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珍(滄州渤海新區中學)
淺析新課改下初中語文閱讀的教學策略
周曉珍
(滄州渤海新區中學)
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理解語言、應用語言的科目,是學生掌握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實踐課。其中,閱讀在語文課的學習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它是學好語文的基礎。閱讀是一個搜集信息、處理信息,并獲得良好體驗的過程。有效的閱讀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還可以在閱讀中促進學生良好價值觀與人生觀的形成。為此,基于多年來的語文教學經驗,提出了如下幾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語文;閱讀;教學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都離不開對于學生興趣的培養,閱讀也不例外。目前很多的初中生,普遍對于文學作品的閱讀興致不高,不愛閱讀,認為枯燥。這就需要老師運用相關的教學技巧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
1.創設相關的課堂情境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老師精心設計相關的課堂情境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我相信每一個學生都喜歡豐富多彩的課堂,在愉快的氣氛中才能讓學生發現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成績。如在一篇文章的閱讀學習時,老師可以布置相關的文章情境,讓學生扮演文章中的不同角色,根據文中人物的設定,讓學生自己領悟人物的性格特點,這樣不僅能加深學生對于文章人物和背景的理解,還能讓學生更好地認識文章的深層內涵,這種課堂教學方式能夠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理解文章的水平。
2.師生間形成良好的互動
課堂的教學活動應該是學生和老師的雙向互動過程,老師不僅要完成教學的信息傳遞過程,還要注重學生的信息成果反饋過程,如果只是一味地老師灌輸知識,而不管學生接受的如何,很難達到有效的教學結果。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有效地發揮學生作為課堂“主人翁”的作用,再加上老師合理的引導,師生雙方之間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形成良好的課堂互動,才能達到有效的課堂效果。
好的習慣對人的一生有著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閱讀習慣也不例外,縱觀中外的知名作家、文豪等在文學上造詣很深的人,無不是從小就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因此,好的閱讀習慣對于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增強文學素養有很重要的作用。老師要加強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首先,要讓學生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讓學生多讀書,體會讀書的樂趣;其次,老師可以平時抽出一節或兩節課的時間,讓學生專門用于課外閱讀,除此之外,老師還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有趣的課外讀物,讓學生慢慢養成愛閱讀的好習慣;最后,老師也可以加強和家長的溝通,讓家長重視閱讀,在家里給孩子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把閱讀融入生活,讓閱讀從一點一滴中影響著每一個孩子,讓學生體會到閱讀的樂趣。
閱讀的過程并不是隨意的,它是一個系統而完整的過程。因此,閱讀能力的培養必須要從淺入深、循序漸進。
1.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
閱讀的初始階段,是一個基礎知識的積累過程。在這個階段,學生閱讀只要能夠明白文章的主要內容就可以了。即文章寫了什么,作者是站在了何種角度寫的及文章主要表達了何種中心思想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加強知識的積累,包括詞語的運用、優美句式的表達、文體的特征等。除此之外,還要積累一定的生活常識、文化知識及寫作技巧方面的能力等,為以后自身的寫作積累足夠的基礎知識,才能在以后的寫作中達到“下筆如有神”的能力。
2.強化學生閱讀理解分析能力的培養
在完成了對學生基礎階段的培養后,就要注重學生對文章理解能力的培養。理解、分析能力是閱讀能力的核心。在一篇閱讀之中,只有對文章進行了透徹的分析理解,才能達到對文章整體認識的深入。分析理解能力的訓練離不開老師的綜合指導,如在一篇文章的學習中,當學生對于文章內容有了大致了解之后,老師就可以訓練學生給文章進行分段,給段落進行分層,給句子劃分結構,在這個基礎之上,培養學生概括段義、層義及中心主旨的能力,強化學生對文章的分析理解能力。
3.拓展學生的思維
在每篇文章學完之后,老師要及時鞏固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向學生推薦一些相關的閱讀資料或經典名著,拓展學生的思維,使其能吸取經典中的精華,這不僅能夠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視野,為健全學生的人格和確立以后的正確方向有重要的作用。
總而言之,閱讀對于每一名學生來說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初中語文老師,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加強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這不僅是教學的需要,更是培養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需要!
[1]伊滿香.新課程課堂教學技能與學科教學:初中語文[M].世界知識出版社,2007-04.
[2]曾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2(8).
·編輯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