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飛燕(富陽區新登鎮中學)
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數學思維的培養
陳飛燕
(富陽區新登鎮中學)
數學是一門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學科。高度抽象,邏輯嚴密,廣泛應用是初中數學的學科特點。數學教育不僅要教授學生課本知識的學習,還要注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思維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精神活動。思維的含義就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認識活動的過程。數學思維的培養對于學生理解、解決數學問題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結合多年初中數學的執教經驗,談談初中數學教學中數學思維的培養。
初中數學;數學思維;思維培養
中學生的生理、心理都處于人生中最關鍵的階段。生理上身體的發育處于黃金時段,需要充足的營養和鍛煉。心理包括學生的智力、情商、性格、品質等。學生的思維模式也是心理成長的一部分,需要充足的營養和鍛煉。作為一名中學數學教師,對于學生的數學思維的培養負有重要的責任。《全日制初中數學教育大綱》中將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作為教學的重要內容,可見數學思維的培養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結合數學的學科特點和學生所處的生理心理發育階段特點,我們應該在教學過程中著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方法,進而提升學生的智力水平,最后做到嚴謹完整地解答數學問題,提升自己的考試分數,不再為數學頭疼。
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模式重在教師的講解,對于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是優先灌輸定理公式定律,然后通過大量的練習掌握它們,最后讓學生運用這些公式定理去解決數學問題。這樣的教學方式以“教”為主具有很多的弊端。(1)課堂氣氛不夠活躍,整個課堂時間只是老師在進行數學公式或定理的講解,學生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導致學生上課犯困,對數學學習沒有興趣。(2)限制了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學生對定理或公式的認知僅僅來源于老師課堂上的總結,而不是學生通過發散思維進行思考得出的。這樣的教學模式雖然可以讓學生快速掌握數學公式和定理,但學生的掌握程度只是停留在記憶層面,因此學生在做題過程中運用公式或定理容易出錯或答題不嚴謹不完整,導致最后考試成績不理想。(3)學生容易產生厭學態度。學生將公式和定律從記憶層面轉到運用層面需要大量的練習,并且在練習過程中容易出錯,導致學生自信心受挫,進而不愿意去學習數學。這樣的惡性循環導致了很多學生偏科、數學成為短板,限制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總結以上弊端,我們應該轉變教學模式,著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教師通過列舉一些有共性的數學現象,發散學生思維,鼓勵學生主動思考,透過現象去發現本質,得出適用的公式或定理。例如,在講解勾股定理時,課前讓學生準備幾個直角三角形紙片。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自己動手測量直角三角形邊長,然后讓學生思考直角三角形的三條邊的邊長有什么數量關系。通過學生的思考和老師的引導,最后學生得出了直角三角形三條邊長的平方關系。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勾股定理,課后作業要求同桌之間交換三角形紙片進行定理驗證。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寓教于樂,學生對自己發現的數學奧妙興奮不已。最后的階段性考試也驗證了學生對勾股定理相關知識點的掌握也是良好的。因此,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應該首先從教學模式著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思考,鍛煉自己的數學思維能力。
數學思維的培養不僅需要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還應該在此基礎上進行相應的訓練。一種思維的培養需要經過一定的配套訓練,在訓練的過程中,使學生習慣用數學思維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最后解決問題。數學思維要求具有邏輯性、嚴謹性、數量關系的敏感性等。初中生正是思維系統逐步養成,形成一種內在性格的階段。因此,數學思維的養成有助于培養學生嚴謹的有邏輯的處世生活態度。美國著名作家羅曼·V·皮爾曾說過“態度決定一切”。數學思維的培養至關重要。因此,在教學過程應該采取相應的能夠訓練數學思維的教學方法。(1)增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直觀性。數學包括幾何學,部分學生對幾何學的學習感覺很吃力,原因在于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不足,缺乏相應的數學思維能力。因此,在講解相關的幾何知識時,我就要求學生動手制作數學模型,模型主要是將紙片通過膠水進行粘貼,在模型制作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直觀地看到立體幾何圖形從不同角度觀看的效果圖,還可以了解到整個立體圖形是由哪些二維圖形進行粘貼的。在整個動手過程中學生的數學空間幾何思維就逐漸建立了起來。(2)一題多解,多個角度考慮問題,培養學生嚴謹的數學邏輯思維。例如,在講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相關題型時,鼓勵學生從函數圖像、數學運算兩個方面去理解、分析一個問題。數學運算邏輯嚴密,函數圖像直觀易懂兩者相互結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也能將相關的知識點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幫助學生全面地掌握數學知識點。這樣做無形中也培養了學生運算與圖像進行相互轉化的數學思維模式。學生通過轉化思維將運算比較繁瑣的數學題目轉化到通過圖像進行解題的思路上去,“避重就輕”在考試中可以減少運算量,
山過草地的場景,學生感觸很深,通過視頻資料的觀看,我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辯論“挫折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學生在探討中明白了挫折對人的雙重作用,幫助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正確面對挫折和失敗。
以上說明,只要我們能認真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法,就不難創設恰當的情境,并引導著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初中思想政治課也可以與實踐相結合,每一章節后面都有實踐的內容,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實踐中樹立良好的品德。特別是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今天,踐行這種正確價值觀的重要途徑就是發揮社會實踐的作用,讓學生在實踐中自己體會教材的內容和倡導的美好品質,這才能引導初中學生把正確價值觀所倡導的品德,轉化為自己的行動來證明。首先我們可以創設情境,讓學生參與角色表演,模擬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沖突和矛盾,讓學生在參與中領會到正確的價值觀。例如,筆者在講到《文明交往》一課時,讓學生準備表演一個小品,通過小品的表演使學生感受到交往雙方都是平等的,要相互尊重,舉止要文明。通過活動的開展來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其次,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用行動來培養優秀的價值觀。如在3月12日組織學生進行植樹活動,到五保戶家庭孝敬老人,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發揚奉獻社會、關愛社會的精神。
總之,在初中政治課的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利用本學科特有的德育功能,結合學生的實際以及教學內容,創設各種教學情境,發揮該課程對價值觀引導和塑造良好意志品質的作用,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1]佟興波.加強情感教學優化政治課堂[J].今日科苑,2010(4).
[2]李忠強.中學思想政治課與情感教育[D].東北師范大學,2010.
·編輯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