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生云
(四川省宜賓市江安縣夕佳山鎮中心小學校 四川宜賓 644221)
小學語文教學滲透生態道德教育的策略研究
劉生云
(四川省宜賓市江安縣夕佳山鎮中心小學校 四川宜賓 644221)
小學語文教學和生態道德教育的內涵是一致的,小學語文教學滲透生態道德教育有利于提高學生保護生態的意識,促進學生生態保護觀念不斷發展。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在對學生的識字教育、閱讀教學和實踐教學過程中對生態道德教育的滲透,為學生生態道德素質的不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小學 語文教學 生態道德教育 策略
在人類物質基礎不斷豐富的同時,使得生態環境遭到破壞,許多生態問題不斷出現,嚴重影響人類的身心健康。這使得生態道德教育在教學課堂中的實施極為必要,生態道德教育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不斷發展,有利于小學生樹立正確的環境保護觀念,樹立學生的生態觀念,提高學生的生態道德,讓學生從小就注重生態保護意識,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生態道德。[1]
小學語文學科的發展要注重時代發展需求,小學語文學科與時代的發展是緊密相連的。小學語文課堂包含著豐富的思想內容,對學生生態道德教育是小學語文對學生思想塑造的重要方面。小學語文教學滲透生態道德教育是新課標的要求,新課標要求小學語文在小學過程中要注重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讓學生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小學語文教學滲透生態道德教育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導向。小學語文教學滲透生態道德教育是時代發展的需求,有利于促進我國生態環境的改善,提高國民素質,使我國經濟環境協調發展。小學語文教學滲透生態道德教育是促進學生不斷發展的需要,有利于對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導向,讓學生擁有積極健康的心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中,包含著對我國自然山水的贊美,對我國人文景觀的歌頌。這些文章都透露著對我國自然生態的保護意識,與我國生態道德教育的內涵具有一致性。例如《桂林山水》通過描繪桂林美麗的自然風光,表現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思想。《衛星比武》告訴我們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要注重對環境的保護,科學技術的發展不應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小學語文符合學生的語言習慣和思維習慣,當中優美的語言和簡潔的插圖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生興趣,使學生更易于理解課堂知識,有利于學生人文精神和情感素質的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滲透生態道德教育能夠讓學生從小樹立生態保護意識,使我國的生態環境在發展的過程中得到改善。
生態環境的發展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基礎,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極大的降低了人們的生活質量,不利于人類的可持續發展。越來越嚴重的環境問題不斷刺激人們的神經,讓人們意識到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保護生態環境需要全人類的共同努力。小學語文教學滲透生態道德教育有利于學生生態道德的養成,讓學生在生活學習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質和行為習慣,使學生的人格得到塑造,自覺保護生態環境。小學語文在對學生知識傳遞過程中對于學生的行為規范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夠讓學生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能做,讓學生對自然風光產生親切感,加強學生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為學生的道德素質奠定良好的基礎。
小學語文教學要滲透生態道德教育,首先要注重提高教師生態道德教育素養。在小學階段學生由于受到自身發展規律的影響,各種道德意識沒有發育完全,教師的引導作用對于學生生態道德素質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只有對生態道德進行充分的學習并內化,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一方面學校要注重增強對教師的生態道德教育,為教師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讓教師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體系,提高教師的生態道德素養。另一方面教師要注重自身思想道德的不斷完善,積極學習國際國內先進的生態道德教育,不斷提高自身的精神素養和人文素養,提高自己的思想品質,讓自己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通過一定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生態道德素質,讓學生對美好的生態環境展開豐富的想象思維,同時滲透不注重生態保護會讓我們失去很多重要的回憶。例如教師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提高學生生態保護意識,讓學生理解小河的“清”和“濁”,小草的“綠”和“黃”帶給學生的不同感受,讓學生充分意識到保護生態環境對于豐富人們精神世界的重要性。教師也可以利用兒歌加強對學生的生態道德教育,例如《小燕子》一文中“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里,我問燕子你為啥來,燕子說這里的春天最美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意識到春天為什么美麗,比如小河剛剛解凍,小草長出嫩芽,萬物欣欣向榮。同時要讓學生意識到生態惡化會導致什么樣的后果,比如小燕子的數量不斷減少,河流里的流水不再清澈透明,植被不斷遭到破壞等。
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有許多都是歌頌祖國美麗的自然風光的。教師要通過閱讀教學激發學生對自然的熱愛,讓學生發展自己的思維,通過不斷想象感受到美麗的自然世界。小學語文教學滲透生態教育觀念能夠讓學生在大量的閱讀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讓他們更加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使學生的思想情感得到塑造,為學生生態道德的不斷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小學語文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教學實踐,通過舉辦有關生態教育的講座讓學生對于現階段生態的發展有充分的認識,讓學生看到生態破壞對人類造成巨大的影響,并教會學生一些保護生態環境的基本技能,讓學生注重生活細節,注重保護生態環境要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
小學語文教學和生態道德教育的內涵是一致的,小學語文教學滲透生態道德教育有利于提高學生保護生態的意識,讓學生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質和道德素質,促進學生生態保護觀念不斷發展。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在對學生的識字教育、閱讀教學和實踐教學過程中對生態道德教育的滲透,為學生生態道德素質的不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黃曉瑋.小學語文生態課堂及建構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