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朝輝
(作者單位: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大學生微信使用對自我認同的影響
崔朝輝
(作者單位: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自從微信進入人們的生活,便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然而大學生正處于智力心理發展的關鍵期,每天通過微信接收和傳播消息,在微信上與各種社會角色的人進行人際交往。大學生心理上尚未成熟,無論是微信上哪種形式的信息都或多或少地影響著大學生對事情的看法,進而深層次地影響著大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構建。探究大學生微信的使用情況和其自我認同構建之間的關系,有助于引導大學生構建正確的自我認同感,促進大學生修正和改善自己、發展自己、完善自己,使大學生心理保持健康,從而提高大學生素質構建人文和諧校園。
微信;自我認同;使用動機
目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社會普遍關注的一個話題,造成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在大學生成長過程中沒有形成正確的自我認同,導致“主我”和“客我”不一致,產生認知不一致的不協調情況。
自我認同,即個體依據個人的經歷所反思性地理解到的自我。它既是個體人格健康、完善的標志和前提,又是對“我是誰”內隱和外顯的回答,兼具意識和無意識雙重特性。自我認同感既是自己熟悉明白的,也和人們的期待相符,是面向未來的。只有建立了良好的自我認同感,才能有效建立自尊和自信。而自尊自信是一個人活得幸福和成功的重要心理基礎。
在上述基礎上,本研究根據心理學家奧克斯和普拉格編制的自我認同感量表對大學生展開問卷調查,此量表用來測試個體是否通過了埃里克森闡釋的自我認同危機,通過自我認同感量表的最終得分,將大學生的自我認同類型大體上分成了兩類:已經形成了良好自我認同的大學生和自我認同感還正在形成中的大學生。筆者總共回收了170份有效調查問卷,根據問卷星的分析結果可以看出,超過半數的大學生尚未形成穩定成熟的自我認同。當今大學生自我認同的類型表現復雜,自信樂觀成就欲強,但又內心困惑迷茫冷漠悲觀,內心頗多矛盾。
2.1微信使用的時間和頻率
大學生每天都會不同程度地接觸微信,每天至少使用一個小時,甚至有26.47%的大學生每天使用4個小時以上,可見微信在大學生的生活中占據了很大一部分時間,潛移默化地對大學生產生影響。
2.2大學生微信的主要使用動機
從問卷分析中可以看出,大學生使用微信出于多種動機,有的為了滿足獲取信息的需要,有的為了滿足建立感情的需要,有的為了滿足經濟實惠的需要,甚至有的是為了滿足逃避現實的需要,單純地打發時間。其中多數大學生是為了滿足建立感情,與身邊的群體保持一致的動機才接觸使用的微信。而在最經常使用的微信功能這一問題中,文字、語音聊天和關注朋友圈動態占絕大多數,綜合說明大學生在微信的使用過程中,主要是獲得滿足和心理上的感情依賴,通過微信
大學生可以更好地與人交流,并通過他人“鏡子式”的反映,來不斷改善自己,形成新的自我認同。
3.1使用與滿足,產生自我認同感。
首先,大學生使用微信的動機多種多樣,其中47.37%的大學生使用微信是因為“朋友都在用”,使用微信可以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與朋友一樣的話題,并且可以在微信中建立自己的好友群,一起在一個群里討論各種動態和消息,形成自己的小群體,并在這個虛擬平臺上找到自己的歸屬感。根據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求分為從低到高5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其中“歸屬和愛的需要”是人的重要心理需求,只有滿足了這一需求,人們才有可能“自我實現”。大學生使用微信也是為了在微信里找到這種歸屬的心理需求,從而進一步找到自我認同。其次,16.37%的大學生使用微信是出于“獲取資訊”的動機(熱點關注動機),人有接觸大眾信息的需要,人們需要通過使用微信,關注身邊的人對某一時間的看法,從而探測意見環境,并根據意見環境及時調整自己的意見。根據伊麗莎白·諾爾-諾依曼的沉默的螺旋概念,人們為了避免因跟主流意見不同而受到孤立,所以會根據意見環境及時調整自己的意見及看法,與主流觀點形成一致。因此對于一件公共事件的看法(尤其是學校所制定的某項政策、計劃或規定)大學生需要參考意見環境來調整自己的觀點,與身邊的人形成大體一致的觀點,避免因觀點不一致而受到群體孤立。最后,13.45%的大學生使用微信是出于節省通信費用,即經濟性動機,通過節省通訊費用,大學生也能一定程度上獲取心理上的自我認同和自我滿足。
其次,從問卷分析中可以看出,“朋友圈的互動是自我價值的展現”這一問題中只有24.56%的大學生認為對自己來說完全不適用,其他都有不同程度的適用;“我很在意我在朋友圈分享的信息的點評率”這一問題中只有25.15%的人表示完全不適用。可以看出在微信朋友圈這樣一個虛擬社區里,大學生同樣希望通過自我表露向他人表達情感、想法與觀點,并得到社區中眾多人的肯定或贊揚,通過他人的認同得到自身的滿足。微信朋友圈是一個多元復雜的社會,大家都在里面飾演一個角色,當大多數人認同和支持自己的觀點或對一件事情的看法或一件事情采取的做法,人們就會提升心理的自我滿足感,認同自我從而提升自信,長此以往對自我的認同也會更加積極,從這種情況來看,微信對大學生建立良好自我認同感大有益處。
3.2自我認同危機,產生自我否定感
當微信的朋友圈里出現對于某一特定事件的觀點與自己的意見相左的情況,或是自己的觀點在評論中被反駁了,或者被朋友圈的言論影響自己對事情的看法時,大學生肯定會產生一種心理上的自我否認意識,懷疑自己的觀點,甚至懷疑自己的思考能力及自己本身的智力水平。大學生的心理正處于發展成熟的時期,容易受多種因素影響而產生波動,很容易就被別人的三言兩語否認或改變自己的觀點,這時就會感覺遭受到了打擊,內心受挫進而對自我觀點進行封閉,自我認同感降低。青少年的自我認同意識對其成功和幸福有重要作用,因此大學生要正確使用和看待微信,樹立自信心以及成熟的自我認同意識,切勿因微信使用不當陷入自我否認的怪圈。
大學生是微信使用的大軍,而大學生又尚處于身體和心理的完善時期,微信使用對大學生的自我認同感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所以及時對大學生進行微信使用和自我認同方面的引導尤為重要。大學生使用微信的最佳頻率、每天使用的最佳時長都應該得到學校或者教師的提醒和教育。另外,足夠的自我認同也是大學生建立自尊自信的必要條件,而影響大學生自我認同的因素有很多,有內因也有外因,只有正確地引導他們建立良好的自我認同感,才能使大學生不驕不躁也不卑不亢,健康茁壯地成長。
崔朝輝(1994-),女,漢族,河北安國人,本科,研究方向:新媒體與社會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