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超(陜西省商洛市柞水縣蔡玉窯九年制學校)
數學教學中培養中學生創新能力的探討
左超
(陜西省商洛市柞水縣蔡玉窯九年制學校)
中學階段數學的很多知識由于抽象難以理解,題目的綜合性強成為學生學習的難點,伴隨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化,要求教師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成為數學教學的重點要求,使得教師的教學面臨新一輪的挑戰。故此,從教學過程的角度出發,詳細探討了中學生數學創新能力培養的策略,旨在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創新;有效提問;思維想象力
要想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民族,教師就要重視教學中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數學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學科,對學生以后的成長和學習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本文從課程的導入、氛圍的營造、想象力的激發以及理論聯系生活實際等方面對中學生數學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進行了詳細的探討,以便為改善教師的教學方法提供一定的參考。
思想決定人的行為,不同的思想其行為結果截然不同。同理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教師要在教學理念和方式上進行大膽創新,影響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在講授《幾何圖形》時,教師通過多媒體圖形展示的方式給學生展示了大白(《超能陸戰隊》中的健康機器人)的造型圖,分別從左視圖、右視圖和正視圖等三個角度來展示立體圖形,并在圖形的展示中學習點、線、面之間的位置關系。通過教師的展示學生首先對展示對象大白非常感興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教師由此拋磚引玉過渡到內容的講解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形象力來對自己熟悉的事物進行空間圖形的展示,提升學生思維創新意識,深化學生對幾何圖形知識的運用和理解。
善教者必善問,學生思維能力都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的,問題提得好,就像一個石子丟進平靜的水面,必能激發學生無限的思維浪花。因此,教師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情況進行問題的設置,同時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有助于學生思維火花的迸發。例如,教師在教授《空間直角坐標系》中理解直角坐標系意義時,教師通過問題的設置引入課堂教學:“位于教室中間的第三行,第四列的同學請站起來說出你的名字:周×。”之后教師讓學生以周×所在的行為坐標軸,標出她的位置。“誰能說說怎樣標出他的位置?”于是學生便積極地思考:將不同的同學看成不同的位置,那么周×的坐標就會不同,將第一位置的同學看成是原點,則周×就用數字4來標記。原點的位置不同那他的標記也就不同,因此,他的位置還可能用數字-1、3、2、-2等進行標記。教師通過課堂有效的提問方式激發了學生思維創新意識,學生通過發揮自己已有的知識來回答教師的問題,這樣容易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和發揮思維的創新能力,從而有利于對坐標系進行深入理解和掌握。
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就要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和想象的能力,這是創造性思維培養的重要部分。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秉承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方式的變換,調動學生積極思考的熱情。中學階段的數學有很多的內容由于抽象,比較難以理解,需要教師通過情景的創設將其形象化,便于學生理解,來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例如,在講授有關《相似圖形》的性質時,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了學生做操的圖形,并提問道:“有誰知道圖中的影子是怎么形成的?”“陽光照到人的身體上,被遮住的部分形成的”。“為什么人體的影子是平行的?”“因為光線是平行的。”“如果我們把人體、光線和影子這三條線段圍成一個三角形,那么,他們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然后讓學生來畫一畫,得出相似的結論,從而有效地進入相似圖形性質的學習中。
數學是一門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源于生活又能很好地應用于生活,在很多的實際生活中都能找到數學的原型,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運用生活中的案例將教學與實際運用有機地結合起來,便于學生理解,縮短數學與學生理解之間的距離。例如,在教授《空間直角坐標系》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引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來幫助學生理解這部分內容。很多木匠在進行木板的裁切時,都會先確定位置才能進行準確裁切,那么,點的位置確定就是與坐標有關的知識。首先要確定橫坐標和縱坐標,這就需要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形象力,與自己生活周圍有關坐標的知識點進行構建聯系,以便于更好地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深切體會數學價值和魅力所在。
綜上所述,在中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無論采用哪種教學策略,教師都要遵循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為核心,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加強數學教學在中學階段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思考的意識,吸引學生學習的無意識注意力,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1]徐悅.論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D].湖北:華中師范大學,2009.
[2]董寒暉.數學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科技信息,2007(18):153-154.
·編輯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