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淦(江蘇省靖江市第三中學)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情境教學的創新策略
徐淦
(江蘇省靖江市第三中學)
針對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現狀提出了情境教學的創新策略,旨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信息技術教學;創新;初中
新課改實施以來,我國更加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要求學生能更好地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情境創設的過程和講故事的內容有點相似,但是在講故事的同時,還要注重解決問題,學習新知識和技能,這就是情境教學能夠帶來的好處。本人在積極探索的實踐教學中,提出了情境教學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上運用的創新策略,旨在問題情境的創設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情境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各種事物相互作用的一種境況。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的過程中,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社會情境、故事情境、人文情境等進行的一種體驗教學活動境況。
情境教學類似于一個講故事的過程,是在講故事的過程中解決問題,學習新知識和技能。故事本身具有很強的啟發性,能夠吸引人進入故事情境,和故事中的事物進行交流互動,從這個角度講,情境教學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幫助學生構建自己的學習體系。
情境教學更多的是運用在文科領域,在理科中運用得比較少,在信息技術課程上運用得就更少了,但萬事都沒有絕對性,只能說情境教學在與文科類學科融合的時候切入點比較多,容易結合,在信息技術課程的對接上,切入口不好找,但并不是沒有,我在實際教學中通過積極探索,把信息技術和情境教學進行了結合,并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對教學過程中運用情境教學需要注重的要點進行了探討。
情境教學涉及的基礎理論有皮亞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斯騰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論。
皮亞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人類學習的過程是一個構建知識體系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情境、協作、語言、意義四個層面的東西。在情境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正是把這四方面的要素進行了結合,讓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索、討論、交流的過程中,發現知識,認識知識,學會知識。
斯騰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論把智力劃分成三個成分:成分性智力、經驗性智力、情境性智力。情境性智力是個體在各種復雜的現實情境中有效適應情境,從情境中獲取對自己有用資源的能力,但不限于適應環境的能力、改造環境的能力、選擇資源的能力,也就是說學生在接受情境教學的過程中,融入環境的速度,尋找問題解決線索的能力和自主獲取有用知識的能力。
1.情境創設要具有啟發性
情境創設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進行更好的學習,從本質上講,情境教學是一種教學活動,具有強烈的教育意義,啟發性在情境創設中的作用正是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達到最終的教學目的。
在教學Word的時候,我給學生創設了一個文案編輯的情境,讓學生角色扮演圖書出版社的文字編輯工作者,在Word中編輯出語文課文《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鷹》,這個情境的創設涉及社會工作人員的角色扮演,還涉及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剛剛學過的課文,這在進行計算機教學的同時,還和其他學科產生了交集,提升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排版的時候我讓學生參考語文課本的排版效果,也可以進行自我創新,力求排版出的文章漂亮優美。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我給學生的啟發是排版可以參照任何形式的文章排版,并進行自我創新能力的發揮。
2.情境創設要具有生活性
情境創設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教學課堂上所有的情境都是對現實生活的模擬,通過對現實世界的抽象概括,創設出有特點的情境,進而幫助學生理解類似的情境,這正是情境教學的魅力所在。
瀏覽器上網教學中,我給學生創設了一個家庭晚餐的情境。小紅回到家的時候媽媽正在做飯,媽媽今天買了雞翅要給小紅做一次可樂雞翅,但是媽媽以前沒有做過這道菜,聽樓下的阿姨講解了做法后正在嘗試,今天小紅正好學習了瀏覽器上網查詢資料。現在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幫助媽媽更好地做出這道菜。這就相當于給了學生一個方向,告訴學生生活中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嘗試在互聯網上尋找資料,進行解答。
繼續下一個情境教學。老師說道:“晚上吃完飯,小紅要把周日和媽媽去動物園一起拍攝的照片進行整理,她準備按照每個動物的不同給每組動物的照片進行分組。現在大家打開電腦就可以看到桌面上有一大堆的照片,大家幫小紅分一下組好嗎?”這個過程是讓學生進行文件夾的創建,文件的剪切、復制、粘貼、刪除、移動等的練習,同時還培養學生整理物品的習慣。
情境教學是一種人文教學,是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生活習慣的教學過程,我在實際教學中積極探索,深入探究情境教學的概念,在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尋找到信息技術和情境教學的切入點,提出了把情境教學應用到信息技術課程的創新策略,旨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鄭瑩.淺析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策略[J].關愛明天,2015(7).
[2]耿慶成.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創新目標之創新策略芻議[J].新課程研究,2014(6):86-87.
·編輯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