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
構式理論視閾下的醫學英語詞匯習得研究
□徐佳
來源于認知語言學的構式理論主張語言形式和意義的配對,為語言學習提供了理據。文章從構式理論出發,分析了醫學英語詞匯的構式特征,提出醫學英語詞匯習得應以隱喻認知能力為機制,以理據分析驅動學習過程,將詞匯構式的意義置于框架語義中理解并配合體驗性學習活動。
構式;醫學英語詞匯;習得
語言是人們用來表達思想的一種符號系統。傳統觀念認為語言是由無意義的語音系統和有意義的語法系統組成的雙重結構,具有 “任意性 (arbitrariness)”。隨著人們對語言的深入研究,20世紀80年代,構式語法興起,構式理論認為語言是由形義一體的構式組成的,不是形義分離的雙重結構。它強調語法知識的非規則 (irregularity)和特異性 (idiosyncrasy),強調人們對語言知識的習得過程,強調語言單元在使用中的高頻性 (high frequency)對語言形式和意義的不可預知性所產生的影響。該理論的誕生讓人們注意去挖掘語言的規律,為語言習得提供了理據,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習效果。
正因為構式理論對于二語習得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國內外學者對于構式和二語習得的研究一直在進行,目前研究領域主要有學習綜述、語法學習、詞匯教學、寫作教學、翻譯教學和語塊學習。
從前人的研究成果我們可以看到,構式理論在詞匯、語法、語塊、句式、語篇的習得研究都有涉及,語法部分最為系統和深入。誠然,語法是一個封閉的系統,比較容易進行抽象概括,而詞匯是開放的,無法形成假設并進行檢測,尤其是專業英語詞匯的構式研究鮮有涉及,詞匯在應用語言學研究的舞臺上只是個配角。
作為一門世界性的科學,醫學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大量的專業詞匯。醫學門類復雜,包括西醫和中醫,醫藥又分為醫學和藥學,下面又會細分為內科、外科、兒科、婦產科、放射科等眾多科目,對于大多數醫學專業的學生而言,專業詞匯就是通過機械重復、死記硬背習得。然而構式理論認為詞匯和語法是不可分割的連續統,強調形義配對,主張以概括為基礎的構式習得觀。醫學英語詞匯大致可分為三類:普通英語詞匯轉譯為特定醫學英語詞匯,詞素合成為醫學英語詞匯以及特定醫學英語術語。掌握這些詞匯的構式特點,對詞匯習得大有裨益。
1.隱喻性
隱喻是人類的認知模式之一,是認知系統從始源域(source domain)向目標域 (target domain)所做的一種心理投射 (projecting)或映射 (mapping)。 (Goldberg 1995)。構式的形義關系大多具有隱喻性。在醫學英語詞匯中,這種隱喻現象非常普遍。如普通英語中的“administration”(政府機關、行政管理),這種內涵映射到醫學詞匯中就解釋為 “給藥、服藥”;“delivery” (送貨)在醫學中解釋為“分娩”,因為一個嬰兒的降生就是一種生命的 “送達”;“vehicle”本意是交通工具,在醫學術語中解釋為 “溶劑”,正如交通工具可以運載貨物一樣,溶劑可以作為各種溶質的載體。“murmur”是不清楚的說話聲,在醫學中和“heart”連用,就解釋為 “心臟雜音”。醫學詞匯中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如film(膜劑),pupil(瞳孔),complication(白內障),bridge ligand(橋聯配體),gene chip(基因芯片)等。這些隱喻模式使人們很容易從已知的認知領域向未知的認知領域投射,完成對陌生事物的認知。
2.理據性
所謂理據性,就是強調構式的形和義之間的聯系可以解釋,而不是完全任意的。可以根據醫學英語的詞源特點和詞素意義進行理據性分析。醫學詞匯很多來自希臘語或拉丁語。如 “sphincter(括約肌)”來自于希臘神話中一個
帶翼的獅身人面怪物Sphinx(斯芬克斯),Atlas是希臘神話中一位頂天的巨神, 被用來指人體中的寰椎。另外還有一些詞匯的形成反映了當時的法律制度、風俗習慣以及人們對疾病的粗淺認識,如Caesar's operation(剖腹產術)、obstetrics(產科學)、melancholia(抑郁癥)等等。醫學英語很多復合詞都是通過不同的詞素組合構成的。詞素又包括前綴、詞根、后綴。了解這些詞素的意義很容易解釋新合成的醫學單詞,如希臘語中表示關節的 “arthro-”和表示疼痛的 “-algia”組合,就表示 “關節痛”,和表示炎癥的 “-itis”組合在一起,就表示 “關節炎”。另外, 醫學詞匯還會出現由名詞加形容詞或分詞組合而成的復合形容詞,如: scar tissue(疤痕組織)、nerve ending(神經末梢)、insulin-dependent(胰島素依賴性的)等。
3.形象體驗性
醫學英語詞匯的形象體驗性指的是以感性表象來激發接受者的體驗感。很多新生的醫學詞匯都表現出一種很強的 “趨美”傾向,我們可以通過形式和意義上的聯想來體驗這些詞的構造。比如 “rose spot”字面翻譯為玫瑰疹,醫學術語中根據形象引申為 “性病”,“palate”原意是宮殿,在醫學中稱為 “腭”,“amygdale”指的是 “扁桃體”,普通英語是杏仁的意思。再比如 hippocampus海馬體,leopard heart犳斑心, goose flesh雞皮疙瘩。這些有豐富形象的醫學英語詞匯使得學習者在學習時能體驗栩栩如生的意象。通過形象思維去體驗這些詞的構造,加深印象的同時也獲得了深層次的文化、語用和社會價值。
4.詞匯—語法連續性
構式不斷組裝合并后,形成的語言系統不再是詞匯和語法兩個獨立的系統,而是一個 “詞匯—語法連續體”(lexicon-grammar continuum)。詞匯和語法都是由構式組成,只是它們的抽象層級不同,越抽象的構式越靠近語法極,以the complement causes enzymes為例。從詞匯構式來看,該構式有四個詞組成,the是限定某一事物的意思,complement原意是補充物,這一概念投射在醫學英語詞匯中理解為免疫物,cause這個動詞表示引發、引起這一抽象概念,而enzyme是酶,后加-s表復數。這四個詞就處于詞匯—語法連續體重抽象程度最低的詞匯極。此外,the complement causes enzymes還是一個及物動詞構式,即Suj V Obj, 這一構式則更靠近連續體重抽象程度最高的語法極。詞匯和語法不是割裂的,醫學詞匯和語法的這種連續性特征在語篇中更能體現。
1.以隱喻認知能力為機制的概念習得
隱喻不僅是一種修辭手法,也是一種認知方式。學習醫學英語詞匯不僅要掌握單詞的形,更要掌握單詞的義,即要理解單詞所表示的概念。概念往往是復雜抽象的,但是隱喻表達卻將這些復雜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簡單化,因此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由于隱喻詞匯的始源域是大眾比較熟悉的事物,在學習過程中應注重從詞的始源域引申到其目標域的專業含義,用隱喻本身所引起的聯想激發對專業詞匯的學習興趣,使枯燥的詞匯學習變得更加生動。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培養隱喻思維能力。能夠從隱喻思維的角度分析醫學詞匯的概念,提高對醫學英語詞匯的表現形式及功能的察覺和敏感程度,這種習得過程就是一個建構新的思維模式、新的概念結構的過程 (rethinking for speaking) (Robinson&Ellis,2008),知識掌握會牢固得多。
2.以理據分析驅動學習過程
構式理論提倡探索形式和意義之間建立起聯系的理據。在英語詞匯中,派生詞和復合詞都具有明顯的理據性,這種理據包括詞源理據、形態理據和詞義理據等。而大多數醫學英語派生詞和復合詞的詞義都可以通過推理來分析,就好比漢字可以通過偏旁部首來分析詞義一樣。因此, 對于派生醫學英語詞匯的學習可以首先進行理據性分析,把詞義與詞形、詞源特點結合起來學習與記憶。在學習過程中,可以以基本意義為中心,引申意義或比喻意義漸漸遠離原型,形成一個輻射范疇網,先發掘意義——意義之間的聯系,再解釋意義——意義建立聯系的理據。還可以將意義——意義之間聯系的理據作為出發點,通過分類來安排學習內容,讓它成為一種比單純記憶更自然和有趣的過程。
3.加強體驗性學習活動
構式理論認為構式是基于人類基本經驗之上抽象而來的,構式來自于我們與客觀世界的互動性體驗。因此體驗性學習可以為學習者提供大量有語境的輸入,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既能學習形義配對的構式,又能從體驗目標語言的過程中獲得相應的文化和社會信息。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可以借鑒Bergs&Diewald對構式進行分類:詞匯化項lexicalized items, 術語化項terminological items, 抽象能產性構式 productive patterns。 根據每一單元的主題如human body as a whole, diseases and disorders, muscular system進行發散思維,根據主題引出相關詞匯化項構式 (詞、詞素和復合詞)來激發體驗性,通過理解構式的意義掌握其常用搭配及專業術語,運用已經掌握的構式搭配在能產性構式中替換練習。也可以通過應用圖式、圖片或其他媒體模擬構式,激活形象的身體體驗,從而在互動體驗、反復提取、高頻使用中得到高質量的專業詞匯輸入。
4.將詞匯構式的意義置于框架語義中理解
構式理論認為構式本身具有意義,獨立于詞義之外,但并不否定詞匯構式,它強調將詞匯構式的意義置于框架語義,即經驗、文化和百科知識中來理解,尤其表現在動詞的構式意義上。動詞框架語義的參與者中,哪一個是焦點,由動詞的意義決定。理解動詞構式的焦點可以幫助學習者明晰語義。比如同樣是治療疾病:treat the disease框架語義參與者是醫生、 病人和疾病,動詞是treat;而cure the disease框架語義參與者是一樣的,所不同的是動詞cure,兩個詞的側重點不同。我們的理解是基于對詞義的理解,treat強調對病人進行診斷,cure強調疾病的治愈。
從經驗上來講,疾病是否治愈更容易成為人們關注的中心。基于語言的具體應用以及框架語義所做的詞義分析,可以激活學習興趣,同時這一知識是基于語境、用法和體驗的,因此也更有利于學習者更好地理解醫學詞匯以及語篇意義。
構式理論作為對醫學詞匯認知的新范式,還有寬泛的研究范圍,這對語言習得有很強的指導意義。本文在這一理論視閾下提出的四條習得原則并非各自獨立,而是緊密聯系,互相依存的。對于詞匯中所包含的隱喻概念機制的學習,可以深刻地理解科學概念,而概念習得又強調了形式和意義之間配對的理據性,對于詞匯體驗性的探究也顯示了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從而可以更好地理解語篇意義。
[1]陳箐等.藥學術語中的詞匯隱喻及其對教學的啟示[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2,21(9):173-175.
[2]劉繼民.理據性分析在醫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J].西北醫學教育,2008,16(2):345-347.
[3]文秋芳.認知語言學與二語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3.
[4]Goldberg,A.E.Constructions at Work:The Nature of Generalization in languag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25-27.
[5]Langacker,R.W.Cognitive Grammar:A Basic Introduc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15.
[6]Langacker,R.W.Investigations in Cognitive Grammar[M].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2009:110.
[7]Bergs,A.&G Diewarld(eds.).Constructions and Language Change [M].Berlin:Mouton de Gruyter,2008:1-2.
(編輯:王春蘭)
G712
A
1671-0568(2016)32-0082-02
徐佳,碩士,江蘇省泰州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