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海靜(江西省南昌市蓮塘一中)
淺析情境教學法在高中數學課堂上的應用
裴海靜
(江西省南昌市蓮塘一中)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拓展,過去單一的傳授知識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教育要求,如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已經成為當前高中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促使人們積極思考去尋找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在此背景下,情境教學法應運而生,它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高校數學;情境教學;生活實際;動手實踐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與國外交往的不斷加強,社會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傳統的單獨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育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當今時代的要求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促使各級教育機構發生改革。其中,以高中教學最為明顯。
在此背景下,高中數學作為高中課程的主干科目,更是需要革新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如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已經成為高中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促使人們積極思考去尋找新的教學方法,培養更多更優秀的人才。情境教學法應運而生,它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筆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個人的調查研究,系統分析了情境教學法的含義以及原則,并指出在高中數學課堂上如何更好地應用情境教學法才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促進高中數學教學健康發展。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有目的、有意識地引入或者設置具體生動的場景來引起學生的共鳴,以此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種教學法的本質就是通過教師有意識地直觀教學來使學生更加具體生動地理解相關理論知識,對學生的健康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使用這種方法時,我們不僅要注重模擬真實場景,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方法教會學生分析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能力,指導學生通過自身努力找到普遍規律。
在使用這種方法時,我們要注重以下原則:
1.準確性
在高中數學課堂上使用情境教學法時,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證設置的情境和教學內容是一致、準確的,與教材和大綱有沖突的情境設置是毫無意義的。
2.合理性
在課堂上,設置的情境又必須是合理的,必須要以學生的真實水平為基礎,同時,又要有所側重,突出新的知識點。
3.基礎性
當然,高質量的課堂教學必須要以大多數學生的真實水平為基礎,這就要求我們在設置情境時必須要以學生的基礎為前提,過高或者過低都不利于數學教學。
4.趣味性
情境設置還必須堅持趣味性。高中這一特殊時期,學生的升學壓力很大,而且與其他科目相比,數學相對比較難,很容易使學生失去興趣。這就要求教師設置的情境必須要有趣,以此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我們也要分清主次,不能因為娛樂而耽誤教學。
情境教學法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們要采取多種措施來因地制宜地推廣情境教學法。為了能更好地應用這種方法,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結合生活實際來提出相應問題
在高中數學課堂上,我們要結合生活實際來提出相應問題,引起學生共鳴。雖然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但是它來源于生活,都是從生活中抽象出來的模型。在教學中,我們將這些模型還原,就會使學生理解其中的真實含義。例如,學習等腰三角形時,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實例對其特征進行講解。
2.讓學生動手實踐
在高中數學中,部分定理錯綜復雜,即使是教師初學的時候,理解上都有一定的難度,更何況是學生,他們往往無法真正理解,這就要求我們在提出這些定理之前,首先讓學生動手實踐,自己推演,最后再告訴他們這是一個怎樣的規律,加深學生的印象。例如,在學習三角函數時,可以讓學生從直角三角形出發,算出各邊與對角的正弦值的比值,然后再讓學生計算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這時會發現其最終的比值都是一樣的,找出了規律。最后,再由老師引入相關定理,會讓學生很容易理解。
3.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能力
我們要通過情境教學法來培養學生獨立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結合實際提出問題之后,讓學生利用之前所學的知識,嘗試著解決問題,教師可以適當地給予部分提示,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能力。例如,在講解等差數列之前,可以先給出相應的例子,讓學生自主討論通項公式,并檢驗是否正確,然后,教師講解相關方法,并與學生相比較,最后,得出結果,發現其中的規律。
4.善于結合生活經歷
對于那些復雜的知識點,教師可以恰當地使用與我們生活緊密相關的生活經歷,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如,學習排列組合時,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列出紅綠燈有多少種排列方式,然后得出解決排列問題的方法。
總之,在高中數學課堂上,使用情境教學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們要結合生活實際來提出相應問題,讓學生動手實踐,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能力,以期促進高中數學教學的健康發展。
[1]陳玉存.創設情境豁然開朗:高中數學情境教學法研究[J].數學教學通訊,2015(9):34-35.
[2]邱冬玉.在情境中提升高中數學課堂實效[J].中學課程資源,2015(4):28-29.
·編輯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