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桂琴(廈門市金雞亭中學)
言為心聲行隨心動心境物化文質彬彬
——教師積極心理與積極語言運用摭談
蔡桂琴
(廈門市金雞亭中學)
積極心理產生積極語言。積極語言是積極心理的“物化”(外化),積極語言既是語言藝術,更是教育藝術。在教育教學中,恰當運用積極的書面語言、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能夠使學生保持積極情緒,專注投入學習,也使師生關系融洽和諧。
積極語言;重要性;運用方法
陳虹老師在《教師積極語言在課堂中的運用》一文中指出,“積極語言既是語言藝術,也是教育藝術”。那么,積極語言的重要性,到底表現在哪里呢?
《弟子歸》有言: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意思是說:你說別人的好,本身就是一種好的品行。人家知道你在說他好,就會盡心盡力做得更好,或勉勵自己向更好的方面發展。這幾句話,其實道出了積極語言的無盡妙處。如果我們能以欣賞的眼光看別人,給別人以積極的鼓勵,不僅顯示了自己愛才、惜才和不妒才的胸懷修養,更為重要的是,我們的積極性語言,能使對方盡力做好自己,并努力往更好的方面發展。這實在有雙贏的效應。
躬身自省,我們教師是否常這樣自問:今天,我積極了嗎?我是不是“少說”“不說”“禁說”如“你太糟糕了!”“你很笨!”此類有負面暗示的話?是不是“總說”“多說”如“我相信你行!”“不錯,再加油!”“你很棒!”這類的話呢?
陳虹老師在書中提到了語言性質問題。我想起了一個詞,那就是“文質彬彬”。何謂“文質彬彬?”文:文采;質:實質;彬彬:形容配合適當。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樸實,后形容人文雅有禮貌。語出《論語·雍也》中:“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幾千年前的孔子,就注意到語言中形式與內容的兼重。反觀我們為人師者,肩負的是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可以肯定地說,我們語言中的“質”大都是正確的。但是,其表達形式也就是“文”就不一定是正確的了。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明明說的是正確的話,卻不能被學生接受的原因。有時,因為不講究講話的方式和方法,即語言藝術,常常會導致我們原本預期的效果沒達到,而且,有時還會產生南轅北轍的結果。最后是兩敗俱傷。因此,我們教師語言一定要“文質彬彬”,要設法通過自己積極的語言,給予學生積極的心理暗示,讓學生學會關注生活中美好的東西,幫助他們增強令他們生活更好的力量。當然,我們老師積極性語言的使用,也有助于建構積極的師生關系,以溫馨和諧的師生關系代替劍拔弩張的師生關系,這也能給我們老師自己帶來愉快的體驗和愉快的情緒,從而增強我們的職業幸福感。因此,“積極語言HAPPY模式”值得我們學習。我們教師要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努力培養積極的語言習慣,具備積極的思維、積極情感、積極品質、積極性格和積極人格。
“物化”原本是中國古典文藝學、美學關于審美創造的獨特范疇,審美移情是它的表現特征。我這里活用“心境物化”這個詞,本意是為形象說明我們教師如果具備了積極的心理,即積極的心境,那該如何把我們的積極心理轉化為積極的教學語言,并運用到我們的教育教學中。這個“物化”的過程,就是講究語言藝術的過程,也是積極語言的運用過程。言為心聲,行隨心動。為了更好地闡述這個問題。我把積極的語言分為積極的口頭語言、書面語言和肢體語言。下面,我具體談談在教育教學中如何運用積極語言。
1.積極的書面語言運用。積極的書面語言運用,通常更多地用于我們在批改學生作業時給予的積極性評價。別小看那寥寥數字的批語。我們都是當學生過來的,大學時導師在我們畢業論文上的幾句評價,我們都會讀了又讀,揣摩了半天。同樣,相比于冷冰的數字或等級,積極的書面批語所帶來的效果要好得多。我記得班上一位學生有次作文寫得太好了(那是初一時,我還不大了解學生的作文情況),被我誤判為抄襲。這位學生在第二次作文時,就給我寫了一封聲明信,為自己鳴冤。我看了之后,馬上在他的作文本上也給他寫了一封長長的回信,除了道歉,更多的是表達自己對他文采的驚喜和賞識,還寫了一些激勵性的話語。這位學生看后很受感動,從此愛寫作文,也多能寫出好作文。我想,他是從老師的回信中,讀出了老師對他的尊重,對他的關心和對他的欣賞,從而激發了他身上固有的積極心理因子和寫作潛能。因此,我倒是主張,哪怕只是一個簡單的“好”“棒”這類積極的書面語言,也能給學生傳遞積極的心理暗示,使學生有積極的情緒體驗,最終讓學生自己能發現身上的優點,從而強化它。如果教師的積極語言和激勵性評價能夠成為學生寫作的動機之一,也不失為一種良策。
2.積極的肢體語言運用。肢體語言又稱身體語言,是指經由身體的各種動作,從而代替語言藉以達到表情達
好習慣。很多學生遇到難題就放棄,往往缺乏有效的問題解決方法的指導。基本的說題程序第二步是對條件做一個初步分析與整合,能進一步得到什么。第三步是從問題出發,解決它的突破口在哪。第四步是解決問題還需要什么?如何利用條件構建?通過這三步的操作,能充分調動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給獨立思考帶來更多的自信,不斷挖掘學生的潛力。
在波利亞的《怎樣解題》一書中有這樣一段描述,我們可以將要解的題目看成已知數據和未知量之間一個寬闊的空間,看成一條鴻溝,要跨越它我們必須建一座橋。我們可以隨便從哪一邊開始構建我們的橋梁,可以從未知量開始,也可以從已知數據開始。
當然,良好思維習慣的養成離不開教師的幫助。教師的幫助和學生獨立的思考應該把握好一個度。教師的幫助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要順其自然、不露痕跡地幫助學生,給學生盡可能多的獨立工作的經驗。學生的說題活動,旨在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培養學生優秀的思維品質。
小組合作是重要的課堂學習活動,希望通過合作交流獲得知識。學習金字塔的理論表明,學習效果在50%以上的,都采用團隊學習、主動學習或參與式學習方式。
學生說題活動屬于小組合作學習的一種,更可以為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起到錦上添花的促進作用。說題活動充分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學生有了表達愿望和一定的表達能力,使小組合作學習能更有效地開展。很多時候小組合作學習效率低,討論容易變成閑聊或者只是好學生展示成果的時間,這違背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原則和目的。說題活動的開展首先是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其次是小組內的說題交流,最后是全班的說題展示。在小組內的說題展示,可以進一步完善說題過程,使學生產生思維的碰撞,獲得更精彩的解題方案。只有這樣,才能給學生充分的合作交流和自我展示,大大地提高合作的有效性。
數學的邏輯性、系統性非常鮮明,數學問題解決的思想方法是萬能鑰匙。學生說題活動第五步是總結歸納本題涉及的知識點及思想方法。第六步是本題難點和易錯點如何攻克。這樣的操作,有助于學生進行及時總結,將零散的知識點連成線,再把線連成面,形成系統的知識網絡,在頭腦中形成知識結構,今后應用起來就方便了。同時通過對難點和易錯點的反思,能使學生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克服艱難險阻,站在勝利的制高點。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教育是什么?簡單地說,就是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習慣的形成是一個不斷反復練習的過程,需要信心和毅力,需要教師的監督和引導。學好數學更需要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包括很多方面,好的數學思維品質的養成是關鍵,初中數學課堂學生說題活動對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有積極的作用。
[1]王悅.培養初中生的數學學習習慣的教學實踐[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五[C],2009.
[2]林有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習慣培養的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7.
[3]龍安瓊.淺談初中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J].吉林教育,2010(2).
·編輯杜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