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恩鈺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
當代新聞播音的再創作研究
田恩鈺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
新聞播音是電視廣播節目的“重頭戲”,是人們群眾獲取新聞信息的主要渠道。但新聞播音并不是傳統認知中只需按照寫好的稿件朗讀的簡單活動,它是以語言和聲音為載體所進行的一項的創造性活動,具有較為完整且系統的創作規律和創作方法。新聞播音作為以電視為載體的語言傳播中難度最大的活動,不僅需要播音人員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專業素質,還需要播音人員具有豐富的知識積累,能夠在對新聞稿件全面深入了解的基礎上進行新聞稿件的再創作,合理控制新聞播音過程中的停連、重音、節奏和語氣等重要環節,準確地傳達給聽眾新聞稿件的真實內涵。
廣播電視;新聞再創作;策略研究
新聞播音再創作是從播音者的聲音層面對新聞稿件的再次創作,與播音前稿件的編寫同等重要。原始的新聞素材需要經過新聞編輯人員進行適當的整理和修剪才能夠形成新聞稿件,新聞稿件在經過播音員播音時,也需要播音員對其進行加工處理才成為正式的新聞播音內容,聽眾才得以正確全面地了解新聞的真實內涵。新聞播音再創作對于整個新聞播音過程是至關重要的,進行新聞播音再創作具有以下兩點突出意義。
第一,新聞播音再創作符合時代的發展需求。時代在不斷前進,經濟快速發展,各類電視節目層出不窮,聽眾的接受能力和審美能力也在不斷提高,新聞播音員在進行新聞播報時也需要更加人性化,更具親和力,形成自身獨特的播音風格,這樣才能使播音形式為人們所記住、所喜歡。
第二,新聞播音再創作可以顯著提高節目質量。新聞播音并不是要求完全嚴肅和認真的,實踐表明,輕松活潑的氛圍和多樣化的新聞播報形式更容易被受眾接受,節目的反響也更好。一些新聞通常會考慮采用風格不同的多個主持人,如有的主持人的主持風格是抑揚頓挫、情感細膩、形象莊重,有的主持人的主持風格是質樸自然、揮灑自如、氣勢磅礴,這些主持人在個人魅力和主持方式具有差異性,因此新聞節目的形式也得到了極大的豐富,節目的質量更高。
2.1過分追求親和力
一些新聞節目在進行自我定位時,往往考慮到收視率和節目長期生存的問題,對受眾的需求和喜好進行一定程度的了解后發現,相對于傳統的古板的新聞播報方式,受眾似乎更加喜歡具有親和力和貼近生活實際的新聞播報。在進行新聞編輯時,沒有從新聞播報的內容出發,而是將新聞播報的親和力寄希望于播音員,導致一些對親和力的表達方式及程度掌控不好的播音員在播音時過度熱情,反而使受眾反感,弄巧成拙。
2.2盲目追求新聞的時效性
新聞的價值主要在于一個“新”字,也就是新聞的時效性,這就是為什么人們說時間是新聞的生命線,因為一旦失去播報的時機,新聞也就失去了價值。新聞播報人員往往會以最早播報新聞內容為榮,快速的新聞播報反映了一個新聞節目播報團隊的工作效率和水平。但是有的新聞節目為了追求在最快的時間內播報某條新聞,沒有認真核實新聞的準確性,不注意控制新聞的播音節奏,導致新聞失真。
2.3新聞播報完全客觀化
一些新聞節目對于新聞客觀性的理解不夠,認為新聞中的每一句話都必須真實客觀,反映實際的新聞內容,因此一味地傳遞原始性的新聞材料,逐漸淪為了新聞信息的傳聲筒,完全沒有考慮到新聞再創作的意義。殊不知,傳播新聞的主要目標既包括傳達相應的社會理念,也包括傳遞新聞信息,新聞播音員需要適時地表達觀念,才能正確引導群眾對新聞內容的認識,引起受眾共鳴。
3.1注重細節處理
人們通常說真實性是新聞節目的骨架,支撐起整個新聞事件,而新聞的細節則相應被描述成血肉。新聞播音員要善于抓住新聞信息中的細節,準確全面地分析新聞發生的真實背景,這樣才能夠把握新聞的價值,通過自己對細節的敘述加強受眾對新聞事件的感知度。
3.2形成一定的節目風格
隨著傳媒技術的發展,新聞播報節目越來越多,受眾們也是眾口難調,一個新聞播報節目顯然難以使大家都感到滿意。而一個新聞播報節目若想在殘酷的競爭中長久地生存,就必須要形成有一定受眾群的節目風格,掌握一部分固定受眾。對于節目整體風格的把握需要播音員與采編人員相互交流,積極參與節目的制作工作,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與溝通,然后對節目進行風格定位。
3.3表達可以適當的口語化
一些受眾在收聽新聞時,對于新聞中的專業詞匯并不太了解,這就需要播音員對播報語言進行適當的解釋或者調整。新聞播報的最終目的不是完成新聞播報這一過程,而是要盡可能使民眾了解事情的真實面目,適當的口語表達不僅能夠提高節目的親切感,還易于被受眾所接受,深化受眾對于新聞信息的理解。
[1]楊帆.真實親切邏輯——播音必須堅持正確的在創作道路[J].文教資料,2009(22).
[2]葛玉舟.談廣播新聞播音的再創新[J].發展,2011(2).
田恩鈺(1993-),女,黑龍江嫩江人,本科,研究方向:播音與主持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