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昕
隨著泛海控股的公告披露,成立不久的民生信托被納入泛海控股的上市框架并擬增資至70億元,消息一出,民生信托成為市場的熱點。
作為泛海旗下較為優質的信托牌照,盡管沒有歷史包袱,但開業來受業務困頓和行業轉型影響,民生信托的業績在業內并不突出。
民生信托能否在整體行業發展緩慢的背景下闖出一條新路?是否找到到特色化經營放向?《投資者報》記者日前獨家采訪了民生信托和泛海控股,雙方都給予了詳細回復。
三年3次增資
根據泛海控股公告,公司擬收購中國泛海持有的民生信托59.65%股權,作價27.3億元,折合每股約 1.525元。加上此前通過全資子公司浙江泛海持有的25%股權,公司合計持有民生信托84.65%的控股權。股權轉讓完成后,公司擬出資56.87億元,以每股約 1.422元的價格認繳民生信托本次新增注冊資本 40億元,使得民生信托注冊資本從30億元增至 70億元,公司合計持有民生信托約股權變為 93.42%。
民生信托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中國泛海以評估價平價轉讓中國民生信托控股權,充分體現了控股股東對公司發展的大力支持。
“尤其增資將增強公司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推動創新盈利模式和經營模式,擴充核心資本規模,成為公司實現轉型發展的內生動力。”上述民生信托相關負責人表示。
根據統計顯示,這是民生信托開業三年來的第3次增加注冊資本金。2013年4月重新登記并開業之際,民生信托的注冊資本僅為10億元。
2014年10月,民生信托通過兩位股東出資20億元,其中10億元用于增加注冊資本至20億元,溢價部分10億元計入了資本公積。而時隔一年左右,民生信托將資本公積10億元按現有股東出資比例轉增注冊資本至30億元。
而本次擬認繳的新增資本金40億元更是將民生信托提至行業注冊資本第四的位置,僅次于重慶信托、平安信托和中信信托。
與行業龍頭相比,民生信托體量并非很大卻熱衷增資的原因,格上理財研究員王燕娛表示民生信托的此番增資或意在未來的發展。
“泛海控股集團當前發展的方向就是在繼續發揮地產業務優勢的基礎上,融合金融業務、戰略投資業務,并且將以金融為主體來發展。而信托具有全金融牌照的特質,將會助力泛海成為綜合實力強大的金融集團。”王燕娛說道。
綜合排名僅在前45名
盡管近年來,公司資本金一直在增長,但是綜合實力排名靠后。
根據公告稱,2015年民生信托營業收入10.82億元,管理的資產總額1120億元,凈利潤3.9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1%、82%、109%,其中主動業務規模57%,較2013年最初的24%提升了33個百分點。縱向對比的話,業績增長表現不錯;但橫向與同類公司相比的話,作為68家同行業中成立最晚的公司,去年民生信托的行業地位在規模、收入、利潤等的綜合排名有望在40~45名左右,排名靠后。
對于公司的優勢業務,民生信托認為,除了通道業務、地產融資和政府融資等傳統業務,公司最大的價值在于具有非常明確的投行類金融業務的特點。
2015年年底,民生信托獲得了監管部門關于固有資產股權投資的正式批復。
據悉,民生信托擬將“自主投資能力”作為公司轉型發展過程中最強有力的一臺新型發動機,使資本金在日常流動性支持和風險覆蓋與補償的同時,重點布局在金融股權投資、優質公司股權投資(A輪與Pre-IPO等)、上市公司股權投資(IPO、定增等),在投資節奏上將戰略投資與財務投資相結合,既強調中長期布局,又強調中短期回報,在投資結構上可通過合理的結構化設計,適度放大資本金投資強度,提高核心資本回報率。
“2016年我們確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核心,就是要從傳統的‘商業銀行附庸型公司改造成為‘投資銀行管理型公司,具體要在‘投資、融資、投行、資管、財富等五大方面進行重點布局。”上述負責人說道。
已經注入上市公司
繼去年提出新的“以金融為主體、以產業為基礎、以互聯網為平臺的產融一體化的國際化企業集團” 戰略發展目標后,泛海控股正陸續將控股股東的相關金融資產納入上市公司。
據知情人士透露,為了盡快完善金融板塊布局,做大做強金融業務,民生信托作為母公司金融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泛海控股早已開始計劃,并且之后還會有其他金融資產注入上市資產。
“目前公司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形成了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公司決策事項程序規范,信息披露真實、準確、完整,公司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勤勉、盡職,積極維護股東利益、公司利益和客戶利益。”
盡管上市的信托公司不多,但作為資本巨擘盧志強麾下的金融主體,民生信托顯然早有準備。
民生信托相關負責人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在被納入集團的上市框架后,公司將積極履行上市公司的相關管理規定,及時按照相關監管規定上報需要向公眾披露或需上市公司履行審批流程的事項。