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麗
(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盤古山鎮中心小學 江西贛州 342311)
淺談生成性動態課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肖 麗
(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盤古山鎮中心小學 江西贛州 342311)
生成性是當今課堂教學的一大亮點,主要體現出課堂教學的復雜性、多變性、開放性以及豐富性,將教師與學生的潛能與創造性有效激發出來,使原本枯燥無味的課堂煥發鮮活的生命力。與此同時,生成性也是課堂教學的重點與難點,雖然開放性使課堂更加豐富、活躍,卻也使課堂更加“無序”,對每一位教師而言,是新的機遇,也是十分嚴峻的挑戰。
生成性 動態課堂 小學語文教學
生成性教學是一種動態化的教學方式,小學語文課堂動態生成性是新課標教學改革的重要教學理念,生成性的主旨在于體現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開放性、豐富性、復雜性以及變化性,其目標是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主性、獨立意識和潛在的創造能力,并調動課堂學習氛圍的靈動性。葉瀾教授曾說過:“要用生命的高度,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待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應該被看作師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生命歷程”。由此可知,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然而生成性教學是課堂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開放式性與靈動性使課堂教學更加的豐富與活躍,同時也使課堂顯得“無序性”,如何有效的實施小學語文課堂動態生成性,是目前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點。[1]
當前,小學動態生成性課堂中普遍存在著教師課堂生成性資源意識淡薄,課堂生成性資源開發與利用形式化等方面的問題。[2]
當前,很多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課堂生成性資源意識較為淡薄的問題。教師對生成性資源的內涵沒有進行深層次的了解,多數教師只是按照課文中的內容開展教學活動,對語文課文中的生成性資源沒有進行深人挖掘和適當延伸。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要求小學語文教學需要注重課堂生成資源,雖然很多教師開始注重課堂教學資源的生成,但是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形式化問題。教師難以充分發揮課堂生成資源對語文教學的促進作用,沒有將小學語文教學的內容與小學生實際生活相關聯。
首先,為了實現動態生成性的課堂教學,教師應適當轉變角色,在學生們探索與學習的過程中,應以合作者的身份介入,在“傳道”過程中為組織者;在“授業”過程中為引導者;在“解惑”過程中則為服務者。
其次,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以笑容滿面、滿腔熱情的姿態呈現,讓每一位學生都樂于同教師親近,而教師用情感與自然輕松的工作態度將更容易感染與影響學生,學生會從中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期待、信任、尊重以及愛,從而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與強大的動力,也為課堂的動態生成性教學創造了十分優越的環境。
小學語文課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絕不能只局限于對教學規程的預設上,應結合動態生成性教學,在教學流程中結合生成性的即時變奏,在研究主題中結合生成性的適度調換,在預設目標中結合生成性的合理起落,在環節推進中結合生成性的適時刪改,以增加課堂教學的靈動性與活躍性。
例如,小學語文二年級的寫話課,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一個微笑著做夢的小女孩,引導學生看圖說話,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學生也情緒高漲,爭先恐后的將各自不同的想法大聲的說了出來,大部分學生都講了自己曾做過的夢,有的說:我夢見自己長了翅膀,可以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飛翔,我還和百靈鳥做了好朋友,它教我唱歌,我們在一起玩的非常開心,學生們各自發揮了想象之后,再引導學生們進行寫作,這一次,他們不再緊咬著筆頭不知如何下筆,而是思緒一下子被打開,非常輕松愉悅的完成了寫作,并且在所寫的小作文中迸發了無數創造性的思維靈感與火花。
第一,教師應對教學空間進行拓寬,將學習范圍由原本的課堂內擴展至課前預習與課后演練,將學校教育同家庭與社會教育進行充分結合,使學校教學有效融合于社會與家庭當中。
第二,教師應對收集資料的渠道進行拓寬,可通過互聯網、電視、報紙以及雜志等渠道搜集各種教學資料,從而使課堂內容豐富起來。例如,學習《桂林山水》一課時,教師為了讓學生更深入的體會到桂林山水的自然美,從而激發學生們對偉大祖國的熱愛,教師除了自己搜集相關資料外,還可以事先給學生們布置學習任務,讓他們自己去搜集一些圖片或視頻,教師在做課前導入時,可讓學生們先分享自己搜集的資料。將學生的興趣作為立足點,將大家展示的圖片與教材內容進行有效結合,既能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桂林山水的魅力,更能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與表達能力,對作者對風景的描寫手法也有了充分的認識與理解。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最普遍的教學手段與方法為創設問題情境,如果教師不能根據具體的課堂教學需求而提出一些具有動態生成性的問題,則課堂教學會枯燥無味,缺乏活力與生機。注重生成性的提問與創設情境,將最大限度提升課堂的活躍性,也能夠推動學生引發思考與討論。
隨著社會信息化與多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新課改環境中多媒體教學設備已成為教師青睞的教學工具。多媒體技術將“靜止”的文字變得“靈動”,并有效的利用圖片、動畫、音樂、視頻引導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同時加深學生對知識內涵的理解與應用。例如,教師在講授《桂林山水》時,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將桂林優美的自然風景進行視頻與音頻的播放,從而讓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前,對教學內容產生向往,進而強化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探索精神,提高生成性課堂教學質量。
構建小學語文生成性課堂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創新的重要表現,教師需要結合小學生的性格特點不斷創新課堂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真正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在語文的世界中自由“遨游”。
[1]陳壽宗,賴一郎.小學語文課堂動態生成性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13,(10):58-59.
[2]王樹強.構建小學語文生成性課堂的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1,(1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