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玉
(作者單位:沈陽廣播電視大學)
大數據對新聞傳播的影響探究
唐 玉
(作者單位:沈陽廣播電視大學)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給各行各業的發展提供了全新的空間,在新聞傳播領域也帶來了深刻的變革,特別是在新聞信息傳播過程中的作用十分關鍵。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人們對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數據新聞是在大數據時代興起的一種跨學科、跨領域的新聞生產方式,它需要新的思維方式與多種能力的支撐。信息化技術和數字技術在新聞傳播中的運用,使其寫作方式和報道方式都與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在當前大數據發展迅速的形勢下,必須找準新聞傳播行業的定位,對新聞傳播行業發展的未來對策進行分析。
大數據;新聞業;影響
“海量數據”的稱呼是大數據的前身,當時的人們并未對大數據產生系統的認識。事實上,大數據(Big Data)這個概念早在2008年就已被提出。隨著大數據概念的普及和影響力的不斷增大,人們對大數據的疑問不斷增多,如“多少的數據總量才可被稱為大數據”,而關于大數據很難有一個非常定量的定義。如今,大數據已經不僅僅局限于規模和數量的龐大,更重要的是爆炸性的信息給傳統行業帶來挑戰,基于大數據時代的技術和方法產生的新的發明和創造,對于傳統行業和新興行業都是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
2.1用戶主導新聞方向
所謂的自媒體時代,是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手上的互聯網設備實時地發布信息,這是網絡賦予使用者的自由。在這個平臺上用戶可以自由發布,可以選擇匿名,言論相對自由,所以就出現了許多真實而有趣的新聞。而新聞的收聽者就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發布評論、共同探討。但由于自媒體的不可控性,新聞報道的真實性有時候難以確認,媒體的跟風效應會讓他們陷入錯誤的方向。
2.2移動傳播中的大數據傳播
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普及將網絡的影響力又深化了一個層次,新聞的傳播空間更大了,時間限制更小了,新聞的傳播可以在分散的時間和空間內進行。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發生了改變,自然而然消費習慣也就會有所不同。現代化社會中,人們更傾向于利用零散的時間獲取信息,這就要求媒體對于新聞優化選擇。碎片的時間會導致碎片式的閱讀,形成斷章取義的效果,如何規避也成為了重要任務。移動終端成為人們獲取新聞的重要工具。
2.3媒介融合的變革
新聞傳播進入了媒體融合的時代,這個“融合”不僅要求技術上的融合,更重要的是新聞受眾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以及新聞傳播業的各個主體之間的合作。傳統的紙質媒體借助于文字和圖片等信息傳播新聞,隨著時代的進步紙媒擺脫了單一的黑白模式,進入到彩色時代可以給受眾更加直觀的感受。各種短視頻的出現使人們可以有選擇地閱讀和收聽,分段式的音頻和視頻大大便利了人們對于新聞的接收。信息時代的新聞呈現的方式可以文字、圖片、網絡和視頻等方式實現,擴展了新聞流通的渠道。
3.1大數據是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新聞信息的傳播在于發掘,如何發掘能夠吸引觀眾興趣、有探討意義的新聞消息,是當代新聞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大數據的出現產生了數據庫,能夠通過一系列的數字分析出社會上不同人群的需要,互聯網搜索引擎界的佼佼者——百度,就將大數據的新聞傳播很好地應用。在互聯網面前,要想使新聞受到觀眾的認可就必須將獲取的海量資源進行整合,從中提取出觀眾需要的信息,針對特定的受眾來滿足他們個性化的需求。
3.2大數據改變新聞傳播的方式
大數據時代改變了新聞獲取、采編、存儲和傳播的路徑,讓新聞的傳播和發布變得更加簡單和具有人性化的特點。總的來說,大數據作為新聞傳播的手段有兩種:一是把大數據分析中的數據拿出來加工后作為新聞更具有說服力的手段,再加上很多新聞的原始數據和線索,并以此來預測和防范同類事件的發生。二是把各種新聞網上數據等直接作為新聞采編的素材。此外,新聞的閱讀從紙質化轉變為電子化是一個顛覆式的改變,對新聞傳播來說,抓住這個機會十分難得。
3.3大數據影響新聞輿論的導向
新聞傳播的功能之一就是能影響輿論的導向,在大數據時代很多的新聞獲取者會通過網絡平臺發表自身對于新聞消息的看法和見解,此時就需要新聞傳播來撥正輿論的導向,引導新聞受眾的價值觀向正面發展。通過數據分析的技術,整合受眾的評價和討論,根據分析結果通過制定相應的政策引導輿論發展方向,重視受眾的新聞觀后感,提高新聞的針對性和受歡迎度。
[1]劉春城.理論與實務:大數據對新聞傳播領域帶來的新轉向[J].視聽,2014(6).
[2]吳林錫.現代信息技術大數據對新聞傳播的影響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5(12).
[3]楊芳,楊亮亮,陳曄.大數據時代對新聞傳播領域的影響[J].科技傳播,2016,8(14).
唐玉(1982-),女,滿族,遼寧本溪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新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