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貴靈
(廣東省河源市嘯仙中學)
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獲得成功體驗
羅貴靈
(廣東省河源市嘯仙中學)
在數學教學中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足夠的信心,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是新課標的主旨所在。通過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因人而異地設置適當的目標,使學生體驗到學習帶來的成就感,能大大提高教學效果。
樹立信心;確定目標;體驗成功
新課標提出:“讓學生獲得成功體驗,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使學生具有學習數學的能力,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這就要讓學生在“學數學,用數學”時能進行知識“再創造”,在創造性的學習過程中滿足學生成功的體驗。因此,我們應充分利用學生的成功愿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使每個學生在不斷獲得成功的過程中,產生更大成功的愿望,促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進步,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那么,如何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呢?
學生獲得成功總是和信心聯系在一起的。信心越強的學生越愛學習,成績也越來越好,從一次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成功又能使他們保持積極向上的進取心,學生成功的機會越多,信心就越大,這就證明了信心是成功的基礎,成功又是信心的力量之源,兩者互相作用可以產生巨大的力量,促進人不斷進取,充分挖掘自身的潛能。一個人的潛能是巨大的,偉大的人物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不斷開發自己大腦的潛能。有的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并不是他們沒有潛能而是不相信自己有潛能,在經歷了一兩次失敗和挫折后對自己失去了信心。因此,無形中形成了“自己腦子笨”這種觀念,久而久之,形成了習慣,一遇到什么問題,無論難易先下定論自己不行,對自己失去信心,結果自己大腦中的潛能被埋沒了。我在上課的時候盡量多讓學生到黑板上做題,給他們表現自己的機會,對他們在學習中的點滴進步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使他們逐步樹立學習信心,學生都希望能經常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表揚,這會使他們信心增強,不斷努力,所以,教師要積極尋找學生的“閃光點”,不失時機地給予表揚鼓勵,并不斷給學生暗示:“你能行,相信你能取得成功,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信任和希望,并不斷獲得成功。”
數學教學應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設計教學活動,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收獲,都能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因此,在教學時要向學生提供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讓他們有機會經歷克服困難的活動,并使他們在從事這些活動過程中或是解決了相關問題,或是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有效思路,或是得到了對問題的進一步理解等獲得某方面成功的體驗。在學習新知識與設計應用所學知識問題情境時,應盡可能提供一種“階梯式”的問題,使每個學生都有面臨挑戰的機會,在挑戰過程中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例如,在講《相似三角形》這一節時,我先讓學生猜想兩個三角形相似時的情況,然后分小組進行折紙試驗,最后讓學生闡述其中的道理。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各抒己見,積極參與活動,各種程度的學生都有感悟。這時學生只要說得有道理就鼓勵,并抓住時機給予表揚,使學生真正成為推動課堂的主線,在學習中不斷體驗成功。
適當把握問題的高低程度,因人而異,設計“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問題,對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要及時幫助他克服所面臨的困難,適當鼓勵和指導他們設法解決問題來獲得成功的體驗,對一些學習好的學生要有意識地設計一些障礙,讓他們敢于面對困難,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即使沒有完全解決問題,只要獲得有效的解題思路,或對問題的進一步理解,都是一種成功的體驗。
“合作與探究”是求知中必不可少的,在小組討論、交流、合作、探究過程中可以取長補短,認識自己的差距,在求知的過程中不斷感受自己成功的喜悅,而更重要的體驗是讓學生充分參與到知識生成的過程中去,體驗知識發生發展變化的過程,進行知識“再創造”,在創造的學習過程中滿足學生成功體驗的需要,學生能獨立解答的問題應交由學生獨立解答,不能獨立解答的交由學習小組合作解決,能動手操作的要讓學生動手操作,以學生為中心就是要讓學生充分去感受、體驗,讓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質疑,在探究過程中獲得知識,獲得成功的體驗。如,教學數學實踐活動《旗桿的測量》,在課前布置學生帶模擬實物,上課時讓每個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實物,學生分小組實驗。我沒有給學生具體方法,完全由他們實踐得到答案,在實驗中每個學生積極參與,氣氛活躍。通過實踐,小組合作、交流得到測量的方法有很多,要聯系相似、解直角三角形、物理光學知識等,學生不但掌握了測量的方法,還提高了應用知識的能力,測量讓學生體會到學習中合作、探究的樂趣,更讓我們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問題,學習的目的就是解決實際問題。
從學生的心理來說,他們都是希望能很快掌握所學知識,并且迅速達到要求,而許多學生卻不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適合自己的切實可行的奮斗目標,致使有的目標過高,脫離實際,往往難以實現,喪失信心。有的目標過低,容易安于現狀,不求進取。因此,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幫助其確立適當的奮斗目標,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始終以飽滿的學習情緒,在不斷實現目標中獲得成功體驗。
總之,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在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地多給學生提供成功機會,使學生從自己的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產生滿足感,增強自信心,并將此轉化為新的學習動機,形成良性循環,學生只有不斷體驗成功,才能不斷激發學習興趣,才能挖掘潛力,才能實現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學生自己教育自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才是真正的教學,只有不斷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才能最后引導學生逐步走向成功。
[1]林婷.反思及其教學功效[J].數學教學通訊,2005(11).
[2]傅道春.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孔慧英,梅智超.現代數學思想概論[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