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山東省滕州市第一中學)
關于“兩先兩后”教學模式的幾點思考
王斌
(山東省滕州市第一中學)
“兩先兩后一小結”是滕州一中多年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并一直堅持實施。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它在改進教師課堂教學模式、強化學生自主學習等方面的優點更加突出。
“兩先兩后一小結”,包括教師“先學后教,先練后講,單元知識及時小結”的教學模式和學生“先預習后聽課,先復習后做作業,每單元及時進行小結”的學習方法兩個方面的內容。這里,先對教師“先學后教,先練后講”的課堂教學模式談幾點想法,以供商榷。
“先學后教,先練后講”的課堂教學模式,要求教師上課伊始就向學生出示(說明)學習目標。這種學習目標,應當是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應該達到也能夠達到的目標。它應該簡單明了,使人一目了然,如“知道諸子百家,認識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重要意義;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這種學習目標,應該是明確、具體、可以檢測的,而不應是含糊、不清晰的,如“培養某某思想,提高某某能力”等。這種學習目標,應當以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為依據,循序漸進,階段式提高,而不應當人為拔高、“一步到位”——在高一、高二新授課階段就要求達到高考標準,這會增加學生的學習難度。
“先學后教”的學,是指學生的課堂自學。這里的自學,不同于通常意義的學習,是把傳統的“問題教學”重心放在了學生上面。這里的自學,是在教師控制、督促下進行的。教師的工作是“讓學生靜下心來、埋下頭來鉆進書本去理解知識”。在學生自學期間,教師要全程巡視,不離開教室、不板書后續學習內容,要鼓勵認真的學生,督促走神的學生。
為了檢測學生的自學效果,教師要用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完成檢測題目(指定部分成績中等偏下的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在座位上獨自完成)。檢測的題目,可以是課本的課后練習,也可以是教師編選的、有明確指向性的題目。這里的知識應用還僅僅是初步的、簡單的,不能太難,量不宜過多。
“先學后教,先練后講”的“教”和“講”,可以是學生之間的互相幫助,也可以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這里“教”和“講”的前提,是對學生自學情況進行的檢測。具體形式是:先更正后討論。要盡可能讓學生自己更正板演中的錯誤,以期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習慣。通過對學生板演情況的更正,使全體學生正確地理解概念、掌握方法。更正之后的討論,主要是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教師只是一名主持人而已,只是在學生間的交流無法繼續進行或走向歧途時,由教師進行點撥、提示、糾偏,以使學生間的交流討論得以進行下去。
在“教”和“講”的過程中,學生的討論要和教師的“教”和“講”相結合,教師要及時對學生的討論進行總結、概括,得出規律性的結論和一般性的方法。
“先學后教,先練后講”課堂模式中,學生自學后的檢測和對其進行更正、討論后的練習是非常重要的兩個環節。通過對自學效果的檢測、更正,學生正確理解、掌握所學知識,隨后是對知識的運用訓練,只有通過這種訓練,才能使學生所學的知識“活起來”。這種訓練,必須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緊張地練習,練習的題目可以是課后的習題,也可以是教師編選的課外題,但切忌偏、難、怪題。要注意題目的基礎性、層次性,可以分必做題和選做題。
對學生則要求“先預習后聽課,先復習后做作業,每單元及時進行小結”。簡單地說就是四個環節(預習、上課、整理、作業)和一個步驟(復習總結)。鑒于篇幅,著重談談對先預習后聽課的理解。
1.關于預習
首先要求學生預習時注意看教材(導學案)每章開頭的引言,有意識地培養語言的概括和提煉能力。二要預習教材的文獻資料,培養史料閱讀和材料處理能力。而教材原始材料,無疑為培養學生的材料閱讀能力和材料處理的應變能力提供了極好的素材。三要預習材料圖表,培養自己口頭語言的組織和表達能力。學生在預習時應該學會看圖學史、看圖說話、看圖復述正文部分相關的史實。
2.關于聽課
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環節,上課也是學生學好功課、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的決定性環節。聽課要緊緊抓住老師的思路,注意老師敘述問題的邏輯性,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同時也要認真思考老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認真記錄老師的問題分析過程,大膽舉手發表自己的看法,積極參加課堂討論。要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邊聽邊記,當聽與記發生矛盾時。要以聽為主。記筆記要有重點,要把老師板書的知識提綱、補充的課外知識、典型題目的解題步驟和課堂上沒有聽懂的問題記下來,供課后復習時參考。
總之,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勤奮的學習態度、科學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不僅學會,而且會學,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韋文龍.“兩先兩后”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嘗試[J].廣西教育b:中教版,2016(2).
·編輯武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