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燕
(重慶市彭水縣彭水中學)
高中歷史教學中有效導入方法探析
譚燕
(重慶市彭水縣彭水中學)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逐漸認識到教學導入對整體教學質量的關鍵作用。它不僅會影響學生整堂課的學習狀態,還會對師生關系有一定的影響。歷史學科的學習對培養學生思維和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有積極作用,因此歷史老師要根據實際課堂情況選用恰當的教學導入方法。對幾種有效的教學導入方法進行分析,旨在促進高中歷史教學工作順利進行。
高中歷史教學;導入方法;影片導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對于歷史課堂也是如此。選取合理的導入方法不僅能夠使學生緊跟老師步伐,還能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接下來新知識的學習提供良好的氛圍。為此,老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總結反思,不斷完善自己的導入方法。
1.復習導入法
這種方法一般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師生共同回憶之前的知識,通過對舊知識的回憶引出新知識。一方面檢查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另一方面自然地引導學生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用學生熟悉的知識引出新內容,讓學生覺得理解不會很吃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辛亥革命的時候,如果老師直入主題,去講解辛亥革命,學生可能會糊里糊涂,似懂非懂,但如果在講解前能夠安排一個環節,把前面的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以及維新變法的內容簡單回憶梳理一下,學生可能就會對革命背景有所了解。
2.影片導入法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走進校園,給老師教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對于高中歷史的學習更是如此。老師在備課時搜索與課程內容相關的歷史影片,在開始新內容前先讓學生觀看,形象具體地展示將要學習的課堂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在講解南京大屠殺內容時,可以先讓學生觀看一段歷史紀錄片,這樣學生就會對課本上的內容理解更深刻。老師也可以適當插入一些課外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
3.設疑導入法
這種方法就是老師在開始新課前先向學生提出問題,并一步步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然后再通過新知識逐步給出答案。比如,要講解改革開放的相關知識時,老師可以先向學生提問“改革開放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影響?”然后再從衣、食、住、行等方面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最后通過學習得出較全面的答案。
4.情境導入法
進入高中學習階段,學習壓力開始增大,每天面對的不是課本就是試題。如果老師在課前講述一段學生熟悉的或者感興趣的事情,為學生創設一段逼真的學習情境,無疑會吸引學生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當然這就需要老師在遵循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合理創設情境,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
每種導入方法都有其特點,老師要能夠靈活應用,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情況選擇最適合的方法,充分發揮其優勢。老師要熟練把握不同的導入方式,避免畫蛇添足,也要嚴格把握導入節奏。總之,教學導入這一門教學藝術還需要老師在使用過程中通過反思不斷完善。
[1]何成剛.歷史課堂教學技能訓練[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歐德良.高校歷史專業探究式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河池學院學報,2010.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