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菊民(蘇州大學醫學部基礎醫學與生物科學學院 江蘇省常熟市尚湖中學)
淺析初中生物學教學中圖像語言的運用
周菊民
(蘇州大學醫學部基礎醫學與生物科學學院江蘇省常熟市尚湖中學)
圖像時代帶給人類的最根本的變化是“圖像人”的誕生。作為教育者和教育研究者需要特別關注圖像語言的問題。在教學活動中,正確表述圖像語言,發揮圖像語言的優勢,減少不利影響,教師應正確地把握圖像語言。
圖像語言;生物學教學;策略
當今的時代已進入了一個視覺圖像為中心的時代。圖像時代帶來的最重要的變化,是“圖像人”的誕生。這恰恰是圖像時代帶給人類的最根本的變化,也是教育者和教育研究者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圖像語言是學生語言中的一種,是指學生使用大量的圖像表征和其他媒體(電腦、攝像、幻燈等)來表述他們的記憶、想法、預測、假設、觀察、感受等,并運用這些圖像與他人進行交流的過程。
1.規范性。圖像語言表意要明確,在教學中因為一時疏忽大意而出現表意不明,就可能使學生摸不著頭腦,不利于教學活動的展開。例如在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10頁圖1-9顯微鏡的結構中“遮光器”的結構從圖上看不出,此圖如果能夠展示出“遮光器”的結構就更能錦上添花了,表述的將更加全面。可以取鏡臂傾斜的圖片,一方面可以展示出“遮光器”,另一方面還可以表現鏡臂的靈活性。在第8頁圖8-7中,圖中的結構名稱標注都放在中間。如果把共有部分留在中間標注,而把植物體所特有的結構名稱放在左側分開標注,則可能更容易突出異同。第85頁圖12-9蝗蟲的氣門有10對,腹部位置的氣門做了標記注釋,胸部也有氣門卻未做標記,應該加上,這樣學生能夠更直觀地認識氣門的分布情況。第15頁圖22-13中異色瓢蟲斑紋的變異:正常與變異的個體應該明確標示。第112頁我國人口的增長中曲線畫到2010年,橫軸的年代只到2000,應該到2200,更符合畫圖規范。
2.邏輯性。文字語言與圖像語言交替運用時,要注意兩種語言的邏輯銜接,才能使兩者互為補充,使內容結構嚴謹、清晰流暢,使人一目了然,避免前后矛盾造成困擾。在七下第7頁圖8-2中人口腔上皮細胞(右)正方形圖中人口腔上皮細胞顯示的是藍色,而前面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用的是碘液,不應該是這種顏色,前面的文字語言與后面的圖像語言之間邏輯銜接不正確,應該做相應的修改。
3.科學性。教學信息呈現過程中要注意科學性問題,應保證展示的內容是科學的,而非過于藝術化的圖像。在七上第76頁圖1、2、3中酒精燈應該離試管的距離遠一些,大于50厘米,減少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在七下第8頁圖8-7中,植物細胞(左)圖中細胞核獨立而清晰,液泡縮在圖的中間,這主要是方便學習中的觀察,而實際情況可能不是這樣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向學生解釋清楚,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概念。在八下第62頁淋巴器官示意圖中脾的位置不對,應該在腹腔的左上方。
4.法律性。注意知識產權問題,在引用他人的圖片時應注明出處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原創的也要學會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在無形中對學生滲透了知識產權方面的教育。
5.簡潔性。在制作幻燈片等教學媒體時,使用的模板應簡潔明了,顏色控制在3種之內,字體也要相對統一,引用的圖片,自己制作的圖片要切合主題,使人一目了然,具有很好的直觀體驗。同時也減輕了學生的認知負荷,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到重要的知識與思維方面。
6.美觀性。在制作幻燈片、開發教具等教學媒體時,應該適當從審美角度考慮問題,制作的幻燈片、開發的教具比例協調,尺寸大小適宜,符合真實事物的客觀情況,色彩搭配協調,給人以美的享受。
1.揚長避短。把握圖像語言的兩面性,既要防止把教學變成圖像展覽,單一地滿足學生對圖像的興趣,導致對有趣的色彩、艷麗的圖像內容的渲染,取代細致嚴密的文字表達和思維訓練,又要充分發揮圖像語言在教學中的正面價值,這是學校教育應對圖像時代的關鍵所在。
2.構建圖像性思維。把握學生的特性,構建圖像性思維。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適當運用圖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要注意對學生文字閱讀能力的培養。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概念圖,在不把文字語言轉化成概念圖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逐漸構建起圖像性思維。在教學中采用畫簡筆畫,繪畫與寫作、口頭表達相結合來發展學生的圖像性思維。
3.運用“圖文結合”法。在教學中圖文并茂,圖文結合,才能使圖像變得易懂,文字變得有所依托,才能更好地拓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強調生物學學科“圖”的鮮明特點和重要意義,逐步培養學生“以文釋圖”“以圖釋文”和“以圖釋圖”的基本能力和方法。“以文釋圖”,即指將圖像及圖表中內容用文字表述出來,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方面;“以圖釋文”,是將文字轉化為圖像,以直觀的圖像來表述文字內容,這對學生深刻理解和把握知識是大有益處的;“以圖釋圖”,即是用另一張圖反映這一張圖,它對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大有幫助。只有學生從思想上重視“圖”的重要性,同時又能掌握圖文結合的基本方法,這樣“圖文結合法”在教學中才能順利地貫穿和滲透下去,最終達成教學目標。
圖像語言可以跨越聲音語言、文字語言溝通所無法跨越的障礙,是一種非常易于溝通的語言媒介。圖像語言擴展了人們的“圖像性思維”能力,但也在不知不覺中消磨了人們閱讀文字的耐心,使人們習慣于浮光掠影地接受信息。在圖像化時代,對于教師來說,就是在文字圖像化與圖像文字化間的不斷探索與發展的勇氣。
[1]吳麗芳.談新課程理念下學生圖像語言開發策略[J].中學生物學,2008.
[2]朱振球.要重視圖像語言的正確表述[J].視聽界,2001.
·編輯丁可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