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亞莉
(作者單位:晉中學院)
電視綜藝節目字幕包裝的視覺重建
強亞莉
(作者單位:晉中學院)
電視綜藝節目發展勢頭正勁,多樣化的節目樣式、個性化的節目包裝引發了新一輪的收視高潮。其中,“字幕入畫”這一制作模式,成為眾多電視制作團隊競相爭奪觀眾眼球的新手段,在提高節目口碑和收視率的同時,使受眾的視覺體驗發生著變化。現如今,字幕已不單是以滑動的形式出現在銀幕中,而是配有裝飾性的圖案、花紋。眾多元素配合出現,除了具有解釋的作用外,還增強了畫面美感、活躍氣氛。
字幕包裝;電視綜藝節目;視覺文化
在新媒介環境下,我國電視綜藝節目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眾多電視節目制作者把目光投向了節目畫面包裝,真人秀節目尤為突出。2013年,大型戶外親子節目《爸爸去哪兒》使人們從眾多綜藝節目中抽離出來,榮登衛視收視率之首。究其原因,除了節目模式新穎外,不難發現畫面的全新包裝也為節目的高收視率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其中字幕的創新使用更使人們眼前一亮。無論是戶外真人秀,還是室內娛樂節目,越來越重視字幕包裝,而這種“花字時代”的電視字幕現象正在構建一種全新視覺文化和大眾傳播文化大餐。
眾多電視工作者正在運用“字幕”建構一種“花字時代”的視覺文化和大眾傳播文化大餐。本文以電視綜藝節目的“字幕包裝”這一后期制作手段作為切入點,從字幕包裝的發展現狀進行視覺文化的反思與建構。
電視字幕是電視三大要素(畫面、聲音、字幕)之一,美國制片人唐休伊特突發奇想把文字搬上電視屏幕,從而首創了電視字幕的先例。現如今,字幕呈現已經不單純停留在屏幕下方的滾動模式,而是以多樣化設計、個性化表達和娛樂化效果為主的創新性表達。以《爸爸去哪兒》《極限挑戰》《快樂大本營》等綜藝節目為樣本,從字幕的字體、外觀、特點來分析字幕包裝的現狀。
1.1字體和字號
在畫面上添加的字幕,制作者非常注意字幕形式的設計。首先,采用大號字體、卡通圖像來增添字幕的顯著性。其次,將字幕的位置安排在畫面的中間或者人物身旁,在引起受眾的關注,擴充畫面信息量的同時,增加了視覺美感,拉近了傳授雙方的距離。
1.2顏色和圖案
首先,字幕在顏色選擇上,多選用黃色、紅色、紫色等醒目的顏色,并將顏色進行混合使用,讓電視畫面更加華麗,也有助于抓住受眾的眼球。其次,字幕底層加入了多樣化的圖案進行修飾(中文標點符號、愛心、淚眼、曲線條及小動物圖案),使節目內容更加輕松,增添了娛樂效果,保證受眾的閱讀時間和觀看心理。
1.3特點和作用
縱觀近幾年的綜藝節目,字幕作為電視最基本的構成元素,從以往單一乏味的形式逐漸進化。字幕除了能夠起到介紹環境、敘事、揭示人物內心、美化屏幕和渲染氣氛作用之外,也給觀眾帶來了更多娛樂化的視覺體驗。例如,在《爸爸去哪兒》節目中承擔說明作用的字幕(出現在每一個比賽環節當中),如“做飯”“午夜悄悄話”“成熟的小手”等,既簡單明了,又能探明節目的走向。在《極限挑戰》中的強調性字幕,有很強的娛樂性,博得觀眾一笑的同時不會使其在長達一個半小時的娛樂節目中出現短暫的抽離。再如在《快樂大本營》中出現的解釋性字幕,如“囧”“心里很單純”“倫家內秀”“放開女神”等用來描述主持人或者嘉賓的心理活動,使受眾更快地理解節目,笑點頗高。
2.1從增強娛樂性到泛娛樂化的傳播窘境
字幕的包裝使用一方面加強了電視節目的娛樂傳播效果,另一方面增添了節目的競爭籌碼,但從另一角度也出現了字幕過多帶來的泛娛樂化現象。 “泛娛樂化”,是指電視、網絡等媒體制作、播出的格調不高的娛樂類、選秀類節目過多,人為制造笑料、戲說過濫,連新聞、社教類節目也摻進“娛樂”元素,甚至用打情罵俏、大話“性感”、賣弄色相的情節和畫面來取悅觀眾,令收視率增高。因此,字幕包裝的泛濫使用,極易造成電視節目的低俗化、惡俗化、媚俗化的“三俗化”傳播窘境。
2.2從多樣化追求到繁瑣冗雜的多余說明
多樣化的字幕包裝給受眾一種全新的視覺體驗,但過多的無效字幕也給受眾帶來了視覺負擔。在節目制作過程中,一些制作者一味追求字幕的多樣性、夸張性、娛樂性,卻畫蛇添足,忽略了字幕的本質作用,顯得繁瑣冗雜、喧賓奪主、甚至是多余的無效說明。
在電視傳播和接受的過程中,視覺刺激是最直接、最先引發受眾感官刺激的元素。在感性主導的視覺文化語境中,電視制作者不斷發揮字幕包裝的特色,放大受眾的視覺刺激。人類文化誕生之初就已經出現了文字視覺符號,但現如今,其已僭越語言文字符號,成為電視視覺文化的主導。在新媒體環境的影響下,受眾的日常生活被無數的視覺符號侵蝕,以簡單的黑色字體大小,橫向滾動播出的電視字幕形式,除去解讀之外,已引不起受眾更多的興趣。
人們發現,電視綜藝節目制作團隊不僅越來越偏愛使用奪目的文字圖片、醒目的標題,更偏愛運用能制造流行、誘導時尚的文字手法增強節目的娛樂性和游戲性。視覺文化給電視字幕包裝帶來了鞏固其優勢地位的理論支撐,也給電視提出了新的挑戰:在視覺文化時代,受眾沉浸于視覺符號海洋中從而對字幕視覺符號越來越挑剔,如何建構字幕視覺符號的大眾性、時代性和精英性?
電視視覺文化的大眾性與精英性。現如今,受眾已不僅僅是大眾傳播過程中的受傳者和消費者,受眾已經站在舞臺上,他們的需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如何構建一桌大眾文化大餐,在滿足大眾放松自我要求的同時,又能將電視文化的精英性彰顯出來,的確值得思考。大眾文化的“娛樂性”“消費性”制約著精英文化的發展,但精英文化必定是指向未來,在讓受眾“無感”“無聊”之余,也會讓你靜心去領悟真諦,感悟人生。電視字幕文化想要保持長久的生命力,就必須在大眾與精英之間找到突破口,避免為了視覺的震撼而迷失了電視文化的使命,避免因視覺的感性而代替人們理性的思考。
電視視覺文化的時代性和價值觀。電視是大眾傳播中至關重要的傳播媒介,總帶有一個時代固有的文化性和價值觀。在如今的“讀圖時代”,電視字幕的包裝受到了從未有過的重視,為了吸引受眾的眼球,不少電視節目淡化了文化性,而開始強調畫面。可供選擇的畫面越來越多,人們的眼觀也就越來越挑剔,恰恰也走向了極端化,缺少了電視文化本身應有的價值觀。
電視視覺文化的創新性。在視覺文化時代,字幕的包裝要有理念的更新,手法的豐富。在字幕包裝對受眾的狂轟濫炸之下,受眾的視覺期待被極大地提高了,視覺需求也不斷攀升。當高度的視覺刺激到達一定程度時,受眾會對強烈的字幕符號具有依賴性,甚至充滿期待,換言之,受眾就會對無法引起視覺刺激的字幕設計無動于衷,這也就給電視節目制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更高的要求。
字幕制作的一定要本著字幕的作用進行,背離或者一味追求畫面的美觀勢必物極必反。一方面,制作者要根據節目的主題和環節,適時適度地制作添加使用字幕,增強電視節目的視覺效果。另一方面,要以電視節目為本,切忌本末倒置,雖美化了畫面,卻使受眾產生視覺疲勞,甚至曲解,引發反感。字幕的包裝匯集了電視后期制作人員的創造力、藝術靈感,選擇與電視節目主題和環節基調一致的字幕效果也是考量工作者業務水平的重要要素。字幕的包裝除去要與主題環節一致之外,也要從色彩、風格和修飾等方面做到與節目的協調統一。首先,可以運用對比法進行創作。例如,字幕與節目布景的對比。電視節目布景、主持人服飾如果比較鮮艷亮麗時,或是舞臺燈光絢麗時,為了有效避免字幕與畫面的混淆,可以選擇字體適中、顏色圖案簡單、修飾較少的字幕,能使字幕從復雜的畫面中脫離出來,發揮應有的效果和作用。字幕的字體設計、包裝、出入方式有很多,如何使字幕和畫面相互融合,娛樂性文化性緊密聯系,創新性個性化完美彰顯,拉近受眾和節目的距離,產生心理上的共鳴,值得電視工作者思考。
[1]李洪祥.視覺文化研究——當代視覺文化與中國傳統審美文化[M].北京:東方出版中心,2005.
[2]高鑫.電視藝術美學[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
[3]余惠婷.淺析湖南衛視綜藝節目優勢[M].文學界:理論版,2011(5).
強亞莉(1988-),女,山西太原人,研究生,研究方向:新聞與傳播學。2014.8—今 晉中學院新聞專業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