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艷
(作者單位:曲阜市廣播電視臺)
論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新聞編輯觀
陳子艷
(作者單位:曲阜市廣播電視臺)
大部分行業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都受到猛烈的沖擊。就新聞編輯來說,傳統新聞編輯觀已經無法與大數據時代相適應。本文首先闡述了新聞編輯工作中現存的落后性、片面性和陳舊性這三大問題,然后提出了強化新聞編輯數據思維、確保工作效率提升、確保新聞內容的實現這三種改變新聞編輯觀的方法,希望能夠為廣大新聞界人士提供幫助。
新聞編輯觀;大數據時代;數據思維
隨著現代社會信息資訊的蓬勃發展,大眾所需的信息從傳統樣式的新聞逐漸向快餐式新聞轉變。所以,新聞編輯怎樣順勢而為轉變角色和傳統觀念,與大眾的需要和興趣相符,使新聞編輯工作得到創新性發展,是大數據時代新聞編輯一大主要工作內容。在大數據時代,影響新聞媒體工作最重要的內容是大幅增加了數據驅動新聞數量,從而提升了新聞信息中的信息分析能力和數據展示能力。所以探討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新聞編輯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新聞編輯工作在社會持續進步的今天,已經暴露出許多與社會需求不適應的情況,造成新聞行業的發展受到嚴重影響。筆者根據新聞業的實際工作,找出以下三個新聞編輯工作現存的問題。
1.1落后性
新聞業中,傳統新聞編輯工作是發事件之后收集資料再編輯新聞。這就會造產生新聞時間同完成報道時間有較大時間差,從而無法同傳輸新聞所要求的實時性相符。因此,新聞編輯工作遠遠落后于新聞發生時間,這不但對報道新聞的質量產生影響,還無法滿足受眾群體所要的即時性新聞。
1.2片面性
在一些新聞編輯工作中,編輯工作者只是憑借著自身掌握的信息來認定新聞編輯工作,缺乏全方位考量新聞的觀念。這不但對新聞報道品質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同時還會使受眾群體對新聞單位喪失信心,造成新聞編輯工作駐足不前。之所以新聞編輯工作者會片面地理解新聞編輯,主要是編輯工作者無法全面認識新聞工作特性和新聞專業。
1.3陳舊性
各個領域伴隨著大數據時代來臨,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高。不過新聞編輯工作依然沿用陳舊、傳統的工作方式,工作效率依然原地踏步,這與高效、時效特性的新聞編輯工作有很大出入。以往的新聞編輯形式不具有創新性,新聞報道無法滿足受眾群體的需要。因此,新聞編輯工作者應當發揮主觀能動性,實時革新老舊的新聞傳輸方式,積極把與本時代相符的新聞傳輸、編輯方法探索出來。
新聞編輯想要在大數據時代環境下得到長足進步和發展,就必須以大數據時代需求為據轉變新聞編輯觀,即依靠大數據時代來實現新聞編輯觀的轉型,切實提升新聞編輯工作效率,達到工作效率和效益穩步提升的目的。
2.1強化新聞編輯工作數據思維
在現代社會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大因素就是數據,領先的科技大部分都是依托于眾多數據而研發成功的。詳細來說,就是新聞編輯工作者取締老舊的新聞編輯模式,運用大數據時代的特性,與數據思維相融合,找到新式新聞編輯工作模式。其中,新聞編輯中呈現的數據發揮著最關鍵的作用,最理想的方法是在有效分析和整合數據的前提下將編輯新聞的工作完成,進而確保新聞報道的品質。新聞業自身就是搜集和歸納數據而完成處理新聞源的工作,然后展開邏輯性的重組后傳播新聞。因此一定的關聯性和視覺化思維是新聞編輯工作者必須具備的能力,另外,還需要強化預測性思維。這是由于:①新聞編輯工作者擁有視覺化思維可以利用新聞報道把形象、生動的新聞呈現在受眾群體眼前;②新聞編輯工作者擁有關聯性思維可以重視探索事物間的內在關聯性,利用多維度思索完成編輯新聞的工作,這可以在編輯新聞工作中全方位地描述新聞事件,以防片面性的狀況產生;③預測性是在掌控數據之后展開相應的預測,只限制在思想預測的范疇內,不可以在報道中呈現。
2.2確保新聞內容價值的實現
新聞業始終秉承內容為王的原則,這就說明新聞業中要為受眾群體提供充足內容的新聞報道,才可以確保新聞單位的受眾數量越來越多。內容為王并非僅僅要求新聞工作者將龐大的新聞量提供給受眾者滿足他們的新聞需要,還應當保證提供的新聞內容有較強的吸引力,能夠確保受眾十分喜愛新聞報道中的內容,并引發濃郁的興趣。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龐大的信息量將人們的生活填滿,不過這些信息很難引發人們的興趣。因此,新聞工作者應當將傳統收集新聞的方式加以改進,通過收集整理引發人們興趣的內容,來擴大市場占有額。
各個行業在大數據時代環境下,都十分重視搜集、整合信息環節。并且各企業為了在競爭中占有利地位,都力爭探究在大量信息中篩選出符合自己要求信息的方法。因此,新聞工作者應當摒棄以往的傳統新聞編輯觀,樹立新式的以受眾群體為導向的新聞編輯觀,才能夠在新聞界站穩腳,并穩步提升自己的能力,使新聞單位獲取更好的效益。
[1]黃曉慧.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新聞編輯觀轉型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