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帆
(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河南開封 475000)
0~3歲嬰幼兒語言發展特征及建議
張一帆
(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河南開封 475000)
語言是人類溝通和交流的重要方式,0~3歲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對幼兒未來的成長和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在認識其特征的基礎上提出幾點建議:1.營造和諧的家庭環境;2.重視親子閱讀;3.早教班創設學習氛圍;4.加強家園合作。
0~3歲嬰幼兒 語言發展 特征 建議 親子閱讀
嬰兒出世時第一聲啼哭,被譽為“世界上最美妙的語言”。嬰兒的啼哭表明他的發聲器官已經開始工作了,這是以后開口說話的基本條件。嬰兒出生后一年內,發言器官逐漸成熟,經過成人的教育引導,可以發出“ma—ma”“ba—ba”等音,并且能夠按照成人的簡單言語行事,如“伸出手”“看這里”指認物體。[1]
1~2歲的幼兒出現單詞句,學會辨認常見物體并說出名稱,如:狗、衣服、球。1歲半以后開始說雙詞語,即由兩個詞組成的句子,如“媽媽抱”“帽子掉”。句子簡略不完整,又稱為“電報式語言”。
2~3歲開始學會使用否定詞“不”,能說出完整的簡單句,并出現復合句,如“和他一起玩”“這個衣服不好看”。詞匯量迅速增加,學習新詞的積極性非常高,經常會指著某個東西問“這是什么”、“那是什么”。[2]
正常幼兒語音發音清楚,與成人沒有明顯區別。但不能像大孩子或成人那樣輕松自如控制語速、流利性、語氣色彩。有時說話會出現十分著急,伴隨“恩……”“那個……”的狀況。幼兒期已經基本掌握句法,極少有不完整句的使用,但以簡單句為主,復合句逐漸發展,但表示因果關系,轉折關系,假設等方面的復合句仍比較少。
無論是語言水平還是使用方式,人們之間都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這種差異是人類社會如此復雜、多彩的一個原因。在幼兒期就已經表現出這種語言的差異,只不過幼兒之間的很多差異是發展性的,有可能在成長過程中消除。[3]
許多研究表明,幼兒語言的發展與不同形態的幼兒家庭環境有關。這些研究關注建立家庭環境參數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相關性,包括家庭生活質量,即活動的多樣性、社會性、家長與幼兒的溝通和家庭的素材條件,即閱讀讀物數量和質量,玩具的多樣性,為兒童參加文化活動的頻數。[4]
家長陪伴閱讀又稱親子閱讀,是早期閱讀的一種重要方式。在閱讀中家長鼓勵幼兒對讀物內容進行提問,大膽的想象,和父母的交流,父母對嬰幼兒的言語予以及時地反饋,講解新的概念,反復閱讀等可以促進幼兒語言的學習。同時,親子閱讀還可以有利于嬰幼兒學習新的詞匯,提高閱讀理解的能力。家長在閱讀過程中可以幫助幼兒學會理解故事人物的情感、故事先后順序和情節的發展,從而提高嬰兒的閱讀理解能力。
進行親子閱讀時,需注意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研究表明,0-3歲嬰幼兒的閱讀依次經歷把書當做玩具、操作式閱讀和熱衷于重復閱讀三個階段。1歲之前,嬰兒還無法認識到書的重要性,應該選擇外觀明亮,圖案多樣的書;1~2歲,嬰兒學會獨立行走,可以自由擺弄圖書,看書或者撕書,此時家長應該教育孩子愛惜書,同時也應該選擇硬質的書,滿足嬰兒的操作愿望。2~3歲幼兒處于學說話階段,對語言敏感,喜歡重復,選購的圖書應該貼近兒童生活。
(1)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
樹立幼兒語言交往的自信心對于激勵幼兒主動地與他人交流至關重要。而要做到這一點,關鍵是要讓兒童感受到較適合對自身的重視和期待。第一,應該認真傾聽并有效地挖掘幼兒想說的話,這會使幼兒感覺到自己被重視,從而更加積極地表達;第二,教師在與幼兒個別交談時應蹲下來,盡可能多問一些為什么等話語,引導幼兒說出想說的話;第三,應以寬容的態度對待幼兒語言表述時的錯誤,給予幼兒適當提示,以接納的態度容許幼兒的言語錯誤。
(2)組織有趣的活動
幼兒年齡小,應以游戲為基本形式進行語言活動的開展。教師在組織游戲時,應該想到如何讓幼兒的語言能得到綜合訓練和發展。在游戲中鼓勵幼兒表達想法,進行發言,鍛煉口語表達能力。在游戲中,教師需采用激勵的教育方式,如伸出大拇指,鼓掌,并配合“你真棒”“說的真好”等語言。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幼兒樹立信心,提高其積極性。
(3)充分利用瑣碎時間
除去正式的集體教學活動時間,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一日生活的瑣碎時間。這種分散在正式教學時間外的言語交流活動,對幼兒來說更為自然和寶貴。兒童可以在輕松自由的氛圍中暢所欲言,在平等、輕視的環境下自由說話,消除壓抑、緊張、膽怯的心理,促進幼兒語言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5]
每個孩子的需求及人格都有其獨特性,教師們往往對于特定的年齡段的發展知識有一定了解,對于個別性的認識,則有賴于與個別孩子及其家庭的相處。而作為孩子的家長,他們對于孩子的認識是垂直的、縱向的,教師的認識則是水平的。教師與家長間的合作,正好在認知上得到了互補,在教育上達成相互的合作、支持。同時,父母對于教師工作的正反應和合作意愿,能使教師感受到他們的努力受到了重視與尊重,促成了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家園合作常見的方式有:(1)家訪(2)家長會(3)家庭教育經驗交流會(4)問卷調查(5)家園聯系本(6)宣傳欄。
幼兒語言的發展對于其自我意識的產生,個性的萌芽有重大影響。幼兒期是幼兒語言發展的最敏感時期,也是掌握最迅速的時期。法國哲學家愛爾維修曾提出“教育萬能論”;英國哲學家洛克曾提出“白板說”;英國教育家歐文曾提出“社會環境決性格”思想。盡管這些思想過于夸大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忽視了先天遺傳因素,但仍對學前教育有重大的啟發作用,即重視后天教育。通過營造家庭語言環境,開展適當的早教活動,以及雙方合作,幼兒的語言發展可得到鍛煉和提高。
[1]陳幗眉,馮曉霞,龐麗娟.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3.183~194
[2王敏.對0-3歲嬰幼兒親子閱讀中幾個問題的認識[J]鄂州大學學報,2015,22(3)
[3]劉揖建.論幼兒語言環境對幼兒語言發展煩人影響[J]語文建設,2013(05)
[4]賀利中.影響兒童語言發展的因素分析及教育建議[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27(3)
[5]郭詠梅.幼兒語言交流的價值、現狀及其教育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0(05)
張一帆(1996.09- ),女,河南駐馬店人,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2014級本科生,學前教育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