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洋
(作者單位:萊蕪市廣播電視臺)
新媒體形勢下民生節目發展探析
劉 洋
(作者單位:萊蕪市廣播電視臺)
民生類電視節目的內容關系著地方電視臺整體節目質量以及為社會服務理念的實現效果。在新媒體高速發展的背景下,本文研究新媒體在民生節目策劃、制作中的作用。
新媒體;地方電視臺;民生節目
以網絡為代表的新媒體對社會受眾,特別是年輕的社會群體有著重要影響。因此,與新媒體進行有效合作,實現雙贏的節目制作理念,成為了當前電視節目制作的重要指導思想。這種合作可以分為三種主要形式。一是電視與新媒體合作播出。電視節目的播出受到電視線路、信號等因素影響,具有一定的制約性。因此,利用新媒體擴大民生節目的播出平臺,就成為了民生節目發展的重要措施。例如,在上下班高峰期,利用公共交通電視媒體播出民生節目,使處于上下班狀態的工作群體可以觀看到民生節目,對于節目發展可以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二是與新媒體合作制作節目。新媒體制作者往往會用特殊的視角、語境與分析方法對民生問題進行剖析。電視節目制作者可以在節目制作中與新媒體進行合作,將新媒體的優勢融入民生節目制作中。如當前優酷、新浪等網絡媒體與電視媒體合作,參與到電視節目制作中,成了提高民生節目質量的重要措施。三是為電視節目提供新的互動平臺。除了節目制作與播出合作外,利用新媒體形式還可以為電視節目提供高效的互動平臺。其中電視節目官方微博、QQ群等社交討論平臺,都成為了民生節目互動平臺的主要載體。
提高地方民生節目的特色化使之具有鮮明的節目特點,是避免節目雷同,提高節目質量的重要方法。在新媒體技術支持下,民生節目特色化發展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一是利用新媒體啟發節目創意。電視節目策劃與制作創意,是保證電視特色的基礎。為此,電視節目制作者可以利用新媒體獲取節目創意,為民生節目策劃與制作提供支持。例如,節目策劃者可以關注微博、微信等公眾輿論平臺,圍繞社會受眾較為關注的民生問題開展主題性的節目策劃,體現節目特色化。二是確保節目的地方性特色。節目策劃、制作的特色化,與地方電視臺的地區性特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正因如此,在策劃與制作中,如何體現地區性特征就成為了制作方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例如,在節目名稱策劃中加入部分地方方言、代表性語言等地域特征;將節目重點聚焦于地域性民生重點地區等,都是提高節目地域性特點的主要措施。
電視節目的品牌化建設,對于提高社會群體的關注度,建立電視節目長期穩定的收視群體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新媒體形式在電視節目品牌中的作用包括以下幾點。一是為節目品牌宣傳提供服務。當前,網絡等新型媒體得到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度,節目制作方可以利用新媒體,對節目品牌進行推介宣傳。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推介不僅包括硬性插入宣傳,還可以使用合作公益活動、文體活動等方式,利用社會正面輿論宣傳推廣民生節目。這種宣傳方式往往可以起到有良好的宣傳效果。二是開展品牌合作化建設。與新媒體策劃制作者進行合作,將電視節目品牌與新媒體節目進行合作建設,可以很好地發揮出其品牌作用。例如,將具有品牌效果的主持人(如訪談類民生節目主持人),利用網絡直播、微博互動及策劃網絡節目等方式,與視頻網站進行品牌合作,進一步提高主持人的品牌效應。
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具有更高的技術性特征。為此電視媒體制作者可以利用這一技術優勢,為節目制作提供良好的技術支持。一是發揮新媒體的時效性優勢。隨著社會受眾對于民生節目時效性與現場性需求的日益迫切,與新媒體展開合作,發揮其時效性較高的特點是民生節目與新媒體合作的一個主要原因。例如,在民生節目中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在社會群體中獲取實時的民生信息,利用網絡技術制作與播出社會受眾身邊的民生類節目,就可以很好地提高民生節目的時效性;同時,吸引社會受眾對民生節目的關注程度。二是為節目直播提供技術支持。民生類節目特別是現場直播類節目,往往需要良好的直播網絡支持。新媒體媒介是網絡技術發展的重要產物,其網絡技術水平達到了較高標準。與新媒體合作,可以保證現場直播類民生節目得到直播網絡的支持,確保直播信號的傳輸質量與效率。
作為地方電視臺主要節目類型,民生節目具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新媒體具有輿論宣傳作用強、受眾廣泛、技術先進等優勢,為民生節目發展提供支持,成為了地方電視臺民生節目制作者的重要實踐方式。
[1]馮玉潔.新媒體形勢下電視民生新聞發展探索:以《小莉幫忙》為例[J].東方藝術,2015(S1).
[2]查琦.地方電視節目的自身定位以及新媒體形勢下的發展策略[J].新媒體研究,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