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麗華
?
農村留守學生語文學習策略分析
◎肖麗華
語文學科是整個基礎教育階段最為重要的學科之一,不僅給學生傳遞了基礎語文知識,而且還在人文性、品格構建、思想道德樹立等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是其他學科所無法取代的。對于農村留守學生而言,由于其家庭教育環境的缺失而不得不借助于學校教育來彌補,而語文學科學習則是較為有效的方式之一。
對本地區主要中心學校的留守學生進行調查問卷分析,其結果顯示多數農村留守學生在語文學科的學業成績方面表現的并不優秀,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語文學習問題,比如不良的學習習慣、學習情緒、學習方法等。從更為細致的方面來看,農村留守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積極性與主觀性普遍較低;課堂情感變化來看,其情感變化較為復雜,而且情感變化的幅度和頻率較大;農村留守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抗干擾能力表現的比較差;此外,農村留守學生在語文學習計劃、備考規劃等方面,缺乏有效的自主規劃能力,其在這方面表現出來的依賴性過重,而且往往伴隨著緊張、焦慮等心理。
(一)學習特點分析
從調查結果來看,當前留守學生語文學習呈現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一是對語文學科學習的目的缺乏正確認識,應試性目的心理明顯。二是在語文學科學習中,無論是課堂學習還是課余學習,其主動性、積極性與持久性都比較缺乏,這與在家庭中缺乏教育監督有直接的關聯。三是部分留守學生表現出以假性學習尋求安全感,即以假裝學習的行為來表達渴望被關注與被表揚的心理。四是心理“滑坡”導致語文學習習得性無助感的產生,這很大程度上與家庭教育環境缺失而造成的心理情感缺失有直接的關系。五是語文學習習慣缺乏針對性的指導,這在語文學科的聽、說、讀、寫等幾個方面表現的尤為突出。
(二)影響因素
留守學生的語文學習問題是一個涉及范圍較廣且復雜的問題,導致目前這種問題出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當前農村學校的語文教師在教學理念方面較為滯后,教學理論缺乏時代性與延續性,傳統“平均主義”思想仍占據主導地位,在教學中忽視了留守學生在學習中的個性差異。其次,當前基礎教育階段的語文教材具有較大的統一性,語文教材內容不具備針對性,教學設計基本脫離農村背景,尤其是留守學生這個特殊群體,沒有進行針對性的設計,這使得綜合性語文實踐活動的實際效果和作用大打折扣。
(一)學校常規管理與語文教學的有機結合
對于留守學生而言,學校除了起到正常的學校教育功能之外,還部分代替了家庭教育的功能,這使得留守學生對學校教育的依賴性較高。因此從這一層面來看,學校常規管理應該與語文學科教學進行有機結合,通過語文教學來提升留守學生受教育水平。一是通過實踐教學的方式,結合語文學科特征,在學校日常管理活動中創建針對留守學生的實踐教學活動。比如深入挖掘留守學生群體自身的優勢和突出特點,并借助這些優勢開展語文教學活動,進而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引導他們感受到“班級家庭”的溫暖。二是注重留守學生的發展機會,在學校日常管理以及語文日常教學中多給留守學生表現的機會,積極鼓勵他們改變“旁觀者”的角色,使他們感受到與其他學生同等的重要性。
(二)借助語文學科特點為留守學生創建精神家園
語文學科具有較強的人文性,在日常的語文教學設計中可結合語文學科人文性特點創設針對留守學生的教學情境,使其在情感上得到真正的依托,進而改變對語文學科的偏見,從而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語文學科的特征對于創建留守學生精神家園具有積極的作用,因此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可通過適當的語文教學內容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關系,要表現出對留守學生的尊重與欣賞。此外,要在日常語文教學中,通過潛移默化的形式消除學生語文習得無助感,比如在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善于發現留守學生的閃光點,并及時作出評價和表揚,使學生能夠真正感受到語文教師對自己的關心和尊重。同時,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需針對留守學生語文習得無助感尋找主因,并通過語文教學設計積極“歸因訓練”,進而調動這部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三)基于農村背景打造鄉土特色語文課堂
農村留守學生主要的生活和學習場所一是學校,另一個就是家庭,因此可以基于留守學生的農村背景而科學的打造具有鄉土特色的語文課堂。如此一來,一方面能夠使語文課堂教學別開生面,進而大大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能夠使留守學生在最為熟悉的學習環境中獲得情感認同和學習上的熱情。語文教師應結合語文教學資源進行深入挖掘,尤其在課外閱讀方面挖掘書源,選擇適合留守學生閱讀的課外讀物,通過多種方式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和欲望,并通過科學的方法指導,使學生從閱讀中建立自信心,獲得正確的情感。在寫作教學方面,教師對作文的命題要體現出差異性,要考慮到不同學生的生活和學習背景,盡量不要選取與學生實際生活完全不相關的命題,這樣會導致學生無法發揮真實水平。在針對留守學生的作文教學中,要植根鄉村沃土,開展有效的作文教學。此外,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中,要針對農村留守學生,借助農村資源和留守學生的生活實踐經歷開展鄉土特色語文活動。
(四)立足文本的情感關懷
借助語文學科的人文性,開展呈現式教學,打造幸福語文課堂。教師可將語文教學內容原生態呈現,引導學生主動接近語文,消除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隱性權威,讓學生由“旁觀者”變為積極的“參與者”。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滿足自己所需,避免強迫接受,調高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可操作性。此外需要教師以情施教,注重關注留守學生的獨立人格,可采取“巧妙運用認知匹配策略”、“注重情感對接”等教學策略和理念。
參考文獻:
[1]蘇明英.淺析留守學生語文互助合作學習[J].家教世界.2013. (8).
[2]李鳳春.“三步走”提高農村留守兒童語文學習效果[J].基礎教育論壇.2015.(6).
[3]陸海艦.農村初中留守學生的語文個性培養[J].語文天地.2015. (4).
(肖麗華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沙井鎮中心學校7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