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祥呈(吉林省長春市第一六四中學)
引領學生“志趣”之路造就人生錦繡前程
左祥呈
(吉林省長春市第一六四中學)
每當提起丁俊暉我就會興奮不已、倦意全無。一名迷上了臺球的小學生,放棄了學校正規教育,拿起爸爸花幾百元買的球桿走上了“玩”之路。一九九五年四月一日奇跡誕生了,在世界級斯諾克大賽中他勝了比他大三十歲的歐洲冠軍。斯諾克是英國人的國球,他們感慨地說:“這是在愚人節送給我們的禮物。”鮮花、掌聲隨之而來,丁俊暉被稱為“神童”。
丁俊暉的成功之路使我產生一個觀點:志趣與事業吻合會造就成功亮麗的人生。
多元智能理論闡述了人是多元化發展的,隨著時間與環境變化,人的智能是差異發展的。有的人擅長語言文字表達,有的人是天才的科研人員,有的人觀察能力超強,他們是醫生或畫家的坯子。有的人擅長運動,他們能成為動作片明星或優秀運動員,展示人體的力與美。有的人突出一項智能,也可能有兩三項都突出的。概括起來就是:“多元發展,一元突起。”而這一元正是一個人的志趣所在,會給人帶來成就感,產生自信。擅長此道而樂此不疲。如果能趨向特長發展,走丁俊暉的路,就會同時有兩個力促使其向理想與興趣方向快速發展。第一個力是興趣。我常和學生談理想:“你們的理想是什么?”聽到的是發自心底的聲音,看到的是對理想的執著和微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無窮動力。第二個力是專一之力,專攻一項。如果將時間和精力作分子,智能發展數量作分母,發展項目越少,分值越大。發展一項智能分值最大,分值大代表卓越,而必然會造就成功。
成功人士都享受和體驗過“志趣”和“專一”兩個力同步的效應,他們實現了自我的人生理想和價值,步入事業的巔峰,回饋于社會,給人們奉獻了科學的真切、藝術的美好和豐富的情感世界。
徐悲鴻如果不是對繪畫達到癡迷的境界,怎么能沖破阻力克服艱辛,忘我磨礪,成為傲骨臨風的大師,去實踐“盡精微、致廣大,融合中西”的探索。他筆下的畫作給人們以美的享受和激勵。
作家瓊瑤高中時數理化是經常不及格的,如果讓她參加高考,她能考上哪所大學?從事什么職業?然而,她選擇了寫作,編織了一代人的情感畫卷,她塑造的人物栩栩如生,情節感人淚下,如星光閃耀,流云飛動。
李連杰如果不是從小被慧眼識人的教練選中、引領,就沒有今天一代功夫巨星的輝煌成就。
成功人士不勝枚舉,我們應該窺探到他們成功的秘訣,我認為是“志趣與事業的吻合”。他們樂于此道、勤于此道,因而善于此道,夢想越來越近,理想之光召喚著他們,困難和阻力像春天里的冰雪融化了、變小了、消失了,發展的道路寬了近了,機遇向他們招手,成功只有一步之遙,終于,他們成功了。他們創造的價值是杰出的、巨大的。眾多人崇拜、羨慕,他們成了明星。
可是也會有完全不同的人生發展。那就是,雖然有自己的“志趣”,但是“志趣”與事業偏離、錯位。盡管這些人智商很高、體魄健全也不可能成功,只能平庸度過一生。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感嘆深思嗎?
一名學者無論多高學位,掌握多少知識技能,一般都要從事一項事業或以一項事業為主。每位教師都明白這個道理,每個學生也要思考自身的發展。教師要科學引領學生深入分析自己,避開自己的弱點,了解自己的特長并發展自己的特長,使他們將來都能從事適合自己“志趣”的事業。能夠如此引領學生為夢想而努力實踐,將來就有可能造就幾十位諾貝爾獎得主和眾多知識型億萬富翁。
教師要有慧眼識英才的能力,要有一顆平等的心,我們要擅于發現和打造天才,天才應該是在多項智能中突出一兩項智能,如果樣樣發展就會樣樣平平。我們要以賞識的眼光看待每位學生,即使在眾人眼里是差生,也有突出的一面,而這一面也許優秀生所不及的。人們常說“在一棵樹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千人千面,各自都有區別于他人的情感世界、思維方式,在語言表達、思維方式、觀察能力、意志體魄等多方面都存在差異。成績總也不好的學生可能動手實踐能力很強。有的學生把大量時間用到學習英語上,可是成績很難有新突破,但是對別人而言艱澀的數學題對他只是小菜一碟。有的學生經常違紀,確是班級的文體明星。孰優孰劣?社會需要各類人才服務于大眾。“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每個人都從事自己喜歡并擅長的職業,那么我們國家的生產力是何等高超,社會的運轉和發展是何等優質,人們是何等幸福。
我們不要把“志趣”的“幼苗”棄之不理,要盡心培育。我們為學生描繪的是亮麗的人生畫卷,我們造就的是未來的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等,我們播撒的是人生成功快樂的種子,這樣教育事業才能真正成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
唐盛昌.聚焦志趣、激發潛能:上海中學高中生創新素養培育實驗研究[J].教育研究,2012(7).
·編輯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