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虹
(吉林省長嶺縣太平山鎮中學)
淺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
劉天虹
(吉林省長嶺縣太平山鎮中學)
何為寫作?顧名思義,寫作就是運用語言文字傾訴感情,表達自我,對生活、對世界的碰觸、認知及對話,它自始至終都將成為學生的自發自覺的行為。初中作文教學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從根本上能全面反映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作為一位出色的語文教師,提高作文教學已成為當務之急。本人根據自身多年從教實際談幾點體會與做法。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廣博的知識和精湛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可或缺。如若教師在語文課堂上能旁征博引、妙語連珠,讓自己的學生如沐春風,體會到一種美的享受,這樣的語文課學生不感興趣,誰會相信?當激起學生的興趣之時,教師若能親自動筆寫文章,教師的魅力瞬間定會升級,學生不想喜歡你,不想崇拜你都難啊。永遠記住:“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生喜歡上語文課,也就喜歡上了作文,這就水到渠成了。
我認為,中學生要寫作文,首要之事便是積累素材,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這就需要學生學會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感悟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源源不斷地提取素材。
作文要言之有物,要有新鮮的時代氣息、生活氣息。所以寫文章應和生活相聯系,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到生活中,做生活的主人。生活是海洋,并不缺少素材,缺少的是發現的眼睛。教會學生善于觀察生活,力求寫實。所謂觀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遠觀近察,事事留心皆學問,讓學生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何樂而不為呢?
寫作之前,帶領學生去觀察生活中的事物,了解事物,感受生活,讓學生的心融入生活中,讓他們的心隨著新鮮的事物活起來。這樣學生就由衷地產生一種想寫的欲望,也就能從生活中提煉素材,寫的內容也不會稚拙而空空如也了。
實施“個性化”教育是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必然趨勢。作為新時期的語文教師,要鉆研教育心理學,要注重和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這就是差點教育。不能以同樣的標準來衡量學生,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其潛能,依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做靈活的要求,不能強求。個性是文章的靈魂,想象是文章的翅膀,展示個性、鼓勵想象是學生作文的動力,讓學生在自己的空間拓寬思路。我在一本書中讀到高爾基有言:“想象是創造形象的文學技巧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教師就應當充分發揮習作中蘊含的想象因素,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在鼓勵想象中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使學生樂于動筆。如,一個學生構思了一篇關于“環保”的話題作文。借用豬悟能的形象,好吃懶做,貪心好色,取經回來,開建材廠,為了盈利亂伐樹木,破壞生態環境,終釀苦果,最后方能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已悔之晚矣啦!文章富有創新性,構思巧妙,立意新穎獨到。這就是我們做教師所希望學生達到的目標。
要想學生寫出佳作,就必須提倡多閱讀,積累寫作素材。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得多了,知識才厚實,才能博古通今,寫起文章來才能左右逢源,得心應手。閱讀是寫作的先導。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閱讀貴在吸進去,作文重在吐出來。閱讀是寫作的基礎,無論是遣詞造句,還是布局謀篇,不論是觀察事物,還是分析事物都要依賴閱讀。作為語文教師,應多指導學生閱讀課外讀物拓展其知識面,培養其閱讀習慣,讓古今名著、小說、傳記之類的書籍走進學生生活,讓學生熱愛讀書,善于思考,樂于寫作。
總之,“繩鋸木斷,非一日之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提高初中生的寫作水平,作為語文教師,就要跟上改革的步伐,隨時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只有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才能揚長避短,與時俱進,讓作文教學煥發出新的活力與光彩。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