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杰
(江油市青蓮鎮中心小學校 四川綿陽 621705)
簡算教學
彭 杰
(江油市青蓮鎮中心小學校 四川綿陽 621705)
本人通過二十多年的教學,不斷的摸索和總結,對簡便計算的教學有自己的理解和教學方法,也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把這些方法和經驗介紹給大家,目的在于共同探討,共同學習,共同進步。讓自己的教學更上一層樓。
學會 理解 記憶 練習 提升 靈活運用
簡便計算是小學數學中一個很重要的內容,這一內容能為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算法,提高計算能力起著很大的作用。通過簡便計算的教學能有效地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那如何進行簡便計算教學,讓學生具有靈活的簡算能力?我從三個方面入手。
數學運算定律是計算法則的理論基礎,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根據這些定律可以使一些運算簡便。因此,在教學中讓學生很好地掌握,靈活地運用這些定律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詳細、精煉、準確地對運算定律進行教學,才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運算定律。
(1)在教學運算定律中,教學背景要力求生活化,使學生感到這些定律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這些定律能解決自己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所以教材上結合實例得出了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可書上對這些定律的表述范圍太窄,也太呆板。比如加法交換律,書中表述的是:兩個數相加,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他們的和不變。這樣表述,很容易讓學生誤認為加法交換律只適合于兩個數相加,而不適合于多個數連加。因而在教學時,我改成了:幾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同樣,加法結合律改為:幾個數相加先把其中幾個數相加,再同其他幾個數相加,它們的和不變。乘法交換律改為:幾個數相乘,交換因數的位置,積不變。乘法結合律改為:幾個數相乘,把其中的兩個數先相乘,再與其他的數相乘,積不變。這樣表述,有利于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使運算定律表述更精煉,更具概括性,科學性。[1]
(2)用合適的方法記憶運算定律。在這些定律中,乘法分配律較難記憶和靈活運用,因而我把表述改為:幾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可以把幾個加數分別同這個數相乘,再把積相加,結果不變。為了更形象的記住乘法分配律,我采用了以下辦法:(a+b)×c=a×c+b×c,括號是家,a是媽,b是爸,c是我,那么就說:我有一個溫暖的家( ),家里有媽和爸(a+b ),他們生下了我(a+ b)×c,媽媽愛我加上爸爸愛我a×c+b×c,我很幸福!即(媽+爸)×我=媽×我+爸×我, 當反過來用時,a×c+b×c=c×(a+b),等號右邊的形式我讓學生這樣記:我上學走了,家里剩下媽媽和爸爸,即媽×我+爸×我=我×(媽+爸),每個學生都有一個溫暖的家,用這種方法去記憶,學生感到親切,也感到有趣,就容易記住乘法分配律的特點。[2]
當運算定律全部學完以后,學生就有點混淆,要么亂用簡便算法,要么有簡便算法卻找不到簡便算法,因而必須加強簡便算法的練習。[3]
1.教學時,把簡便計算滲透到每一道例題的教學中,每次出現四則運算例題時,首先引導學生觀察運算符號和數據的特征,看看能否進行簡便計算,發現數據不能進行“湊整”時,再按一般的教學順序教學,多了“觀察能否簡算”這一步,學生會認識到,簡便計算是在解決每一道四則運算題時都應考慮的。
2.玩找朋友的游戲。其實簡便計算主要是要“湊整”,為了讓學生計算準確、快速,因而要讓學生記住一些特殊的數據, 如:26+74=100、25×4=100、125×8=1000、25×8=200、3.75+6.25=10等.特別是有兩對特殊的好朋友,25乘4、125乘8,在做乘法結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拆數時,經常用到。學生要牢記。
學生有了初步的簡算意識后,就要提高他們的計算能力,可以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重視學生的錯誤。學生有了錯誤,說明他們的知識有缺陷,如78×99+78=78×(100-1)+78、25×24=25×20×4等等錯誤。老師就要“對癥下藥”,對學生的薄弱處多分析,多講解,多進行針對性的練習,這樣有助于他們正確地進行簡便計算。
2.鼓勵簡便算法多樣化。
《課標》上說:“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而要尊重學生在解題過程中表現出的不同水平,老師多鼓勵他們主動探索,多尋求一些簡算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到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在多種方法的基礎上,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簡算,引導他們形成具有個體特設的簡算方法。例如:25×88=25×8×11=25×4×22=25×(80+8)=(20+5)×88等,這些分拆方法都對,都比直接運算簡便。
3.加大一定的難度。
學生把簡便算法練到一定的程度后。為了讓自己學到的知識能靈活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可適度的加大一定的難度,最終達到熟能生巧。
(1)教學時,簡便計算練習題應該隱藏到一般的四則計算習題中,把能簡便計算和不能進行簡便計算的練習題混合在一起,讓學生自己去甄別那些題可以簡便計算,那些題不可以簡便計算,這樣可顯露學生的簡算意識,進行正確地計算。
(2)題目可加深。簡便計算學到最后時,對于一般的簡算題,孩子們基本掌握,為了更靈活的運用運算定律,可適當的加深題目 的 難 度。 例 如:56×25×4×125、325×15-325×5-278-322、999×718+333×666等這類題的練習。學生通過觀察練習,對進一步掌握運算定律、靈活解題、培養發散的思維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
通過學習、練習、提升三大過程,學生都能掌握簡便計算的方法,同時也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題的技巧能力,學生的靈活思維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也都得到了提升。
[1]楊維娜.湊整思想在簡算教學中的應用——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例[J].亞太教育,2015,(12):31.
[2]羅利川.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知識整合——抓住實質 靈活簡算[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1,(03):67.
[3]彭杜宏,劉電芝.小學數學簡算探究式策略教學例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3,(04):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