法之法,是為佳法”。課堂上,每個教師的都有自己的授課方式,因此,高效的課堂教學也不可能是千人一面的。高中物理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心理特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要注重學生智慧的啟迪和思維的開發。課堂活動中,教師要隨著教學節奏和教學環節的設計靈活地選擇和運用適當的方式,比如課前回顧、課堂上講解加討論、動手操作實驗、課后復習鞏固等模式。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要僅停留在講臺上,可以適時地走到學生中參與互動,這樣一方面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親和力。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要注重培養學生融會貫通的能力,要讓學生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學會用聯系的觀念去掌握和運用新舊知識,從而實現知識的系統化。同時,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一套合理的學習方法能夠讓學生學習起來事半功倍,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讓學生學習起來高效省力。因此,教師在物理教學中要用聯系的觀點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綜上所述,本文從教師觀念的轉變、課堂氛圍的構建、情景教學模式的創設、教學形式多樣化的制定、科學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培養等幾個方面對構建高中物理高效教學模式提出了一些建議和策略。對于教師來說,教學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高中物理教師要靈活運用物理教學規律,創新物理課堂教學理念和教學機制;教學中要拋開形式主義和功利主義,從教師的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出發,因材施教;教師在教學中也要不斷進行反思,努力為學生創設充滿活力的高效物理課堂。只有這樣,才能讓高中物理教學模式在新課改的要求下順利開展,才能讓教師在教育這個舞臺上走得更遠、更寬。
[1]盧興明.高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構建[J].讀寫算,2015.
[2]陳亮.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分析[J].初中物理,2015.
·編輯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