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紅
(甘肅白銀靖遠縣第二中學)
談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哲學教學創新活動
劉淑紅
(甘肅白銀靖遠縣第二中學)
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實施,高中哲學教育課堂也逐漸面臨著新的挑戰,需要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進一步地革新,以適應時代發展和學生成長、成才的需求。在新課改背景下展開分析,對當前高中哲學教育的創新要求和創新策略進行了重點探究,以期通過運用這些創新策略來提高哲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并且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新課改背景;高中哲學;教學活動;創新策略
新課改實施背景下,以往高中哲學教學課堂上存在的教學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諸如教學課堂在一定程度上壓抑和抹殺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缺乏重視,以及哲學教學脫離實踐等問題,都嚴重違背了學生的學習規律和成長規律,不利于高中階段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成才發展。因此,結合新課程標準對高中政治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我們不難發現哲學教學也應該朝著以下目標進行自主革新和發展。
首先,在教學目標上應該樹立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其次,在保持哲學知識的時效性方面,也應該刪減一些過于陳舊和難度太高的教學內容,增加與時代特征相結合的新知識,如此才能引導學生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再次,教師還應該更新課程結構,幫助學生將哲學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中。最后,教師還應該充分開發社會資源,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在知識應用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1.轉換教師角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探究
教師作為高中哲學教學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創新教學方法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應該充分考慮如何才能挖掘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探究的過程中來。一方面,以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為目標,促進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則可以采用設置疑問或者激趣的教學方法,倡導學生發展求異思維,幫助學生養成全面思考和多角度思考問題的好習慣。這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和人格的健全具有較大幫助。
例如,在學習《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以播放《氣候大會召開:共同但有區別責任》的新聞視頻的方式,引導學生找出在這個案例中,哪些事情是部分國家應該做的,哪些是世界各國都應該做的,然后讓學生以自主畫思維導圖的方式把這些關系表示出來,并從中歸納出矛盾的特殊性體現在哪里,矛盾的普遍性體現在哪里。最后再由學生根據以上學習內容,用自己的話說出矛盾的特殊性和矛盾的普遍性的概念特征。這樣既可以實現學生主動參與哲學課堂,還能幫助學生打開思維,拓展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人文教育
針對以往教學課堂上,哲學思想總是停留在教材書本上而難以走進學生的內容,甚至無法對學生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產生較大的積極影響,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哲學教學就應該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根據學生的成長需求,適當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科學的人文素質教育。畢竟,高中階段的學生在面臨升學考試的壓力下,大多容易出現消極、悲觀等心理情緒,且對人生感到迷茫、缺乏方向感等心理問題。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作為輔助學校加強學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學科,理應發揮它的積極作用,從糾正錯誤意識和開展心理疏導兩個方向,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
例如,在學習“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一般會采用舉例的方式,說一說中國近代歷史上有哪些道德模范和歷史偉人為了社會利益而做出了重大犧牲的故事。然后聯系雷鋒精神,講一講青少年學生應該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意識,養成為了人民的偉大事業而無私奉獻精神。對于這些老生常談的教學內容,學生可能會對此不屑一顧,有些膽大的學生還會特別不服氣地說:“當今社會已經沒有“雷鋒”了。比如,人們看見倒在地上的老人不敢扶了,因為扶不起;在公交車上也沒有人主動給來人讓座了,甚至對于別人的悲慘經歷都是選擇一笑而過,或者采取看戲的姿態。”針對這種情況,教師不要為了維護自己的面子,而急于反駁學生的觀點或者對其加以駁斥、指責。而是應該在鼓勵的基礎上,正確評價他的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太過片面了,然后再舉一些發生在我們身邊的、近年來的感動人心的英雄壯舉的故事,啟發學生社會上的“雷鋒”還是大有人在的。而且青少年作為祖國未來的接班人,就是下一代“雷鋒”。通過這種討論交流的方式,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還能有效解決彌留在學生內心的困惑和不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理想。
總之,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哲學教育不能再停留于有限的書本知識的講解上,而是應該充分挖掘學生的個人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并且要將哲學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幫助學生解決現實生活中面臨的難題。如此,才能實現哲學教學的真正目的。
[1]何仁安.新課改背景下改進高中哲學教學的幾點策略[J].新課程學習:中,2011(4).
[2]鄭小燕.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哲學教學[J].新課程學習:社會綜合,2009(8).
·編輯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