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嬋(福建泉州第六中學)
淺談地方歷史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利用
黃玉嬋
(福建泉州第六中學)
地方歷史是課本課程的必要補充。有效地開發利用地方歷史課程資源,融地方歷史于歷史教學中,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學習能力,并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可以提高歷史學科的教學實效。
地方歷史;教學資源;開發利用;有效
有人說:在福建,泉州最有文化!生于泉州,何其幸也!作為一個泉州的歷史教師是三生有幸了!泉州是馳名中外的歷史文化名城,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世界宗教博物館”“海濱鄒魯”“東亞文化之都”等美稱。泉州的歷史遺跡資源和口碑資源十分豐富,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約400處,這為我們歷史教學創造了優越的條件。在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開發利用?
(一)關注課程資源,不斷提高教師素養
教師是課程資源的利用者,本身就是課程資源。要有效地利用地方歷史資源,對教師的素養要求很高,教師首先要有扎實的學科知識、教育理論、教學方法,能博古通今、通曉中外、對地方歷史資源要了然于胸。
(二)充分開發利用的歷史資源
1.有效利用教材。如教科書、教參、《泉州歷史》的鄉土教材,校本教材《泉州歷史人物》。
2.重視利用博物館。如泉州博物館、海交博物館、閩臺緣博物館等,因為博物館展示的實物資料、圖片、史料無疑是最直觀的歷史知識。
3.參觀、考察地方歷史遺跡資源,探究其真實歷史。泉州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約400處,由于數量眾多,反而讓一些同學忽視了其價值,也沒有真正了解其歷史價值,可以說是“熟視無睹”。教師要引導學生從遺跡遺址中發掘有效的歷史資源。如有的學生在參觀完“海絲”起點九日山,說:“一座小山,沒什么好玩的,就是有一些石頭、石刻。”這就是學生沒有掌握獲取歷史信息、歷史知識的方法。所以要培養學生對歷史的觀察力、閱讀能力。如引導學生觀察遺跡時關注有關文字介紹、碑文等,從中提取有效的歷史信息。
4.關注社會,向身邊的人和物要歷史資源。如家里的老照片、老人對過去的回憶、民間故事、族譜、家廟、民俗、當地報刊。如最近《泉州晚報》就有關閩南文化節做了幾期有關的閩南文化???。也就是說只要有歷史學的眼光,善于發現,身邊就有很多的地方歷史資源。如在“貴姓何來”一課探究活動中,就發現了很多族譜里含有豐富的歷史內容,如“北人南遷”“胡漢交融”等相關歷史。
5.善于運用新技術獲取歷史資源。如網絡信息技術,內容全面豐富、圖文并茂、生動具體,能用好它,快捷且高效,是重要的歷史資源。
(三)精選、善用地方歷史資源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沒有時間專門來講地方史,而要融地方史教學于課程教學中。教師對資源選擇就顯得非常重要。對民間的傳說、故事等口碑資源,學生熟悉又有興趣,教師要引導學生認清真實的歷史,不能以訛傳訛,而應從故事中發現歷史、挖掘歷史。如,講到戚繼光抗擊倭寇時,就可以引用泉州歷史名人俞大猷,和他并肩作戰,講鄭成功收復臺灣時,講其原是明末抗清的。讓學生了解真實的歷史,補充教材的不足,才能使學生理解后來康熙為何派施瑯統一臺灣。可結合泉州北峰的鄭成功焚青衣處遺址、講故事“反清復明”了解其招攬有識之士,共舉大業的故事。而如傳說:鄭成功有三只眼,能知過去和未來。這種說法顯然是不科學的。如有學生會講這種故事,教師必須加以解析,說明傳說和史實的區別。總之,教師要善于搜集、積累地方史的資料,發掘地方史與課程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有效地融入課堂教學中。
(四)用地方歷史資源進行探究性學習
新課程指出:教學從重傳授向重發展轉變;由重“教”向重“學”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如,在講泉州港的興盛和中外交往時,開展“泉州港的興衰”的研究性學習,讓學生收集有關歷史資料等來了解泉州港的興衰,探尋其原因。讓學生通過感知—概括—應用的思維過程去發現歷史,掌握規律。再如,講到宗教有關問題時,可讓學生去參觀開元寺、清凈寺、草庵、關岳廟、基督教堂,感受泉州宗教文化的豐富多彩,多元文化兼容并存的獨特勝景,體會泉州之“世界宗教博物館”!在課堂上研究討論:你身邊有哪些歷史遺跡,各屬什么宗教?為何泉州會有這么多種宗教還能并存下來?還可以組織歷史興趣小組,開展歷史活動,進行專題研究。
1.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提高其學習的興趣。開發和利用當地地方歷史資源,貼近學生,貼近生活,極大地豐富了歷史課的內容和材料,極大地激發了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
2.提高教學實效和培養學生能力并重。地方歷史資源的利用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探究性教學,能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拓寬知識層面,既補充、增長學生歷史知識,又培養、發展其能力,使學生分析、綜合、概括、比較等思維得到訓練,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培養。教學實踐也證明利用地方歷史課程資源教學確確實實提高了課堂教學實效,
3.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家鄉情結,促使學生在講到與本地歷史密切相關的話題時,群情激昂。如,講到民族英雄鄭成功、俞大猷這些本土人物時,學生無不心生自豪,產生愛鄉愛國的情感。本地英雄人物高尚的思想品質,其示范、榜樣的作用更大、更深入人心。
宋旭飛.開發利用地方歷史課程資源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1):56.
·編輯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