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丹丹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龍江縣第一中學 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100)
淺析高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的困境及對策
米丹丹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龍江縣第一中學 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100)
文學作為人類寶貴的精神產(chǎn)品,可以提高人的審美、培養(yǎng)人的情操、促進人的身心發(fā)展,而文學名著無疑是文學在長期發(fā)展歷程中的精華積淀,有著豐富的營養(yǎng),因此文學名著一直是我國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關鍵部分。但當下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新課程教育改革的全面推進,文學名著教學正面臨著困境,如名著內(nèi)容編排不合理、學生閱讀意愿不強等,這些困境需要我們及時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措施來化解。本文緊密圍繞“高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這一主題,在簡單闡述當下相關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相應的優(yōu)化策略。
高中語文 名著閱讀 教學
文學名著是文學在長期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的有益積淀,是中國寶貴語言藝術的精華所在,凝聚著作家對于時代和人生的感知和思索,包含著豐富的人文情懷,具有某種超越時代和個體的藝術魅力。我國作為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傳統(tǒng)的國度,文學是國家寶貴文化資源庫中一朵燦爛的花朵,每一個封建王朝都重視文學的教化、修身養(yǎng)性等功能,產(chǎn)生了如唐詩宋詞等具有時代代表性的文學式樣,這些都是我們繼承傳統(tǒng)、勇往直前的基礎與動力。在高中教學階段,語文教學工作中要高度重視文學名著閱讀的相關引導工作,積極鼓勵和引導學生閱讀文學經(jīng)典,把握文學經(jīng)典的內(nèi)在精神、不斷提高自身的精神品質(zhì)和文化修養(yǎng),最終提高學生的精神境界和生命質(zhì)量,這符合素質(zhì)教育的基本要求,符合新課程改革的價值取向,也有利于學生的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但統(tǒng)觀當下高中語文名著的教學工作,我們也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切實存在的問題還有不少,這些問題的普遍存在使文學名著教學陷入了困境之中,這需要我們積極梳理現(xiàn)實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研究和退出行之有效的優(yōu)化策略,以下本文作者將以這樣的思路和邏輯展開闡述和探討。[1]
首先關鍵的一步即要挖掘和梳理當下高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本人認為主要的問題有如下幾點:[2]
當下高中語文教學,從教材建設和課程設置上都可以體現(xiàn)對于閱讀尤其是名著閱讀的高度重視,學生都有《語文讀本》、《語文報》、《作文素材》等資料,其中都是經(jīng)過嚴格遴選的歷代或者當下的文學精品,具有一定的可讀性,這些作品無論是從立意的高度或語言、文章結構設計的巧妙上講都對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有幫助作用,但到具體的語文課堂教學中,由于一部分學生對于語文學習存在思想認識上的誤區(qū),普遍認為語文是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的,讀不讀文章沒有什么大的差別,加之教師沒有很好的引導,學生長期不重視文學名著閱讀工作,閱讀的主體意愿不強。[3]
已有相關研究成果就指出,語文教科書和相關讀本中“名著導讀”板塊存在設計和編排上的問題,一些離學生具體生活經(jīng)歷和認識較遠的作品使得學生產(chǎn)生了隔離感,以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和認識能力,無法理解和把握作品的精神內(nèi)涵。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就有學者指出,其是俄國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chǎn)品,并且具有特殊的政治宣傳作用,因此作品的純藝術價值還有待商榷,更重要的是作品所表現(xiàn)的是環(huán)境和時間從時空的角度上離學生很“遙遠”,學生不太理解俄國歷史發(fā)展的大致軌跡,不太了解俄國歷史文化,就無法正確理解這一作品的內(nèi)涵,而像這樣的作品一直是國家和相關教育部門在極力向中小學推薦的讀本。
文學名著是需要靜下心來閱讀的,就如同寧靜的下午坐在陽臺上細細品味一杯淡茶一樣,但當下的高中學生一方面由于學習壓力和強度比較大,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細讀一篇文章,更多的情況下是很快的草草讀過,對于文章的美學特征等不假思索,不求甚解,文學閱讀成了“快餐文化”,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沒有很好的踐行素質(zhì)教育的基本價值追求,目光短視,更多的精力不是花在名著的導讀上,而是注重相關答題技巧的訓練。[4]
當然,當下文學名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呈現(xiàn)成“問題束”的,理論和現(xiàn)實中存在的問題自然不止是以上幾點,并且更多的問題還需要我們及時去發(fā)現(xiàn),那么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就從這些問題出發(fā),以問題為導向,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優(yōu)化策略?這是需要各個相關主體積極參與的。而本文作者認為以下幾點是值得我們特別重視的:
第一,加強高中名著閱讀的相關頂層設計。如前述的如名著導讀板塊設計不合理、不科學等問題,都是頂層設計的問題,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定位不明確,下游教學環(huán)節(jié)必然會導致混亂和無序,文學名著應該讀什么?應該從哪些角度讀?在名著教學中應該具體注重什么?一系列的問題首先需要在制度層面有所科學的明確。[5]
第二,注重以考引導教學,逐步轉(zhuǎn)變文學名著的考察方法。在當下的學校教學中,學校和學生都有升學和考試成績的壓力,因此調(diào)整考試考核辦法是關鍵,以考試引導教師和學生的教學重點,注重學生對于名著精神內(nèi)涵的考察。
第三,學校和教師要積極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和氛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讀書交流活動,讓學生就自己閱讀過的、感受最深的作品發(fā)表自己切身的感受,通過這樣如讀書交流會、讀書筆記交流、黑板報等形式多樣的活動,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帶動更多的學生加入到名著精讀的行列中來。
[1]張素梅,高中語文“名著導讀”教學淺析,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年06期.
[2]宋振亞,名著閱讀教學問題分析及對策探究,文學教育(上),2012年11期.
[3]黃雪艷,高中語文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的審美教育,云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論文.
[4]馮蘭珍,高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的困境及對策,蘇州大學碩士研究生論文.
[5]鐘焱,淺析開展高中生課外名著閱讀的制約因素,中學教學參考,2012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