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鑫
(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 歌劇音樂劇學院,河南 新鄭 451150)
?
淺談我國鋼琴音樂作品的創作特征
董文鑫
(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 歌劇音樂劇學院,河南 新鄭 451150)
【摘 要】鋼琴藝術在我國的發展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在這一個多世紀的時間里,我國的鋼琴音樂發展迅速,無論是在教學方面還是在創作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體系。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我國的鋼琴藝術更是到達了一個百花齊放的局面。在新時期,鋼琴音樂發展的方向是和時代同步的,研究新時期我國的鋼琴創作的特征,可以為我國音樂發展程提供一定的思考方向。中國鋼琴音樂在幾代鋼琴家的努力中,已經確立了自身的創作系統。本文對我國新時期依賴鋼琴音樂作品的創作特征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鋼琴;音樂作品;創作特征
鋼琴自從傳入我國到現在已經有了一個多世紀的歷史。在這百余年的發展歷程中,我國的鋼琴音樂藝術由萌芽到發展成熟,經歷了不同的階段,也呈現出現在百花齊放、繁榮發展的局面。甚至有一些鋼琴家走出國門,在世界舞臺上發揮自身的鋼琴才華。在新時期,我國的鋼琴音樂的創作中,充分吸收了東西方音樂的精華,通過這種既開放由保守的方式,來發展我國的鋼琴音樂藝術。事實表明,融會東西方音樂精華的鋼琴音樂創作,不僅不會對民族音樂藝術產生造成傷害,還極大的擴展了我國鋼琴音樂的邊界,具有很重要的藝術價值。
(一)20世紀中國音樂創作中存在的兩種爭論
在上個世紀我國鋼琴藝術發展的過程中,出現過一定程度的爭議。在鋼琴藝術的理論研究方面,大多數鋼琴藝術家都主張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東西方音樂的融合。因為只有采取這種藝術融合的方式,才能在文化上保持一定的開放性,從而促進本土音樂的發展和充實。這一創作理論的提出是具有一定的建設性的。因為在我國鋼琴音樂發展的初期,存在著音樂發展道路的爭論。一些音樂家主張音樂應該走完全國粹化的道路,而另外一些音樂家則主張音樂發展上的全盤西化。這兩種觀念的對峙主要是因為意識形態上的分歧。主張全盤西化的一方認為,中國在音樂發展過程中,需要對西方音樂進行綜合的模仿和借鑒。無論是從觀念上,還是從制度上,應該亦步亦趨的跟上國際音樂的發展潮流,這樣才會在音樂的現代化中維持我國的音樂的生存和發展。而主張音樂國粹化的音樂家則認為,新音樂的出現給影響到了我國音樂的自主性,不利于我國音樂傳統的保持。因此,音樂國粹化的藝術家主張鋼琴藝術的創作和發展應該回歸本位,在發展民族音樂的基礎上進行鋼琴音樂的創作。
(二)中國鋼琴藝術創作過程中東西方音樂的交融
綜合來說,這兩種音樂創作理念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是也都不能完全指導我國鋼琴藝術的發展。我國鋼琴藝術的創作應該對西方的優秀音樂進行一定的借鑒和吸收,因為只有博采眾長才能使鋼琴藝術這一剛剛在我國起步的音樂形式獲得一定多元化的發展。但是在鋼琴藝術發展的同時,還要避免其創作樣式完全受到西方音樂的影響,因為刻意的追求西方的則會相對的削弱我國民族音樂的價值。在發展鋼琴音樂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注意到我國傳統音樂的巨大文化價值。將我國的傳統音樂文化融入到鋼琴作品的創作當中,才能真正做到東西方音樂的交融,從而使我國的鋼琴藝術創作達到一個新的境界。
(三)不同觀念碰撞下中國鋼琴藝術的創作道路
中國鋼琴藝術的發展,是伴隨著東西方音樂文化不斷的交流、碰撞進行的。在我國鋼琴藝術發展的過程中,一些優秀的鋼琴作曲家都十分注意將外來的音樂理論和本土化的音樂相融合,在實踐中涌現出了大量的優秀鋼琴音樂作品。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之后,社會對于思想領域的限制進一步放開,各種多元化的思想理論極大的豐富了鋼琴的藝術創作。一些鋼琴作曲家在吸取了中國音樂特征的基礎上,對鋼琴表演形式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形成新的鋼琴藝術創作結構。總的來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鋼琴藝術作品既包含了一定的民族氣質,又給作品灌注的大量的新氣息。相信在目前多元化的社會生活中,我們的鋼琴創作的藝術價值會進一步提高。
(一)我國鋼琴音樂在創作過程中的音高組織
從一般意義上來說,音樂作品再創作過程中應該遵循一定的調式,其旋律和和聲具有一定的穩固性。在一些西洋音樂和民族音樂匯總,樂曲的變化趨勢一般是由穩定發展不穩定,再由不穩定回歸到穩定為主要變化特征的。然而,在我國新時期的鋼琴音樂藝術的創作中,并沒有按照這種傳統的形式進行創作,而是在在音高組織上進行了新的搭配。
例如,我國著名的鋼琴作曲家高為杰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進行鋼琴音樂的創作時,在調式的處理上突出了半音化,這樣的處理使得鋼琴作品在基調上具有了某些調性的特征,也彰顯了一些民族音樂的特點。我國還有很多的鋼琴作曲家通過中國古代音樂作品中獨特的音節排列方式進行音高材料的獲取并加以優化組合,創作出的音樂作品具有中國文化獨特的韻味。
(二)我國鋼琴音樂在創作過程中的節奏布置
在音樂作品的創作過程中,對于音高可以進行適當的調整和變化,但是節奏的處理和把握也同樣的重要。在傳統的音樂作品的節奏一般呈現均勻、律動的特點。而在現代的鋼琴音樂作品的創作中,對于節奏的把握卻和傳統音樂的節奏規律截然不同。例如在我國鋼琴作曲家權吉浩的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創作的作品中,對傳統的民族音樂的節奏進行了現代化的處理。這種處理使現代音樂中的音高與節奏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在這為作曲家的音樂作品中,往往從我國東北朝鮮族居住區的樂器中尋找一定的音樂素材。這種音樂素材具有一定的朝鮮民歌的特征,其特點是長短音節交互發聲。在這種環境下創作的鋼琴樂曲,有著一種明確可感的節奏。這種節奏在喧囂的和弦節奏中卻又具有一定的微妙變化,在無形之中渲染出一種節日的喜慶氣氛。
(三)我國鋼琴音樂在創作過程中的音色開拓
鋼琴是一種具有多種音色組合和變化的樂器,彈奏鋼琴時對于音色的開拓有助于豐富鋼琴的演奏功能。在我國上個世紀的鋼琴音樂創作中,有關音色的開拓受到了鋼琴作曲家的普遍重視。在世界鋼琴的發展史上,就存在著著名鋼琴作曲家對于鋼琴音色的開發,然而一般來說這種對于鋼琴音色的開拓也是在音高的基礎上完成的。而在我國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鋼琴獨奏曲《女媧》中,作曲家曹廣平對鋼琴的非傳統音響進行了充分的挖掘。這種創造性的音樂創作方式使得鋼琴演奏在音色方面更加具有出色的感染力。
(四)我國鋼琴音樂作品在創作與文化的聯系
在我國鋼琴音樂的創作當中,必然要受到文化的影響。尤其是在一些鋼琴作曲家進行民族化的音樂創作時,往往要從傳統的文化形式中進行養分的汲取。將傳統文化中的素材應用到西方的音樂表現形式上,就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中國鋼琴音樂發展的特色。我國的鋼琴音樂的創作中,既受到現代化音樂的影響,又對傳統的音樂形式進行了一定的借鑒,同時又吸收了國際上一些民族音樂的精華,這對于我國鋼琴音樂的發展有著非凡的價值。
在我國鋼琴音樂發展的過程中,既有對傳統音樂形式的借鑒,又有對西方現代化音樂的運用。這種中西合璧的發展方式使得我國鋼琴音樂在發展中充滿了創造性。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只有將鋼琴音樂創作深深的扎根到民族文化的土壤中,才能使我國的鋼琴音樂創作有著源源不斷的生命力,才能煥發出更多藝術的光彩。
參考文獻:
[1]張璇.論中國古曲鋼琴改編曲的藝術特色[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3.
[2]尹甜.初探我國鋼琴音樂作品創作技法[J].參花(下),2013(11).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1-00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