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啟勤(四川省興文縣第二中學)
概念圖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黃啟勤
(四川省興文縣第二中學)
在高中化學課中,學生自身的認知和思維局限限制了他們解決化學的實際問題,他們不能夠很好地將理論與實際連在一起,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方法上進行新的設計。在這種背景下,概念圖的重要作用隨著新課改的提出而日漸顯現出來,化學教學中對比較抽象的概念、定義以及化學關系通過圖表的形式展示,能夠讓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更加具體??梢哉f,概念圖成為現在化學教學中的一種有效手段。
概念圖;高中化學;認知結構;教學質量
新課改提出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提高教學質量,重視知識的實用性。作為概念、理論和實用融為一體的高中化學,其特殊的知識結構要求教師打破傳統的教學常規,建立清晰、容易理解的知識結構,而概念圖正好適應了這種需求,成為許多教師化學教學的重要工具。
概念圖的功能主要體現在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兩個方面。
1.對教師教學的功能
(1)有利于教師的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教師教學的重要環節,它包括教師對所教知識脈絡的把控和建構,梳理知識網絡。概念圖能夠幫助教師宏觀把握知識結構,對重點和難點進行歸納整理,使教師對知識的理解不受制于教材的局限性。教師借助概念圖將新舊知識進行串聯,能夠讓學生對課本知識有清晰的認識,從而做好復習和接受新知識的準備,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就好比一盤棋,各章節的知識就如棋子,概念圖就是棋譜,指導教師如何排兵布陣。
(2)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
概念圖打破了知識條框式的羅列缺陷,讓學生雙眼不再疲勞地去尋找知識要點,重點和易犯錯誤點都能容易找到。教師也能夠通過直觀圖清晰認識到自己教學的思維過程,以及存在的沒有發覺的潛在不足并加以完善,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另外,對于某些學科知識的定義和類似點,語言不能清晰表達出來的區別通過概念圖能夠展現,減少學生的理解誤區,降低教學效果的影響。
(3)有利于教師的教學反饋
學生通過概念圖的構架,可以讓教師對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跟蹤和分析,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到底如何。同時,也能夠找出阻礙學生現階段進步的相關原因,并作出相應的教學調整,從而進行針對教學,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并使其系統化。
2.對學生學習的功能
(1)概念圖是課堂師生關系轉化的潤滑劑
學生對化學的學習顯得較被動,即使想主動學習,也不知道從何處入手。教師幫助學生進行概念圖的建構,有利于實現學生主動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是學生的引領者,以教師為指導,學生只要按照概念圖上面的知識體系主動學習,從而真正實現學習的主體。
(2)有利于學生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
學生學習化學除了較固定的公式之外,對于其他需要靠自身理解的東西,往往表現得比較盲目。學生通過概念圖可以直觀地對化學知識的脈絡進行掌控,對關鍵知識點能夠快速地形成記憶和消化,這也成為鍛煉學生學習化學方法的重要途徑,學生可以舉一反三,從大量的信息中找出關鍵點。
(3)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
教師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讓化學知識變得具有趣味性,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化學知識的前后內容要求學生具有發散和集中思維相結合的能力,學生難以駕馭這兩種思維,概念圖能夠幫助學生將新知識與舊知識直觀聯系起來,形成化學反應。在發散思維與集中思維的轉換中,逐漸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習慣,合作解決不了的困惑再去求助教師。這種方式不僅幫助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鞏固,也使其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化。
1.清楚概念圖的制作步驟,理順內部關系
概念圖的制作步驟不是固定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靈活運用,所有的方法必須以理順概念圖各要素之間的關系為基礎。概念圖是由若干概念、一般概念、狹義概念、具體概念和實例構成。概念由一般概念、實例和狹義概念相連接,實例與具體概念又是橫向聯系。在這種錯綜的復雜結構中,體現了四種水平組織,這些元素之間的關系都是由連線和詞聯系。而對于化學中各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系,教師需要通過定義、具體例子和直觀演示讓學生認清各概念之間的性質與區別,并選擇自己熟悉的知識范圍作為化學概念圖。
2.對比新舊知識,正確區別與理解易混淆的概念
化學知識中許多類似的相關概念和原理以上下位或者并列的關系存在知識的體系中,許多學生在學習了新知識而被之前的舊知識所迷惑,不能清晰辨別前后之間的區別與關系。教師應該利用概念圖對兩種知識進行對比,幫助學生加以理解和區分。比如,在學習物質構成的方式上采用對比概念圖的展示,首先弄清物質構成的要素:物質、原子、分子、陰陽離子。而四者的關系如下圖所示,按照箭頭所指的方向,兩者之間都是一種整體與部分的構成關系,原子、分子和陰陽離子都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存在形式,而原子又是分子和陰陽離子形成的方式。此類關系圖直接將化學中四個概念之間的關系明確展示出來,使學生快
不斷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音樂實踐分為課堂上的音樂實踐和課外活動中的音樂實踐,課堂上主要的表現形式是老師與學生之間進行互動,師生之間共同來創造表現音樂的美。例如老師在講授《感恩的心》時,感恩的心是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歌,老師在課堂上可以教會學生這首歌手語的表現形式,讓學生真正融入里面,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讓學生在音樂課上學到感恩。而課外活動的主要形式是喜歡聽音樂喜歡唱的學生去組建音樂興趣小組,那么如何能夠正常地運行這個音樂興趣小組,也就需要老師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滲透,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讓他們能夠真正加入這個集體。
音樂對于高中生來講算是一門奢侈的課程,因為高中生面對的各種升學考試壓力很大,所以教師很少有時間去關注學生的德育發展,而音樂課既是學生可以輕松一下陶冶情操的一門課程,也是老師可以把德育滲透進去的一門課程。老師把德育貫穿到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無論是一開始的音樂鑒賞,還是音樂知識的傳授,還是學生合唱時的訓練,抑或是分享音樂心得的時間,老師都可以把德育貫穿進去,在音樂鑒賞時讓學生聆聽并感受藝術的氣息,感悟歌詞中要表達的含義。在音樂知識的傳授中,老師將音樂創作的背景以及創作者的情感講述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創作的艱辛,從而明白要想成功,就一定要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與奮斗,在學生的合唱訓練時,老師充分鼓勵學生參與其中,告訴學生只有團結一致,增強團隊的向心力,才有可能將這首歌唱好,在分享音樂的心得時,將德育滲透進去就更重要了,因為分享心得的過程也就是學生表達這節課究竟學到了什么,這節課究竟帶來了什么樣的體會,對以后的發展有什么幫助的時刻,那么這個時候老師更要把德育的內容穿插進去,鼓勵學生勇于發言,敢于表達。
德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德育的根本任務是促進人的全面素質發展,在音樂的教學過程中,充分滲透德育對于培養學生的情操和人格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德國音樂作家亨德爾曾經這樣說“如果我的音樂只能使人感到愉快,那么我很遺憾,因為我的目的是使人高尚起來?!彼?,音樂對于培養學生的德育是很重要的,以音樂的力量來啟發學生的智力,呼喚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音樂的力量中去學習去成長,并能通過音樂的力量時時刻刻關注自己的行為,約束自己的行為,去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去感受道德的力量,那么這堂音樂課就一定是有效的,能夠為學生帶來正能量的。
劉竹琴.音樂教學中德育教育點滴談[J].希望月報,2004(14).
·編輯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