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幽蘭(江西省南昌縣蓮塘第六中學)
基于問題學習的初中數學情境教學模式探究
黃幽蘭
(江西省南昌縣蓮塘第六中學)
現今社會是一個具有知識的新時代,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傳統教育的模式也不斷被打破。在這個時代里,要明白教育才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關鍵,而初中的數學教育也成為了一個重點。為了培養新時期的高素質人才,在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上,進行了研究與探索。
初中數學;情境教學;問題情境;學習興趣
近些年來,我國中學生對于數學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非常低,更有甚者覺得數學就是“萬惡之源”,排斥數學,感覺上一節數學課就會整天不開心。學生從心理上就對數學課排斥和厭惡,針對這一系列的問題進行了新的教學模式的開啟。針對此提出一些問題,運用一些方式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問題的學習可以來源于生活中,也可以來源于實踐中。在解決這些問題過程中不斷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探索研究和人際交往等。而創設問題情境也成為當今數學學習的一個新的學習模式,是非常好的教學方法。
當今新課標指出,現今的中學教學模式必須與教學內容相結合來開展。所以說,創設問題情境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此當中就需要教師建立好的問題情境,從而幫助學生利用自身所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相結合去解答這一問題。
(一)生活型問題情境
許許多多的數學問題都來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數學也起著很大的作用。在實際生活中創建問題情境,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同時也能更好地活躍學習氣氛,也能帶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發散思維自主學習,感受到數學的優點。
創設一個問題情境,例如,在動物園入口處,有一條豎著的紅色線段,在上面1米1和1米4的地方有標注,在小朋友要進動物園的時候走到線的前面緊貼墻,看一看身高是否到達標線,如果沒有超過1米1的話可以免費進入,或者超過1米1沒超過1 米4就可以半價。這就是一個問題情境,這時候老師就發出疑問,這種方法是有什么依據的,就可以說出數學知識,從而提升學習的興趣,告訴學生數學不是那么難的,而且可以幫助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二)趣味型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的創設有效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求知欲的心理來創設問題情境,從而激發具有好奇心心理的學生對數學的探索與求知。
創建一個有趣的問題情境,例如,有一只烏龜要回大海,這時烏龜距大海有80米遠,一個小時可以爬30米,但此時大海正在退潮,每小時退10米,那么請問這只烏龜什么時候能爬回大海里去呢?這種有趣的問題,非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學生就去求解、探索,體驗到數學的樂趣。
(三)矛盾型問題情境
在初中數學學習中,教師不僅要起引導作用,更要讓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變成一個主動者,而不是一貫的被動者的角色,這樣才能更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能力。在學習中會發現很多有趣的知識,不斷地去解決,尋求更快捷更好的方式方法。在這個階段中也會不斷出現一些錯誤理念,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利用新知識和原來知識的相互矛盾來解決問題。不僅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也提高了學生探索能力。
例如,xn+yn=(x+y)n,大部分人都會認為(xy)n=xnyn,后者是錯誤的,在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讓學生帶入一組數來解答,解答后發現后者是錯誤的。經過這種問題情境,使學生明白自己錯誤的認知,進一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四)實踐型問題情境
枯燥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產生煩躁的心理情緒。這時創建一個操作式問題情境或者說實踐型的教學方法,從而在動手的過程中尋求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在實踐操作過程中,更深一步去了解知識,更好地去消化和鞏固。
例如,在講解幾何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親手去制作一下,在制作過程中體會到正方形、三角形的特性。下一步再進行思考,帶入一些問題去看,最后得到最終結論。這種方式方法更深刻地讓學生對于幾何的了解和認知,同時也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實際操作中解決問題,感受到數學所帶來的樂趣。
(五)開放型問題情境
開放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能夠在不同的角度和方向里去探究問題,開闊自己的視野,開闊自身的思路,進一步把學習的效率提升。
例如,在學習幾何時,講解相似三角形,可以讓學生說出一些相似的,讓學生從各個方面來想,發散型的思維模式,不要拘泥于現在所說的,大膽地去想,不斷去探究和探索,這樣才能更好地帶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學習之中有所收獲。
在初中數學學習中,把實踐和理論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學會多個角度看問題,讓單一的教學模式變成更加貼合實際,更加適應現代教學的新型模式。
[1]王曉東.高中數學情景教學:有效課堂的生命力回歸[J].江蘇教育研究,2009(5).
[2]丁曉蔚.國外“基于問題的學習”的研究及其對“研究性學習”的啟示[D].首都師范大學,2009.
·編輯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