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赟(甘肅省慶陽市第二中學)
如何在中學政治教學實踐中培養科學認知能力
方向赟
(甘肅省慶陽市第二中學)
隨著政治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中學政治教學對學生的科學認知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培養學生的科學認知能力,不僅能有效指導學生開展科學的政治學習,提高政治學習的效率和實效性,還能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有效指導其他學科的學習。所以在政治教學中,教師應該努力探求培養學生科學認知能力的有效途徑,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擴充學生的知識儲備,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展中學政治的深度教學。
中學政治;教學實踐;科學認知能力
科學認知能力是指學生通過科學的學習方法,以全面的知識體系為基礎,培養成的加工、提取、儲存、分析信息能力,學生在政治學習中養成的記憶能力、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判斷能力都是認知能力的表現。政治學習的科學認知能力,主要是指學生認識、分析事物的方法、觀點,學生在學習時所運用的思維方式是否科學,只有保證學生認知過程的合理、科學性,才能正確地指導學生的政治學習,牢固掌握政治知識原理、方法,并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中。
中學政治教學有著極大的特殊性,一方面政治學科教學包含了許多原理與哲學思想,原理的抽象性可能會使學生感覺到學習難度較大,理解起來較為困難,所以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利用圖標和結構圖的形式,建立起知識間的聯系,讓學生對知識及知識間的聯系有一個宏觀的把握。同時,對各個模塊的知識,教師要通過對知識的深入分析,將最核心的內容教給學生,從微觀上把握知識的核心。宏觀和微觀相結合,能夠在整體和部分間尋找平衡,讓學生從腦海中建立知識體系結構,形成分析問題、尋找聯系的抽象能力,便于進一步揭示知識的本質。
統一體系內不同模塊的知識間往往存在前后相關、相互呼應的關系,學生在學習政治知識時,應該通過比較分析知識間的異同,通過比較更加直觀地認知事物,學會用比較、聯系的觀點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在講解政治原理時,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對舊知識有一個簡單的回顧和比較分析,不僅能夠在新舊之間掌握知識的本質,深化對課本的理解,還能夠逐漸形成辯證分析思維。
辯證思維是指導學生學習、生活的正確思維方式,辯證思維方式主張聯系、全面、發展地看問題,學生在理解原理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如果以辯證思維的方式來指導學生的學,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強化對知識的記憶,拓展政治學習能力。傳統的政治課堂,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且處在較為權威的地位,學生在課堂上的發言并不多。要培養學生的科學認知能力,就要讓學生更加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通過對政治知識的思考和分析,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使教師和學生在政治課堂上實現角色的轉換,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進行思考,拉近學生與政治課堂的距離。
例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以政治事件為素材,引導學生對政治事件發表自己的看法,結合所學政治知識進行分析,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社會發展的規律,對政治事件和社會現實有一個更為清晰的認識,將理論學習與實際緊密聯系在一起。在培養學生辯證思維的過程中,教師要進行科學有效的指導,讓學生結合宏觀、微觀的角度,對知識進行優化處理,發揮政治知識指導實際生活的作用,同時鼓勵學生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充實知識儲備,不斷提高和升華自身對問題的認識。
中學時期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時期,政治知識對于學生有著很強的教育性,正確的人文思想能夠良好地熏陶學生的心靈,同時政治知識中有利于激發學生創新能力的情感材料相當豐富、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正式的學習情境,鼓勵學生對問題展開積極的思考和分析,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政治學習情境的設計,一方面要以政治知識為背景,運用豐富的教學資源,借助多媒體手段,實施信息化教學,還原政治學習情景,以人文情懷感染學生的人文修養;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適當拓展課本外的政治知識,學習豐富的理論知識,為學生播放一些具有政治教育意義的影片和視頻,讓學生開拓思路、增長見識。
例如,在“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這一課中,教師通過多媒體顯示四種消費心理:從眾心理引發的消費;求異心理引發的消費;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求實心理引發的消費。隨后教師設問:請同學們選擇四種消費心理的其中一種,說說你是贊成還是反對,并說出你的理由。通過學生的討論與回答,教師進行總結,從眾心理引發的消費和求異心理引發的消費各有利弊,求實心理引發的消費是我們所倡導的,攀比心理是不健康的,對我們中學生的危害最大。通過形象的觀察和比較,可以讓學生更清晰地掌握政治知識的要點。
[1]陳明悅.淺談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2(8).
[2]梁麗君.淺論中學政治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學周刊,2012(12).
[3]胡建軍.問題探究式教學在中學政治教學中的應用[J].江蘇教育研究,2013(4).
·編輯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