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松
(山東省招遠市張星鎮宋家學校)
家庭環境、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王興松
(山東省招遠市張星鎮宋家學校)
家庭環境,家庭教育真的能影響孩子的成長嗎?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首先,家庭教育是影響孩子成長的重要因素,從遺傳學上講,父母給孩子的身心發展提供了生物前提,提供了孩子發展的可能性。但這種可能性是不是能成為現實,關鍵在于后天的各方面教育和各種環境的影響。
環境對人的影響很深刻。它是指人在生活中所能受到的一切外部條件的綜合。像自然環境影響,指的是地理條件、氣候條件等各個方面因素的影響。社會環境對人的影響一般是無意識的,不知不覺的,無法抗拒的。當然,這些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有些積極的,也有一些是消極的,古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之說,亦有“孟母三遷”之實。
在眾多環境因素中,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是起決定作用的,因為家庭環境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環境,是孩子最經常接觸的地方。家庭生活環境對孩子早期的發展影響是極其深刻的,由于孩子整天接觸這種生活環境,也就決定了他們注定會受到這種環境的影響。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極其細微的。像他們動作、姿勢、處理問題的方式、對待人或事物的態度和各種行為習慣等都是后天父母能直接影響的,因為在這種耳濡目染的環境中,父母成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境的好壞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孩子的成長和發展。
當然,家庭教育作為人一生要接受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歷來被人們重視。家庭教育雖然不像孩子在學校接受教育那么有組織、有領導地進行,但它具有學校教育不可比擬的優點。家庭教育的優勢在孩子身心發展過程中有著特殊意義。
從孩子出生以后,家庭教育就開始了,這個教育過程首先是母愛教育的過程。母愛對孩子一生來說是特別重要的,母愛是孩子長大以后愛別人、愛集體、愛國家的思想基礎,是別人所不能替代的。從人的身心發展規律來看,缺少母愛的教育對孩子發育是極其不利的;嬰兒期,是孩子身心發育的第一個高峰期,嬰兒具備了接受教育的物質基礎。父母是嬰兒的第一任教師,他們模仿、學習的對象是自己的父母,父母的各種規范,對事物的評價標準或尺度、好惡情緒、思維方式等是孩子的行動指南。因而家庭教育對孩子身心發展影響特別深刻。
少年期,對孩子終生來講是起一定作用的。如果孩子在少年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孩子會終生受益。反之,家庭教育抓不及時、抓不好,那么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習慣養不成,就沒有正確的做人目標,偏離正確的人生方向,會給自己以后的生活帶來很多痛苦,比如那些少年犯罪的少男少女們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那是終生痛苦的。
再者,家庭教育更容易被孩子接受,俗語“親其師,信其道”。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偶像,父母的話,孩子聽之不疑,家庭教育還可以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這種現存的教育是獨有的。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很少能達到因材施教,尤其是品德教育方面,孩子只有在家庭活動中才能顯現出來,要在學校教育僅靠老師的教育是不可能的。如果孩子在家庭中存在的問題,父母對此及時解決,既彌補了孩子在學校教育的不足,又改變了孩子存在的許多問題,使孩子有了一個良好的道德品質,能更好地學習、工作,使孩子真正成才。
由此可見,家庭環境、家庭教育對孩子一生的影響極其深遠。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