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臣
(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曹娥街道中心幼兒園 浙江紹興 312000)
5~6歲幼兒故事創編的特點及指導策略探析
朱 臣
(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曹娥街道中心幼兒園 浙江紹興 312000)
在幼兒園的語言教學活動中,故事創編是一種最為基本的指導策略,并且不同年齡幼兒的故事創編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只有結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對其實施專業的教育和指導,才能夠充分發揮出故事創編的重要作用,促進幼兒身心發展。本文以5-6歲幼兒作為研究對象,對5~6歲幼兒的故事創編特點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指導策略,希望能夠有效促進幼兒故事創編作用的發揮,實現對幼兒創造潛能的挖掘,推動幼兒創造性人格的成長。
5~6歲幼兒 故事創編 特點 指導策略
文學在維護幼兒身心健康成長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幼兒的心靈成長只有借助優秀文學形式的自由培育,才能夠在生命的自由幻想中獲得最大的滿足。《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也明確指出幼兒的發展應該關注文學藝術方面的內容,只有充分發揮出文學藝術方面的教育指導作用,幼兒才能夠獲得精神層面的合理指導,實現幼兒的健康成長。因此在幼兒園教育指導工作中,針對5~6歲幼兒的學習規律和接受特點,幼兒園教師應該合理組織故事創編活動,讓幼兒在故事創編活動中與文學藝術進行親密接觸,受到文學藝術的感染和熏陶,從小形成良好的思想認識和思想品質,為幼兒的健康成長提供重要的保障。
對于幼兒教育教學活動來說,故事創編就是幼兒園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結合幼兒的特點引導幼兒合理創編適合幼兒學習需求,與幼兒學習規律相契合的故事,并將其融入到幼兒教育中,借助故事引導實現對幼兒的教育教學。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教師合理組織幼兒創編活動,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幼兒的早期閱讀興趣,還能夠實現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助于激發幼兒無限想象和聯想的能力,對幼兒的未來發展產生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在幼兒園教育體系中,5~6歲幼兒一般屬于中班或大班幼兒,他們經過前期的學習已經初步形成一定的思想認識,理解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強化,因此在故事創編活動中表現出一定的獨特性,教師只有結合5~6歲幼兒的實際情況合理設置故事創編活動,才能夠真正發揮出故事創編活動的重要作用,借助文學藝術教育實現對幼兒的教育和培養,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具體來說5~6歲幼兒故事創編的特點表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5~6歲幼兒開始表現出表達自己內心想法的欲望,并且希望對他人的想法做出相應的評論,隨著年齡的增長,5~6歲幼兒的思維方式也呈現出一定的復雜性特征,能夠對相關問題進行獨立分析和思考,并愿意與他人進行良好的溝通和交流。所以教師的故事創編活動應該適當給予幼兒一定的自主發揮空間,實現對幼兒的良好培養。
其次,在故事創編過程中注重適當聯系幼兒的生活實際。5~6歲幼兒已經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并且能夠聯系生活中的相關事物加深自身對文學藝術內容的理解,所以教師在故事創編的過程中往往會選擇聯系幼兒的生活實際,將幼兒自身生活經驗融入到幼兒的故事創編情節中,增強幼兒的體驗感,充分發揮出故事創編的作用,對幼兒實施正確的思想引導[1]。如5-6歲幼兒兒已經初步接觸到禮儀方面的知識,在學校、家庭中經常會向老師和爸爸媽媽問好,教師在故事創編的過程中可以適當的融入這一點,增強故事創編活動與幼兒生活實際的聯系。如在創編小熊向媽媽請教做蛋糕的故事過程中,教師就會適當的融入小熊向爸爸媽媽問好的環節“爸爸媽媽我回來了,我想你們了?!?,然后小熊提出讓媽媽教做蛋糕的請求,“媽媽你能教我怎樣做蛋糕嗎?”這樣借助適當的問候和請求用語,幼兒不僅能夠了解故事內容,還能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故事中語言習慣的影響,促進幼兒的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的培養,為幼兒人文素養的強化奠定基礎。
最后,創編的內容更加豐富,能夠實現對幼兒想象和聯想能力的培養。5~6歲幼兒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和引導后,不論是語言表達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都得到了適當的培養,所以教師在故事創編的過程中應結合幼兒的成長特點,適當的豐富創編內容,并為幼兒預留下足夠的想象和聯想空間,對幼兒的想象力加以培養。這樣,在幼兒教學實踐中就能夠合理發揮出故事創編的重要作用,促進幼兒綜合素質的不斷提升。
近幾年,雖然幼兒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幼兒故事創編的重視,并且積極探索了故事創編的措施,但是綜合分析,幼兒故事創編活動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極大限制了幼兒故事創編作用的發揮。其一,幼兒生活經驗不足,在幼兒故事創編活動中無法引入豐富的創編素材,所創編的故事內容相對單一,與幼兒生活實際的聯系性不強,并且缺乏科學性,極大限制了幼兒故事創編作用的發揮。其二,幼兒園幼兒故事創編氛圍的營造不夠理想,教師沒有認識到環境影響的重要作用,在幼兒日常生活和幼兒園環境布置方面都沒有融入故事創編元素,導致幼兒故事創編教育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相脫節,環境影響作用無法得到全面發揮。最后,在組織開展幼兒創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不重視聯系家長,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的結合性不足,直接造成幼兒教師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不能針對幼兒故事創編的實際情況對幼兒實施更為系統的指導,也不利于幼兒故事創編效果的發揮和幼兒綜合素質的培養。
5~6歲幼兒生活經驗有所不足,在參與故事創編活動的過程中往往無法形成系統的認識,創編思路不明確,不利于故事創編作用的發揮[2]。所以在開展故事創編前,幼兒園教師應該注意在日常教育活動中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讓幼兒能夠結合自身生活經驗對故事創編主題形成深刻的理解,進而對幼兒故事創編的潛能進行充分挖掘,真正為幼兒故事創編活動的優化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幼兒園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幼兒參與課外活動,讓幼兒對自然界中的花草、樹木、石頭、景觀等加以認識,并且在幼兒參與課外活動的過程中幼兒園教師可以適當的聯系幼兒所接觸的事物為幼兒講解相關小故事,在有效調動幼兒積極性的同時也保證幼兒能夠積累豐富的經驗,為幼兒故事創編活動的開展提供相應的支持。唯有如此,幼兒故事創編活動才能夠得到順利推進,故事創編的作用也能夠實現良好的發揮,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在幼兒教育實踐中,要想充分發揮出幼兒故事創編的重要作用,為5-6歲幼兒的成長做出正確的指引,幼兒園教師就應該結合5-6歲幼兒的學習特點和學習規律合理創設故事創編環境,保證故事創編作用的發揮,對幼兒綜合素質加以培養。
例如,幼兒教師在布置“愛麗絲夢游仙境童話”活動區的過程中,應該合理布置故事創編和表演的背景,事先準備好與“愛麗絲夢游仙境童話”故事主題相關的人物頭飾、動物頭像以及繪畫書等等,在幼兒理解和分析故事主題的同時,教師用簡單的道具為幼兒布置一個相對形象的“仙境”場景,然后讓幼兒佩戴扮演角色的頭飾,在特定的故事情境中完成故事演繹和故事的再創造,讓幼兒在特定的場景中能夠產生新的創編想法,在良好完成幼兒創編活動的同時也促進幼兒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提升幼兒的藝術表現力[3]。
在5-6歲幼兒故事創編教育活動中,家長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幼兒園教師借助親子教育規劃讓幼兒家長參與到故事創編活動中,能夠進一步提升故事創編活動教育效果,保證活動教育作用的發揮[4]。一般來說,5-6歲幼兒的思想發育不夠成熟,在幼兒園開展故事創編活動的過程中受到幼兒思維局限性的限制,部分教師無論怎樣對幼兒進行教育和啟發,幼兒都無法把握故事創編關鍵點,不能形成合理的創編思路,對故事創編活動的順利推進產生了嚴重的不良影響。同時,故事創編活動中也存在部分活動需要大量的時間支撐,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創編效果無法得到充分發揮,對創編效果產生了一定的不良影響。基于此,幼兒園教師可以加強與幼兒家長的聯系,充分利用幼兒家長資源,在家長的輔助下組織開展幼兒創編活動,提升故事創編效果。
如在以“迷路小馬的城市生活”為主題進行故事創編的過程中,幼兒園教師就可以引入家長資源,在課堂上對故事創編活動進行簡單的講解和分析后,組織幼兒在課后與家長一起完成故事的創編,集合不同幼兒和家長的思想豐富故事創編內容,并在課堂上將幼兒的故事創編成果展示出來[5]。這樣,幼兒創編的趣味性和豐富性都能夠得到顯著的增強,在幼兒家長的輔助下,幼兒對故事主題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也能夠得到進一步強化,有助于良好故事創編成效的獲取。
綜上所述,幼兒故事創編活動對幼兒的成長發育產生著極其重要的影響,所以基于《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指導,新時期在開展幼兒教育的過程中,應結合5-6歲幼兒的成長特點和接受能力等,合理設置幼兒故事創編活動,進而充分發揮出幼兒故事創編的重要作用,切實培養幼兒的綜合素養,為幼兒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支持。
[1]王維群.巧媳婦要能為“無米之炊”--幼兒童話故事創編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產生思想內容[J].文教資料,2015(15):53-54.
[2]徐衛華.幼兒園散文教學中存在的誤區及解決策略[J].新課程 ·上旬,2013(8):42-42,43.
[3]王月,陸楊,高偉等.結合幼師生專業特點開展英文故事教學和對策[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7):70-71.
[4]葛紅燕.通過結構游戲培養幼兒 合作與交往的能力[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6(4):152.
[5]高菊梅.淺談大班幼兒續創編故事教學[J].新校園(中旬刊),2016(6):168-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