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鑫
(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第二高級中學)
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政治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盧鑫
(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第二高級中學)
為了提高政治課堂效率,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形式,使學生能夠參與課堂,實現學生課堂主體,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來確定教學的內容和恰當的教學模式,做到以學習者為中心。
以學定教;有效學習;自主探究;合作討論
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來進行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的設計,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為學生精心設計的課堂教學環節和活動,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反映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說明了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和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既能有效達到教學目標,又能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1.增加學生學習興趣,給學生提供一個快樂的課堂
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情況來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的安排,會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和積極性,從而增加學生的學習動力和主動性。通過“以學定教”,教師改變了傳統的“滿堂灌”“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學生有機會參與到課堂學習過程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國家財政》時,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一是“體驗財政”通過國家發展“互聯網+”戰略拉近學生與國家財政的距離,喚醒學生已有的對國家財政的知識認知;二是“情境主題——共解答”引導學生落實知識,幫助學生提升能力;三是“互問互答——釋難點”發現學生不足,破解難點;四是“連點成面”,引導學生構建知識;五是“感悟大國工程”回歸主題,升華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這個課堂,通過生活主題,引人入勝;通過妙設疑問,引導學生互動;通過觀察學習效果,層層推進,拾階而上。把學生的“心動”“行動”和“情動”有機統一,從而逐步突破本課應掌握的教學難點和重點。
課堂上教師所講授的內容正是學生不明白的問題,避免了簡單重復,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就會認真聽講,積極地進行思考和分析,在探究中掌握知識,在分析中提高能力,促進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從而創造一個快樂的課堂氛圍和課堂環境。
2.促進學生參與課堂,教師課堂教學目的性增強
課堂的轉型使教師教學的目標性和目的性更強了,教師通過觀察和參與學生的課堂學習了解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疑問和困惑,從而可以針對這些問題和困惑來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的安排,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幫助下解決學習上的困惑,實現教學重難點的突破。新課改明確指出,教師應該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參與教師的課堂教學。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參與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教師非常直觀、具體地了解到學生學習上的問題和不足,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讓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知識的探究和分析,從而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學習欲望的產生。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教學應當把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習者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新的知識經驗。”而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其實質就是在洞悉學生學習全過程中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拓展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因此這個課堂教學模式應當包含以下三個方面:
1.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發現問題
轉型后的政治課堂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上會給學生提供符合“學情”和教學目標的問題、活動或學習內容,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中進行發散思維,把自己的想法和觀點融入學習中,從而形成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促進學生發現問題。學生發現了問題就會積極地進行二次探究,形成自己活躍的思維,向教師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此時過程與結論、方法與規律、情境問題與書本觀點之間的聯系在學生思維中建立起來,而教師則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教學活動的調整和設計。
例如,在學習《文化創新的源泉和作用》時,為達成知識運用的目標設計探究情境材料:展會的大部分作品描繪了江南地區養蠶、插秧等農村勞作場景,樸實純真,浸透著濃郁的鄉土氣息和生活情趣;而今“南塘街”地區的規劃重建與發展給了畫家更豐富的創作資源,通過重塑“南塘街早市”的輝煌來寓意未來發展的盛世南塘。本次展會讓海鹽百姓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清新江南水韻國畫的文化盛宴,享受到文化建設帶來的豐碩成果,同時對宣傳海鹽,提升海鹽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推動南北湖旅游節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
設問: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創新的源泉和作用的有關知識,分析展會舉辦所體現的文化生活的道理。
探究環節:(1)引入發生在學生身邊的我縣文化建設的成果情境材料與對應問題,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探究,在思考過后記錄下探究的初級成果。
教師活動:教師在課堂巡視中發現學生在自我作答過程中普遍存在理論與材料脫節的“兩張皮現象”。說明學生對本課知識的理解還沒真正到位,探究解題的方法也是模糊不清,暴露了認識的缺陷。
(2)教師可根據探究中發現問題的實際情況首先對學生做解題方法的指導,要求學生細分教材知識,做到微觀上準確到位,研究情境材料的每一層意思,找到一一對應關系。
(3)在學生展示探究成果時適時追問“答案好在哪里?”或“有什么問題,是什么原因導致的?”等問題,肯定學生的優點,幫助學生分析錯誤的原因和錯誤的理解,促進學生更正自己的認識,形成正確的觀點,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4)通過新的追問:“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與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有什么區別?”進行二次探究,分清本課中的易錯點,拓展學生知識的深度,真正把探究落到了實處。
2.教師參與學生合作討論,啟發學生
課堂的轉型讓教師走近了學生,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權威,會參與到學生的合作討論中,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傾聽學生的思想,了解學生的差異,從而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來進行知識的傳授和指導,點撥學生,給學生提供思考和探究的方向,實現教師對所有學生的有效教學。
例如,在學習《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時,教師給學生創設情境,面對全球金融危機,各國出臺相應政策,加強合作,應對危機。并給學生提出合作討論問題:面對客觀聯系,人們是不是無能為力?通過合作,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就會形成不同的觀點和一些學習上的問題,教師可以在學生討論過程中參與其中,并對學生進行指導,啟發學生,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路,讓學生認識到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的聯系。教師的啟發和教導促進了學生實現對知識的理解和細化,促進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實現了高效課堂。
3.教師滿足學生訓練需求,強化能力
在轉型的課堂中,學生通過親身參與的探究與合作生長了知識與能力,但也有部分學生因為新學了本課的知識對知識的理解還停留在表面,并不是非常深刻和透徹,但他們都對自覺操練的表現欲望很強烈。教師可以通過提供各種形式的課堂練習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和復習知識,或幫助學生理解,或給學生帶來更大的學習動力。讓學生能夠在練習中發現自己學習上的困惑:“為什么我能背這個理論了但還是不會用,是知識理解偏差還是做題能力不夠?”在學生的自我反思中找出問題,找到方法,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在浙江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今天,學生對高中政治課的學習動機、學習情況和選擇內容的差異化被無限放大,這更需要教師對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堂新形式進行探索和嘗試,以適應新形勢。
新的政治高效課堂創新形式需要具備五個環節:第一,要有能反映學生原有學情的預學環節。預學可以是帶任務的閱讀,或是基于主題情境的問題,或是學習知識的角度歸納等。預學環節是教師掌握學情的關鍵,以幫助教師確立課堂教什么,學生學什么,這也是高效課堂的前提。第二,要有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合作、討論、探究的環節。通過此環節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幫助了“弱勢學生”,和諧了人際關系,促進了教學相長。第三,要給學生展示的平臺,讓學生敢說,多說,鼓勵更多的學習伙伴補充、質疑,引起認識的沖突,激發智慧的火花,在教師的引導和全體成員的釋疑中完善學生的知識,滿足學生的需求。第四,要有分層有效的課堂檢測,在教師精選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自己組題,自己編題,變式訓練,以適應政治學考和選考的需要。最后,要有全體學習成員共同反思的環節。教師要反思課堂教學,為更深一步推進“以學定教”做努力;學生則根據課堂表現和檢測的表現反思學習中的收獲和自我表現的優點與不足,在反思中實現全體教學成員的成長。
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政治高效課堂既是有特色的課堂,也是創新的課堂,但無論哪種創新,都應包含其特點和共性。給課堂注入新鮮的血液和活力,使課堂變得生機勃勃,充滿了生機和活力,讓課堂在教師的引導和點撥下動起來,改變學生的被動學習和課堂的死氣沉沉,從而提高學生能力,活躍課堂氣氛,實現高效課堂。
新穎的教學方式是時代發展的產物,也是現代教學發展的一種必然結果。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參與課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促進了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和進步。教師可以在教學中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做出調整和改善,做到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實現教師所講的正是學生想學的,做到以學定教,少教多學,教學相長。
[1]趙向波.天然雕飾本身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3(8).
[2]齊貴霞.也談政治教師的兩個轉變[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2(18).
·編輯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