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東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七中學)
新疆少數民族青少年聲樂教學探討
劉衛東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七中學)
新疆少數民族音樂極大地豐富了我國音樂資源,為我國音樂的發展提供了綿延不絕的素材。加強對新疆少數民族青少年聲樂能力的培養,有助于繼承和繁榮我國音樂文化遺產,提升民族音樂文化內涵。在開展新疆少數民族聲樂教學研究過程中發現當前教學存在聲樂基礎差、師資力量薄弱的問題,教學工作者要重視開展發聲和音樂訓練,挖掘優勢教學資源,促進學生整體音樂素養的提高。
新疆少數民族;青少年聲樂;教學現狀
新疆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1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地貌孕育了豐富多彩、異彩紛呈的少數民族音樂。新疆人民豪爽熱情,喜歡用音樂來謳歌家鄉、贊美勞動、抒發真情實感。學習新疆音樂,對于了解少數民族生活方式和文化類型,激發民族情感具有重要意義。在對當前新疆少數民族青少年聲樂教學現狀的研究中我們發現,如何有效促進學生音樂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完善學科教學模式依舊是需要重點研究的課題。
1.學生:聲樂基礎較差
新疆少數民族人民自古以來就能歌善舞,這其中不乏樂感優秀的青少年學生。但是從總體上來說,大部分青少年并沒有接受過良好的聲樂訓練,絕大多數學生輕視聲樂學習的積極意義和重要價值,聲樂技巧不足、歌唱感染力不夠、聲樂內涵理解不透徹是阻撓青少年學生聲樂能力提高的重要原因。
2.教師:師資力量薄弱
新疆地處我國西北偏隅,無論是教學設備還是教師隊伍建設的發展都受到了一定局限,在開展少數民族青少年聲樂教學的過程中,我們面臨著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資源有限的矛盾。很多新疆高校少數民族的聲樂教學難以有序進行,一位教師可能要帶整個學校的聲樂教學,教師精力有限成為阻撓新疆少數民族青少年聲樂教學發展的一大瓶頸。
1.科學合理的發聲訓練,把握演唱技巧
發聲技巧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音樂技巧之一,在組織新疆少數民族青少年聲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水平和課程教學目標的需要,安排科學合理的發聲訓練,使學生學會調動身體各部分發音器官,將各種聲音元素完美組和。
新疆地區地域廣袤,人們普遍能歌善舞,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先天資源優勢,帶領學生到戶外進行發聲訓練。面對實際存在的碧海藍天,學生的演唱激情必然能被有效激發。新疆本地有很多聲樂技巧純熟、音樂功底深厚的優秀匠人,在面對教師資源不足等現狀的窘境下,學??梢匝垖W生深入這些音樂匠人中間,向他們請教發聲技巧,請這些民間老師幫助指正發聲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進一步提高演唱技巧。
2.有針對性的聽力訓練,提高辨別能力
視唱練耳是聲樂教學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提高學生視唱練耳技巧,對于有效提高聲樂演唱表現力和創造力具有重要意義。視唱練耳分為唱和聽兩個組成部分,唱這方面的技能通過發聲訓練可以很好地得到提高,有針對性的聲樂作品鑒賞和專門性的視聽章節訓練則可以幫助提高聽這方面的技能。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成聽力訓練小組,合作開展對唱、交替視聽訓練活動,成員自由模仿不同音色、音高,組內進行辨識練習,提高對不同節奏、不同音高的感受能力。
很多新疆少數民族音樂作品都表現出了無主旋律伴奏的特點,在此類作品的鑒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學會關注作品節奏的變化和器樂配合旋律。樂隊合唱是提高學生聽力辨別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學生在合唱活動中需要調動兩個以上聲部進行表演,在此過程中不僅要重視自身的演唱,還需要對其他聲部的演唱特色進行關注。例如,《在銀色的月光下》合唱中,學生既要把握曲目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尾音色的不同處理方式,又要掌控不同階段情感的控制,開展這樣的合唱訓練,學生自身辨別不同音程、不同和聲、不同調式、不同調性的音樂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還提高了團隊合作意識。
3.選用多元化聲樂作品教材,激發學習動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聲樂課程如果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就能促使他們主動參與到教學中,提高教學質量。當前新疆少數民族聲樂教學所選用的教材以意大利語的歌劇和藝術作品為主,學生感受不到親切感,單一的教學內容容易讓其感到枯燥。為豐富學生的知識量和演唱曲目,不妨選用一些多元化的聲樂作品,例如,德語歌曲、法語歌曲、俄語歌曲、漢語歌曲和少數民族民歌等,維吾爾自治區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項目賽阿巴索娃的《維吾爾聲樂作品選》可以作為教材參考輔助教學。
國家音樂教育課程改革正在不斷深入發展中,新疆少數民族青少年的聲樂教學也得到了廣泛關注。在對新疆少數民族青少年學生實施聲樂教學的過程中,我們由于教學經驗以及發展水平有限等問題不可避免會遭遇諸多挑戰,但只要教學工作者能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將學生聲樂素養的培養工作放在心間,就一定可以取得可喜的成果。
[1]張楠,周小燕.聲樂教學思想探究[J].音樂研究,2005(3).
[2]鄭會棣,孫憶曼.高師聲樂教學改革初探[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1994(4).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