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禹辰(吉林省通榆縣第十中學)
人文精神視域下現代體育教育發展
董禹辰
(吉林省通榆縣第十中學)
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推動著當代教育的全面改革,現代體育教育在各個階段教學當中的融入,成為弘揚體育精神并傳播體育文化的重要途徑。人文精神的內涵可概括為以人為本的價值尺度,在體育事業與體育理論不斷發展的新時期,人文精神視角下的現代體育發展方向也已逐漸明晰。將以此為出發點,淺談人文精神視域下現代體育教育的發展路徑,以期能引起更多體育教育者的進一步思考。
人文精神;現代體育;體育教育
體育教育是各階段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夠通過體育教學增強學生體魄,更能夠通過體育教育使學生領悟到體育精神,進而形成堅強的毅力以促進身心與人格的健康發展。然而我國學校體育教學現狀并不樂觀,學生對于體育學科的熱愛程度也整體呈現下滑之勢,體育課堂本該充滿歡聲笑語,而當前的體育課堂卻成為體育模式的教學基地,人文精神的缺失致使體育教學被“物化”。因此,對體育教育人文性的反思成為重塑體育人文精神的必要前提。
人文精神的現代內涵可以概括為是基于對人個性的尊重而體現的“以人為本”價值尺度,最初源于傳統的禮教文化。因此,對于人文精神的闡釋,應當體現出人類文化的最根本精神。時至今日,人文精神成為一種境界,即對真、善、美和諧統一的高度追求。從此角度來看,體育人文精神的內涵也就是對體育所提出的創新要求,包括體育技術、體育理論、體育教育以及體育競技等等,以公平、平等為原則,通過團結一致展示出體育之美,從而成為和平、發展、文明與進步的象征。
以人為本的發展觀已經成為當前和諧社會背景下的共識,對人主體性的認識成為社會文明進步的切實體現。然而隨著體育事業的發展,競技體育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異化發展態勢,人文精神開始逐漸迷失。在素質教育進程不斷深入的當前,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成為全面素質教育水平得以提升的關鍵。因此,本文認為人文精神視域下現代體育教育發展應當明確幾大方向:
首先,體育教育觀念的轉變。長期以來,體育教育都在強調對學生身體素質的訓練,導致運動負荷對學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壓力。同時,體育場也在國際化發展的推動作用下成為功利的競技場。學生對于體育課程的參與積極性逐漸減弱似乎成為情理之中,究其根源不外乎是出于體育被“物化”之后所導致體育教育觀淪為“以物為本”。不可否認,人們對于體育的認識,大多僅停留在對體育行為的認識層面,實難深入了解體育哲學精髓,因此在很多人看來,體育同人文精神相連就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人文精神也就自然被忽視。而體育教育的意義重在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與競爭意識,同時素質教育也將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視為核心,不僅要求學生掌握體育技能,更應借對體育精神的領悟養成終身鍛煉的意識與習慣。因此只有轉變傳統的體育教育觀念,重視體育人文精神的融合,才能發揮體育育人的作用。
其次,學科結構的調整。在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動下,傳統的體育教學體系已無法適應于當前的需要,因此有必要結合教育形勢的演進對體育單一的學科結構進行多元化創新調整。具體來看,即以體育教育觀念的轉變為基礎,對體育教育目標進行重新定位,以此作為核心對體育教學課程體系的編制進行全面創新。從本質上看,教育中人文精神的體現即在于做好人性的教育,體育本源于生活,因此新時期的體育教育亦有必要回歸到生活,對于學科結構的調整,應當從學生的素質與能力要求為出發點,以學生的興趣為導向,通過積極引導給學生終身體育鍛煉意識與習慣的養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最后,教學評價體系的改革。體育本屬于一種社會活動,對體育學科教學評價的目的在于體現體育學科教學的價值。因此,只有保證教學評價體系的科學性,才能有效促進體育教學人文精神內涵的體現。對此,本文認為應當在體育教學評價過程中融入人文性,改變傳統的只注重量化的評價模式,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創造更廣闊的空間。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應當將體育學習成果同學生的體育綜合能力一并納入到考核當中,全面結合多元評價方式,確保評價體系兼具科學合理性與人文性,如此才能從真正意義上實現體育教育的價值,促進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
綜上所述,體育教育的價值一直被整個教育界乃至全社會賦予了高度認可,但體育教育的現代化發展,已在一定程度上迷失了人文精神內涵。因此,體育教育者應當對此予以正視,不斷深入對現代體育教育滲透人文精神的思考,迎合現代教育趨勢,切實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使體育成為學生未來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1]李帥許.人文精神教育觀視域下的體育教學改革:評《人文體育教學概論》[J].當代教育科學,2015(9):76.
[2]馬文新.人文精神教育觀對體育教學改革的啟示評《人文精神教育觀視域下體育教學之改革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15 (18):9-10.
·編輯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